張云
摘 要 當今各行各業(yè)國際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伴隨而來的英語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越來越快。今天,全世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在說英語,英語已經(jīng)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通用語言。 當前國內(nèi)高校都很重視英語教學,并對英語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時針對的是行政班級,基本“一刀切”。然教學時面對的教學對象必然是有差別的。因而,筆者鑒于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學習能力等實情,選擇部分學生開展了關(guān)于民辦高校英語分級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探索了當前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并通過實踐,總結(jié)了關(guān)于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在民辦高校中的優(yōu)勢和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guān)鍵詞 民辦高校 大學英語 分級教學 “i+1”理論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English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Analysis
——Privat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ZHANG Y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Today all walks of international trends are becoming evident, accompanied by English globalization trends faster. Today, about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people speak English, English has become a truly universal language. Current domestic univers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nd English teaching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s.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s for the executive class, the basic is "one size fits all." Teaching object and then face the inevitable teaching there is a difference. Thus, the author's view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learn the basics, learn the facts ability to select some students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rivate explore the current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through practice, summed up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t private colleges in the advantages and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college English;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i+1" theory
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錄取的學生與一、二本高校學生相比,多數(shù)學生文化基礎(chǔ)、自我約束能力、學習習慣養(yǎng)成相對較弱,而有一部分學生的高考成績靠近,甚至超過二類本科的錄取分數(shù)線,這部分學生基礎(chǔ)扎實。因而,民辦高校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英語學習的結(jié)果呈現(xiàn)出參差不齊的狀況:學生平均水平較差,但又存在拔尖的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但又有提高英語水平、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甚至雅思、托福的迫切需求;學生依賴性較強,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不對學生進行分類教學,勢必造成一部分英語程度好的學生“吃不飽”,而英語程度差的學生卻“吃不了”的現(xiàn)象,為此,我們希望針對民辦高校學生大學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旨在逐步提高基礎(chǔ)薄弱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幫助他們奠定英語學習的基礎(chǔ);鞏固提高中間層次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yǎng)拔高尖子生的英語水平。最終提高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整體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Stephen D. Krashen提出了“i+1”的理論,即如果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位為“i”那么語言輸入應該有一個小的跳躍,即“i+1”,“1”表示稍稍高出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如果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知識為“i+0”,即語言輸入中沒有新的知識點,則學習者在該語言學習中接觸不到新知識,從而就無法習得新知識。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正是基于該理論,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各個學習階段提供更高水平更新的知識點,使學生能夠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筆者在實踐過程中按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要求,以民辦高校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為前提,依照當今大學生英語水平不同的客觀事實,有區(qū)別地制定教學目標,設(shè)計不同層級的教學內(nèi)容,從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以一個學院為例,將學生分為A、B兩類,或A、B、C三類充分考慮學生的水平差異,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2013年5月筆者和同事制定學生分級的依據(jù),選定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E英語教程》,這一教材有別于普通本科生使用的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教程》,難度偏低,符合研究項目將選出的授課對象,題材新穎,貼合現(xiàn)實;2013年9月開學初就挑出2013級傳媒學院新生進行英語分級摸底考試,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等級,每位參與研究的任課教師各教授有三個等級的學生,制定了相應不同的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三個等級的學生除了需完成基礎(chǔ)的共同學習任務外,接受的聽說讀寫訓練安排各有不同。A等級學生基礎(chǔ)比較扎實,教學速度稍快,教材中關(guān)于基礎(chǔ)部分的講解和練習捎帶而過,重點是講授一些新難知識,側(cè)重口語能力的練習。