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衛(wèi)國,朱可云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100)
使用 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療急性左心力衰竭已取得較好療效,他通過改善患者通氣功能,迅速糾正血流動力學降低患者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使用率和病死率。內皮素-1(endothelin-1,ET-1)由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的縮血管因子,急性心力衰竭時患者血液中ET-1顯著升高,他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過程起重要作用[1],經過有效治療后ET-1降低。肺動脈壓(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在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時會出現(xiàn)升高,它不但預示疾病嚴重程度而且加重疾病過程,經治療后一部分患者肺動脈降低,心力衰竭癥狀緩解[2]。BiPAP能有效緩解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臨床癥狀[3],是否通過降低ET-1或PAP途徑未明,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間收住的因各種原因發(fā)生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有呼吸困難、強迫坐位、發(fā)紺、大汗、煩躁,部分患者咳粉紅色泡沫痰,兩肺布滿濕性啰音和哮鳴音,可聞及舒張期奔馬律,符合急性左心衰診斷標準[4],經常規(guī)治療無效;②合并低氧血癥,有明顯的急性呼吸困難表現(xiàn),呼吸頻率(RR)>30次/min,吸入空氣時動脈血氧分壓(PaO2)<60 mm Hg(1 mm Hg=0.133 3 kPa),血氧飽和度(SaO2)<90%。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不能耐受無創(chuàng)通氣和合作;②呼吸道分泌物多;③面部畸形難以接受無創(chuàng)通氣;④胃腸脹氣明顯且胃管減壓效果欠佳;⑤合并肝硬化腹水、氣胸、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本組患者共60例,男4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8.5±9.3)歲,其中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48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簡稱高心病)10例。存在I型呼吸衰竭56例(PaO2<60 mm Hg),存在Ⅱ型呼吸衰竭4例[PaO2<60 mm Hg,動脈血氣 CO2分壓(PaCO2)>50 mm Hg]。治療組30例,采用BiPAP及藥物治療,對照組30例,鼻導管吸氧及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血壓顯著升高靜脈使用硝酸甘油,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種、使用藥物、起病生化檢查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BiPAP呼吸機面/鼻罩正壓通氣治療:使用美國偉康BiPAP呼吸機,選用面罩,通氣模式為壓力支持/壓力控制通氣(S/T)。患者取半臥位,面罩用頭帶固定于面部,松緊適宜,防止漏氣。呼吸機初始設定吸氣壓力(IPAP)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氣壓力(EPAP)為2 cm H2O,然后逐漸上調IPAP水平,使患者RR≤25次/min,潮氣量(VT)為7~10 ml/kg,并且患者能耐受。通常 IPAP上調至12~20 cm H2O,同時逐漸上調EPAP水平至4~6 cm H2O,至吸氧濃度(FiO2)<50%時維持SaO2>90%。
脫機標準:①神志清晰,咳嗽有力,血壓穩(wěn)定,肺部無明顯干濕性啰音;②在呼吸機氧濃度≤35%,支持壓力≤10 cmH2O情況下,患者自主呼吸為15~20次/min;③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正常。
1.3 觀察指標:入院后立即予多功能監(jiān)護儀持續(xù)監(jiān)測呼吸(RR)、心率(HR)、肺動脈壓(PAP)、ET-1,分別于入院初及使用呼吸機后12 h、24 h,病情變化時隨時檢測,并觀察治療前、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呼吸困難程度、兩肺哮鳴音及濕性啰音)變化。
1.4 患者抽取肘靜脈血2 ml,2 h內離心分離血清,立即用ELISA法、美國ADL公司提供的試劑盒檢測血清ET-1;當天不能檢測者將血清置于-70℃保存。入院24 h內,采用美國GE公司產VWID型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用三尖瓣最大反流法估測PAP。
2.1 兩組臨床參數(shù)比較:呼吸頻率在12 h后兩組都顯著降低,治療組低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HR、PAP在24 h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數(shù)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ET-1在兩組中顯示隨著治療顯示逐漸降低趨勢,在24 h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參數(shù)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參數(shù)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ET-1、PAP 24 h后兩組比較,②P<0.05
