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凱
小學科學實驗冊是小學科學教材的配套資料,具有注重科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注重動手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課后的拓展和延伸的特點。長期以來,科學實驗冊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近期筆者仔細研讀了科學實驗冊,發(fā)現里面的內容設計獨具匠心,因此我們應當將其視為一種教學資源,并加以開發(fā)利用。
有的教師喜歡在上課結束后把實驗冊講一遍,學生抄抄答案,這種做法可以算是對科學教學資源的浪費。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實驗冊作為教學設計的一部分,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學生不僅不會感到單調乏味,教師也教得輕松。下面筆者以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實驗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中第一課《什么叫機械》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1.把實驗冊作為常規(guī)積累的內容。
本課中快樂游戲巧設機關環(huán)節(jié),要求設計能提起雪碧瓶的小機關,并和同伴比一比,看誰的更精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可以復習鞏固本課中關于機械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從學生的生活細節(jié)入手,學生能很自然地融入到學習中去。
2.把實驗冊中部分實驗作為課前導入。
本課“做中學”中要求往木頭里擰一顆螺絲釘,并記錄用手直接擰和用螺絲釘擰的感受。學生操作后,就會獲得相應的感受,以此作為課的導入部分,開門見山且富有趣味。因此,以實驗冊為切入口,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減輕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
3.把實驗冊中“做中學”部分穿插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實驗冊基本上囊括了科學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只要在教學設計上稍加留心,把“做中學”巧妙地安排到教學中,就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并解決教學重難點。本課教學中,主要讓學生感受擰螺絲釘和使用刀刃和刀背切水果或蔬菜,以便讓學生感受機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我們亦可以適當補充其他內容,拓展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合資源,促進學生發(fā)展。
4.把實驗冊中“學中練”部分作為課后的歸納總結。
課上完后,教師應對所講內容進行檢查以獲得反饋。教師可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回答一些難題,讓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看他們能否答上,如果能就達到了預期效果,如果不能就給學生再歸納講解,直到學生弄懂、弄通為止。對實驗冊中的大部分練習題,教師與學生可以互動、互助,爭取全部在課堂上完成,不把實驗冊看成學生的書面作業(yè)留給學生。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減下來,就可以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其他科學活動了,如:課后可以去觀察修車師傅使用機械的情況等。
5.實驗冊可以作為課外的延伸。
實驗冊中的有些題目比較適合課外討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大部分練習題通過師生互動解決,把少量的真正能夠鍛煉學生操作能力練習留給學生自主完成,這樣就可以大大克服過去練習處理上教師給答案,學生抄答案的弊端,這樣學生也可以從教學內容出發(fā),嘗試更多的實驗,并自主地探究感興趣的問題,真正使科學學習由書本內向書本外、由課內向課外、由學校向社會延伸,從而實現生動活潑地開展科學學習的目標。
只要我們在鉆研教材、設計教法時,把實驗冊連同教材和課文一同研究,并弄清編者的設計意圖,明確課文的目標和重難點,就能將實驗冊這一優(yōu)質資源充分利用,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養(yǎng),就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p>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戚墅堰東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