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謙(天津市港口醫(yī)院口腔科,天津 300456)
口腔頜面部感染主要是由口腔繼發(fā)性感染引起,其病因主要有牙源性感染和腺源性感染的擴散,其他引起重癥口腔頜面部組織炎的原因還有醫(yī)源性感染的擴散、血源性感染的擴散以及損傷性感染的擴散[1]。對于重癥口腔頜面部組織炎的治療主要涉及口腔科、內科以及外科等一系列科室的治療,且若治療不及時,容易發(fā)生眾多并發(fā)癥,如膿毒血癥、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縱膈炎以及腦膿腫等,其死亡率較高[2]。為研究重癥口腔頜面部蜂窩組織炎的有效治療,選擇54例患有重癥口腔頜面部蜂窩組織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內科與外科治療相結合,系統(tǒng)與局部治療相搭配的治療特點,進行臨床觀察、記錄并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54例患有重癥口腔頜面部蜂窩組織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34例,女20例,年齡31~78歲,平均(57.3±1.23)歲。其中經醫(yī)師的診斷與頜面頸部CT的檢查證實,均確診為重癥口腔頜面部蜂窩組織炎。其中牙源性感染的患者有30例,腺源性感染的患者有11例,醫(yī)源性感染的患者有6例,血源性感染的患者有例4,損傷性感染的患者有例3。54例患慢性咳嗽的患者的詳細情況請見表1。
表1 54例患黃疸的新生兒患者的詳細情況(例)
1.2 治療方法:重癥口腔頜面部蜂窩組織炎采取外科與內科相結合,系統(tǒng)與局部相結合的治療方案。治療過程會將下面所述的兩種治療方案有機的相結合,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制定符合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1.2.1 外科與局部的治療方法:首先進行局部穿刺,對于形成膿腫的患者,在無菌的情況下注射局麻藥利多卡因,麻藥生效后進行充分的膿腔引流并沖洗膿腔,并置引流條引流。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患者不同的手術治療:對于已引起呼吸困難的患者,可切開口底肌肉,解決呼吸困難的問題。對于頸部腫脹明顯且也有呼吸困難的患者,可做氣管切開。對于張口困難導致的進食困難的患者,可給予鼻飼管治療,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
1.2.2 內科與全身系統(tǒng)的治療方法:給予患者廣譜抗生素治療,再根據(jù)藥敏結果做相應的調整。同時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治療,維持好患者的水、電解質酸堿的平衡。
1.3 療效評價標準:痊愈:患者的重癥口腔頜面部的蜂窩組織炎完全消失,身體的其他相關癥狀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顯效:患者的重癥口腔頜面部的蜂窩組織炎雖未完全消失,但得到良好的改善,身體的其他相關癥狀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有效:患者的重癥口腔頜面部的蜂窩組織炎減輕,身體的其他相關癥狀也有所減輕。無效:患者的重癥口腔頜面部的蜂窩組織炎未得到改善,甚至會加重。
男性患者中總有效數(shù)為30例,有效率為88.2%。女性患者中總有效數(shù)為18例,有效率為90.0%。詳見表2。
表2 重癥口腔頜面部蜂窩組織炎患者治療的詳細情況(例)
重癥口腔頜面部蜂窩組織炎雖是口腔的病癥,但由于其難于被組織局限,其感染易沿著結締組織、神經和血管向縱膈等其他組織蔓延,造成嚴重的并發(fā)癥,易導致患者的死亡。對于此病癥,患者需接受適合患者自身情況的治療方案,醫(yī)護人員應采取全身治療與局部引流治療相結合,外科治療與內科治療相協(xié)調、互補,對于治療重癥口腔頜面部蜂窩組織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醫(yī)師的借鑒和推廣。
[1] 柳兆剛.口底多間隙感染30例臨床分析[J].廣州牙病防治,2010,18(2):92.
[2] 張偉杰,蔡協(xié)藝,楊 馳,等.口腔頜面、頸深部及縱膈感染的診斷與處理[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6,4(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