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紅
漯河市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附醫(yī)院康復科,河南漯河 4623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為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治療目前仍多采用非手術療法,中醫(yī)之推拿及針灸療法是非手術療法中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療手段[1]。由于病程過長,該病目前在國內外均缺乏特異性治療方法[2-3],所以該研究選取該院收治的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間來該院收治的149 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采用電針理療結合康復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已經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49 例患者均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來自該院,根據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研究組72 例,其中女38 例,男34 例,平均年齡為(39.8±13.3)歲,病程為(7.33±2.33)歲;對照組77 例,其中女36 例,男41 例,平均年齡為(37.3±13.8)歲,病程為(5.83±2.98)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以組間具有可比性。
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參考胡有谷編 《腰椎間盤突出癥》[4],X 光檢查及CT、實驗室檢查均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且有證據表明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生、加劇和持續(xù)均與心理因素無密切關系,排除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行電針理療治療,4 周為1 個療程,治療期間不能給予其它治療方式輔助。選用0.25 mm×40 mm 毫針進行常規(guī)消毒,取穴:肺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脾俞。操作方法:均單側取穴,左右交替取穴。背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進針,深度約為0.5~0.8 寸,手法為平補平瀉,針刺得氣后接青島產型電針治療儀(G6805-Ⅲ,鑫升,青島鑫升醫(yī)療用品公司,青島,中國),選取頻率為4 Hz 的連續(xù)波,1 次/d,一周連續(xù)治療5 d,留針30 min/次,每周6 次,連續(xù)治療4 周。1 次/d,一周連續(xù)治療5 d。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康復訓練。
臥硬板床休息和制動 適宜患者的休息治療的姿勢是臥位姿勢,此時,脊椎間受到壓力最小。臥位姿勢還能夠有效緩解肌肉松弛,緩解疼痛。硬板床更適合臥位姿勢的休息,待3 周左右的恢復后,疼痛現象得以有效控制,應適當的進行帶腰圍下床等活動逐漸過渡到腰背肌肉的鍛煉和恢復。
牽引:牽引治療主要是通過增大下腰椎的間隙,產生負壓力進而使得韌帶產生向前推動的壓力。是一種有效治療腰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同時,牽引還可以降低突出物與神經根間的粘度,緩解肌肉痙攣,達到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推拿:推拿手法可以與電子針灸療法相互結合。讓患者暴露腰部,并且平躺床上,在腰部做以酒精消毒處理,帶將酒精揮發(fā)后,涂少許凡士林,實施腰部推拿手法,十分鐘為宜。然后蓋上按摩單,對腰部兩側用拇指點按。尤其是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環(huán)跳穴及阿是穴等部位,并同樣處理患者臀部及患側下肢等部位,整個按摩過程控制在20 min 左右。
在治療前和治療4 周后進行分值評定。療效判定標準:依據病人的疾病治療和控制的效果,當臨床病癥徹底消失,臨床檢查結果正常時,為病愈;臨床診斷發(fā)現結果正?;蜻€是存在少量不足以造成危險的病征,為顯著進步;癥狀部分消失為進步;診斷結果表現出病情沒有得以控制甚至有加劇的趨勢為無效。痊愈、顯著進步和進步的總效率稱為總有效率。
患者的治愈程度采用國際上統(tǒng)一的Matta 功能評分標準進行評價測量,其分為“優(yōu)、良、可、差”4 個級別。具體評分標準為:總分為100 分,其中,疼痛占35 分,功能占30 分,運動限制占25分,解剖復位占10 分,總評分在90 分以上者為優(yōu),總評分在80~89 分者為良,總評分在70~79 分者為可,總評分在70 分以下者為差。其中優(yōu)和良的總和除以全組患者數量所得數值即為優(yōu)良率。
康復訓練后效果具體統(tǒng)計患者住院時間、臨床治愈時間、并發(fā)癥出現率、腰間盤功能恢復(行Johner-Wruh 評分,將患者劃分如優(yōu)、良、中、差,并以優(yōu)良率作為總有效率)。
回顧性分析兩組病人的臨床數據和治療后評價結果,同時把收集到的結果采用分析軟件加以統(tǒng)計學的常規(guī)計算。所有數據進行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對照組和研究組在治療后比較療效顯示,電針理療結合康復訓練的研究組患者在療程4 周后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研究組治療4 周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4 周后,研究組平均住院(8.3±2.0)d,對照組為(12.3±3.1)d,兩組對比,t=-13.6186,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訓練后效果對比(±s)