而B等級學生基礎(chǔ)不牢固,教學速度適當放慢,教學中會重點復習一些重要的語法知識點。C等級學生基礎(chǔ)差,以吃透教材,同時鞏固復習初高中知識為主。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一種對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從以教師為中心轉(zhuǎn)移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從2013年實施分級教學到今年6月,筆者和其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既體現(xiàn)出了一定的優(yōu)勢,又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既落實了大學英語課程大綱要求的具體措施:“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和要求,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并鼓勵教師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又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分級教學將根據(jù)學生的能力不同,充分顧及到學生自身的英語學習特點,為不同基礎(chǔ)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在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英語學習目標,為不同基礎(chǔ)學生設(shè)置不同的教學要求。
其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工作素質(zhì)和工作積極性。在我國民辦高校中,大學英語普遍只有兩年的課時,大學英語教師只教授學生兩年的英語。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只是在不同班級中重復教授相同的知識點,很容易失去教學新鮮感和激情感,產(chǎn)生倦怠感和疲憊感。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猶如沁人的甘露,英語教師每周每次課堂面對的是不同情況的班級,可以有不同的發(fā)揮,不同的挑戰(zhàn),不必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炒剩飯”。同時,這也是對教師能力的一個挑戰(zhàn),面對等級低的學生,教師必須教授得淺顯易懂,使之學有所得,面對等級高的學生,必須經(jīng)受住他們接受能力強,學習速度快的挑戰(zhàn),還要真正提高他們的聽說水平,使之能夠迎接跨入社會之后的競爭和挑戰(zhàn)。
最后,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在民辦高校中實施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民辦高校錄取的學生與一、二本高校學生相比,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經(jīng)過分級過后差距較明顯,有些是相當優(yōu)秀的“尖子生”,有些則“吊車尾”很遠,甚至比不上初中生學生的英語水平。因而,如果繼續(xù)在民辦高校實施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很可能基礎(chǔ)差的學生上課根本就是“聽天書”,學習越來越差,基礎(chǔ)好的學生上課覺得“沒勁”,學習也難以得到提高。所以在民辦高校中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分級現(xiàn)實意義要遠遠大于一、二本高校,
與此同時,筆者和其他研究人員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弊端。在分級初始時,有一些學生很難理解“分級教學”這一概念,認為“分級教學”就是要分“快慢班”,分“三六九等”,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特別影響了這些學生對高校的憧憬。一些分入A班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好,學習能力強,不需要老師的講解,上課自己安排,不聽講,不順從;而一些C班的學生覺得自己被分入了“差班”,認為學校對自己不重視,不積極努力,存在著“破罐破摔”的想法。此外,有一些學生認為授課教師也進行了分等級,認為教授C班的教師能力差,水平低,從而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聽從教學安排,不尊重、蔑視老師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
另外,在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筆者和其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有少許學生的等級劃分不太準確,特別是分入A班的一些學生,在后期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水平和能力更貼合B班的標準,B班的一些學生也可以進入A班學習。這一點會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
除了上文提及以外,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也給教學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時按班級教學,各種教學時間和地點安排都比較方便。而在分級教學中,因為學生均來自不同的行政班級,教學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頗費周折,班級排課,考試安排,成績錄入等都有點混亂,存在困難。例如在分級教學項目的進展過程中,班級排課面對的困難最大,有時很難得到協(xié)調(diào),甚至出現(xiàn)了同一個班級不得不連上四節(jié)英語課的現(xiàn)象,顯然將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顯然,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存在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在許多同類高校中都得到過實施,華中科技大學自2003年起就進行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教學模式改革;泰山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在2004級非英語專業(yè)普通本科生中試點分級教學的基礎(chǔ)上分別在2005、2006、2007、2008、2009級非英語專業(yè)普通本科生中進行全面分級教學;山西財經(jīng)學院從1985年9月開始對1985級學生公共英語教學實行了快、中、慢班的教學方法。
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完善,針對上述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分級開展前要更細致地完善分級的標準,力求分級更準確;對于分級學生要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教育,要使學生明白分級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按需教學”,是力求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進步,發(fā)揮各自的潛能。同時,應該加強學校的教學管理,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大學英語教學部門和各個學院管理部門的聯(lián)系,使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這一改革措施能夠順利有序地開展,使它發(fā)揮出應有的功效。
民辦高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組 項目編號130008
參考文獻
[1] 李大剛.分級教學是英語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山西財經(jīng)學院學報,1987.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7.
[3] Diane Larsen-Freeman Michael H.Long.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