參數(shù) 治療組對照組0 h 12 h 24 h RR(次/min)0 h 12 h 24 h 35±5 23±4 21±3 36±4 28±6 22±5 HR(次/min) 114±20.2 98±16.3 81±15.5① 115±20.4 101±20.7 92±17.2 PAP(mm Hg) 35±6 30±5 24±4② 36±7 34±5 30±4 ET-1(pg/ml) 126.2±60.7 104.5±64.5 95.6±55.1②125.4±67.8 119.3±70.8 112.5±68.3
2.2 兩組患者經治療12 h后心力衰竭癥狀比較:治療組(30/30)心力衰竭癥狀完全緩解,血氧飽和度、血壓恢復正常,對照組(25/30)大部分患者心力衰竭癥狀完全緩解。兩組間行χ2檢驗有顯著性差異。P<0.05。
急性左心衰患者因左心輸出量減少,左室舒張末壓增高,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形成肺水腫。可引起氣體彌散功能障礙和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導致低氧血癥。低氧血癥可加重心肌損傷,誘發(fā)缺氧性腦病和加重肺淤血,因而積極糾正缺氧是急性左心衰搶救成功的關鍵。普通吸氧雖能提高動脈血氧濃度,但仍不能迅速改善機體缺氧,使得患者再次惡化,因此,迅速將血氧恢復正常水平至關重要。機械通氣能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缺氧,但對患者呼吸道存在創(chuàng)傷,而且加重呼吸道感染,甚至部分患者難以脫機,因此機械通氣在一部分患者仍不能較好使用。而無創(chuàng)通氣在治療急性左心衰患者要求不嚴格,患者容易接受,臨床療效好[5]。在本研究中,治療組通過BiPAP治療12 h后患者呼吸頻率、心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有顯著性差異,而在24 h后治療組RR、HR較對照組降低,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BiPAP能迅速改善患者低氧血癥,患者心率、呼吸隨之減慢,又由于患者心功能改善、血流動力學好轉使呼吸、心率減慢。治療24 h后RR、HR無變化原因:兩組患者經12 h治療在低氧已得到較大糾正或恢復正常,一部分心功能得以改善,因此,在24 h后低氧、低心輸出量對呼吸、心率刺激減少。
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經治療24h后兩組肺動脈壓、內皮素-1都降低,但是治療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有顯著性差異。ET-1在內皮細胞、心肌細胞、平滑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等心血管細胞中均可合成并分泌,是心血管活動的重要調節(jié)因子。心力衰竭患者有內皮功能障礙,缺氧、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Ⅱ和多種細胞因子均可刺激前內皮素原基因轉錄,促進E T-1釋放;肺循環(huán)淤血、腎灌注下降可使E T-1清除下降[6]。E T-1明顯升高可增加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及冠脈阻力,使其血管分布組織的血流量明顯減少,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輸出量減少;刺激心肌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有絲分裂,使細胞增生和肥大,導致血管及心臟重構;干預心肌細胞的乳酸代謝,抑制細胞膜的乳酸轉運,增加細胞 內乳酸水平,抑制心臟活動,加重心力衰竭[7]。經BiPAP治療急性左心衰出現(xiàn)PAP、ET-1降低可能原因[8]肺清除 ET-1加強,使用 BIPAP時增加肺內壓力使肺淤血減輕;糾正缺氧、酸中毒;心功能改善后腎血流增加,對ET-1清除增加;血液中ET-1減少對肺動脈縮血管作用減少;左室舒張末期壓降低使肺動脈進一步降低;另外循環(huán)血量降低對肺動脈壓力降低起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BiPAP治療急性左心衰能迅速糾正患者低氧血癥,進一步改善心功能而緩解臨床癥狀,他通過降低ET-1、PAP改善心功能而糾正血流動力學。
[1] Givertz MM,Colucci WS,Lejemtel TH,et al.Acute Endothelin A Receptor Blockade Causes Selective Pulmonary Vasodilation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0,101(25):2922.
[2] Doron Aronson,Amnon Eitan,RobertDragu,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Reactiv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Circ Heart Fail,2011,4(5):644.
[3] 朱可云,陶衛(wèi)國,梁轉合.雙水平正壓通氣對急性左心衰患者腦利鈉肽前體濃度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9):6.
[4]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75.
[5] 梁 瑜.機械通氣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治療中的應用[J]. 吉林醫(yī)學,2012,33(31):6775.
[6] Brent Boyer,MS,Kimberly Ward Hart,MA,Matthew I.Sperling,et al.Biomarker Changes During Acute Heart Failure Treatment[J].Congest Heart Fail,2012,18(2):91.
[7] 李 香,金 哲,崔 瑛,等.慢性心力衰竭與血漿一氧化氮、內皮素及前列環(huán)素動態(tài)變化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7(28):1425.
[8] Takeda S,Nejima J,Takano T,et al.Effect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on pulmonary edema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pn Circ J,1998,62(8):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