表2 訓練后效果對比(±s)
組別(n)住院時間(d)臨床治愈時間(w)研究組(72)對照組(77)tP 8.3±2.0 12.3±3.1-13.618 6<0.05 12.6±2.0 16.3±1.5-10.652 9<0.05
Matta 功能評分[5]結果表明,研究組治愈程度較好,優(yōu)良率為92.0%,相比對照組的4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Matta 功能評分
中醫(yī)學所指的腰腿疼痛疾病通常指腰間盤突出,在中醫(yī)物理療法中,針對腰間盤突出的疾病通常采用推拿等按摩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病情。經過推拿按摩的患者,可以達到腰腿得以輕松緩解,甚至腰腿疼痛現象完全消失,病情得以明顯的改善[6]。優(yōu)秀的推拿手法可以使效果持續(xù)數小時以上,在患者接受推拿按摩后的幾小時內不應隨意走動。腰間盤突出疾病的原因是,身體為減少突出部位對神經系統(tǒng)的阻礙壓迫,腰椎會向一側彎轉,在x射線及CT 上可具體觀察到突出位置的方向。根據臨床醫(yī)學實驗觀察總結,變形彎轉的脊椎不一定會造成疼痛,疼痛主要來源于變形部位對神經系統(tǒng)組織結構的壓迫。臨床手術中,正是利用這個原理,將患者壓迫神經的變形部位移除后,患者的疼痛感便會消失。然而,由于脊柱受力的不均衡,很容易造成身體運動肌肉群的受傷,導致關節(jié)錯位等二次傷害。
目前,國際上關于腰間盤突出的發(fā)病原理還不是很明朗。比較主流的學說有神經根機械壓迫學說,炎性反應學說,以及自身免疫系統(tǒng)反應等三種廣為認知的學說??偨Y3 種說法可以歸納為,硬膜囊或脊神經根受到腰間盤組織的壓迫導致了腰間盤突出癥狀。局部結構發(fā)生炎癥病變,致使患者腰部及下肢的麻木和疼痛感覺。中醫(yī)認為,腰鍵盤突出的主要癥狀是疼痛感,其產生原理為氣血不通導致疼痛。因此,治療上,要以通經活絡為主以達到減緩疼痛的效果,標本兼治。中醫(yī)學中,通經活絡的首要方法則為針灸,也是中醫(yī)治療中較為保守的療法。針灸可作為治療腰間盤突出的主要手段,其治療原理是通過針灸刺激穴位,促進人體神經分泌出阿片鈦,及5-羥色胺等能夠有效降低物質傳遞活性,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7]。此外,針灸能夠有效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抑制炎癥及通絡不暢的發(fā)生,緩解肌肉的緊張程度,使得全身輕松。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物理針灸,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加強人體的免疫調節(jié)能力。當今,針灸結合電刺激等方式,會起到電療和針灸針刺療法的雙重效果。低頻率的電針療法可以有效減低患者的疼痛感,緩解肌肉緊張,以及消腫的效果,可以有效緩解腰間盤突出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感及其它不良癥狀。該研究兩組患者選用的基礎治療方式均為電針理療,對照組在治療后雖不及研究組效果,當也有將近3/4 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療,與相關文獻吻合,效果理想。
推拿療法是最直接最常見的作用于人體關鍵部位的物理療法,在特殊的經絡穴位施以推拿按摩,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其原理是通經疏絡,緩解鎮(zhèn)痛。如若將電針療法與推拿相互結合,更能起到優(yōu)異的治療效果。通過對比觀察可以看到,研究組進行電針理療結合康復訓練治療4 周,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97.2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32%。Matta 功能評分結果表明,研究組治愈程度較好,優(yōu)良率為92.0%,相比對照組的4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在住院時間、治愈時間上,研究組均要優(yōu)于對照組。這些結果證實,電針理療結合康復訓練療法是目前針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1]史良銘.電針夾脊穴結合康復治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
[2]雷龍鳴.試論中醫(yī)“不通則痛”理論對推拿醫(yī)學的指導意義[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0,1(9 上旬刊):23-25.
[3]陳偉峰.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中醫(yī)藥,2006,35(5):35-37.
[4]王多誠,郭虹.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理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29(9):331-332.
[5]李尚洲.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理療[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8):152-153.
[6]王嘉毅.電針療法結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 例[J].光明中醫(yī),2011,26(9):1855-1856.
[7]金蘭.針灸、推拿以及康復護理干預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價值[J].現代養(yǎng)生,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