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LI Can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yè)學院,廣州 511325)
(Guangzhou Hua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 511325,China)
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發(fā)展迅速,它已經(jīng)成為教育多元化背景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重要途徑之一。順應市場的需要,我院充分整合國外優(yōu)質(zhì)資源,致力于跨境“2+2”(國際會計)雙學歷建設,以培養(yǎng)適合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需要的有較強英語應用能力、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2012年,學院與英國北安普頓大學簽署合作協(xié)議,分時段聯(lián)合培養(yǎng)國際文憑本科生,即學生前二年在我院完成對接課程,第三、四年赴北安普頓大學學習部分本科專業(yè)課,順利完成課程后,可申請我院專科證書和北安普頓大學的本科學位證書。
2012年,學院通過高考錄取20名國際生,并對其高考英語單科成績進行統(tǒng)計(如表1),按總分150分計算,及格率為20%。同時,通過雅思摸底考試,其成績普遍為40分以下。因此,學院針對學生外語認知水平差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語言訓練計劃:早期階段(第一學期)為外語雙語教學,學院開設與英語專業(yè)類似的語言類課程,如聽、說、讀、寫等。這一階段配備優(yōu)秀外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雙語教學,其間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比賽,英語寫作比賽及全國大學生大學英語比賽學院預選賽等實踐環(huán)節(jié),本階段側重學生外語基本能力及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后期階段(第二/三/四學期)加大雙語教學過程中的外語使用比例,引進外教,使用部分或全部外語授課,并將雅思語言培訓(ESL國際預科課程本土化)嵌入到國際會計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中,使學生連續(xù)2年“浸泡”在外語及專業(yè)學習。
表1 國際班20名學生的高考英語單科成績(高考英語單科總分150分)
中外“2+2”分時段培養(yǎng)本科生作為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辦學的新興形式之一。學院提出以“三維目標導向”為宗旨,從社會服務、技能應用、出國深造三個維度來改革、創(chuàng)新外語教學及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
外語教學作為“2+2”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認為針對全英語授課才是英語教學的基本模式,也惟有全英語授課才能給學生提供最真實,最自然的英語環(huán)境的說法,學院從實際出發(fā),結合我院國際生外語認知水平的實際情況,認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全英語授課法值得商榷。因此,學院提出了“三維目標導向”下構建外語雙語教學模式,并在《英語視聽說》課程中率先啟動雙語教學的課題研究。
在構建《英語視聽說》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用母語及英語講授語言知識,按階段有比例地控制使用母語,并逐漸增加外語授課比例。因為在全英語教學中,大量使用英語導致英語較差學生上課時不明白老師的講授,吸收的知識有限,無法應付英語學習,而雙語教學的使用,能引導學生在原來的知識結構上得到更好的語言銜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語言的興趣,實踐了學院從社會服務、技能應用、出國深造三個維度進行“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yǎng)。實踐證明,母語在雙語教學中積極的一面得到了印證,經(jīng)過了一學期的“浸泡”,學生們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口語的表達更加自如流暢,在外語比賽中變得更加自信,并有學生脫穎而出代表學院參加廣東省大學生口語比賽?!叭S目標導向”的《英語視聽說》雙語教學模式在其他語言課程中得到進一步的推廣。
教學模式是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與提煉,體現(xiàn)某一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對于雙語教學模式,學者梁志大根據(jù)學校的師資力量與學生外語水平實際情況,提出了過渡型雙語教學(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過渡到完全放棄母語。加拿大學者克林·貝克(Colin Baker)認為,雙語教學模式構建的依據(jù)是:把語言當做是一種資源。認為把“語言當做是一種資源”是一種強勢雙語教學模式,它強調(diào)了借助母語提高第二語言水平。
根據(jù)克林·貝克(Colin Baker)的語言“輸入-輸出-情景-過程”雙語教育模式(圖1),以及過渡型雙語教學理論,我院構建了如下《英語視聽說》雙語教學模式(圖2)。
圖1 克林·貝克的語言“輸入-輸出-情景-過程”
圖2 《英語視聽說》雙語教學模式
學生在剛入學期間,英語聽說認知水平較低,而《英語視聽說》課程難度也屬入門階段,采用(圖2:A-B)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即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利用翻譯法加大聽說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比例,減少母語使用頻率,逐步轉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達到雙語教學目標。這一階段:①教師利用母語,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②教師適當利用母語講解抽象的語法概念和詞義。因為在外語學習中,記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相比外語而言,學生一般對自己的母語更敏感,記憶母語更容易,印象更深刻。當學生在記憶外語詞匯或語言知識時,總喜歡與對應的母語掛鉤。經(jīng)過這一階段(第一/二學期)的雙語教學,學生的英語視聽說認知水平基本可以向半外型教學模式過渡。
英譯漢作為一種練習形式,是鞏固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但是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多用漢語教學手段會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此,這一階段的外語教師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講英語的情景,盡可能少地輔助母語解釋,學生通過在語言的氛圍中操練,不斷地溫故知新,養(yǎng)成用英語直接思維的能力。因此,這一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是有意識控制使用漢語,有目的以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的過程。在這一階段的后期(第三/四學期),學生的英語視聽說認知水平可以接受從半外型達到全外型教學模式。
雙語教學中利用母語,發(fā)揮母語的必要作用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師資素養(yǎng)所確定的一種方法。它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熟練掌握所學外語進行交際。因此,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是為獲取更好效果而進行的主動運用。實踐證明,適當運用母語于外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還可以作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策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1]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習得[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
[2]袁士樸.英語教與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3]張正東,黃泰銓.英語教學法雙語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梁志大.雙語教學模式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