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責編/葉曉婷 yexiaoting@vip.163.com
美國“蜜獾”號無人駕駛帆船在夏威夷天際線出現時,其發(fā)明者詹金斯和歐文斯興奮不已:終于到達終點了!它去年10月1日從美國舊金山灣下水時,被輸入一條簡單的指令:航行到夏威夷,而后就開始了不眠不休的34天航行。
約4163公里的旅途艱險難測,期間帆船還遇上了風暴。記錄顯示,在風暴中,“蜜獾”時速高達16英里(約26公里),傾角最高75度。它的成功是帆船和自動駕駛技術結合的結果,碳纖維的風帆會自動指風向,如風向標一般,并把自然風轉化為可用能源。不過,由于沒人護理和擦洗,船底附著的浮游生物可能對它的動力和平衡造成羈絆。
這只是一次試水,無人帆船還可以裝載傳感器,然后放之四海去搜集信息。氣候變化、海洋酸化等情況,都可以用它來監(jiān)測。它在科研和安全領域的應用只是個開始,還有驚人的應用潛力,將影響石油天然氣、漁業(yè)、航運等行業(yè),因為這些行業(yè)需要了解廣袤的大洋上發(fā)生著什么。
美國《連線》雜志 2014年3月刊
美國《科學美國人》 2014年2月刊
一直以來,家雞都給人一種蠢笨、任人宰割的印象,然而科學家發(fā)現,它們是很有智慧和策略的。比如,一般以為,地位較低的公雞應該會安分守己,不敢與母雞交往,以免受到強勢公雞的打擊。然而,公雞會通過展示食物的行為吸引母雞,這些地位較低的公雞使用了隱秘的策略:它們發(fā)現食物時,僅做出動作,不發(fā)出聲音。這樣既能悄悄發(fā)出信號吸引異性,又不會激怒“統治者”。它們有時會留意自己和對手的危險程度,如果發(fā)出警報自己的風險最小,而對手的風險會升高,出于自私,它們會更愿意發(fā)出警報。
家雞集多種技能于一身,引發(fā)了它們所受待遇的爭論。基于消費者對健康食品以及提高動物待遇的訴求,歐洲和美國等地通過了要求改善蛋用雞養(yǎng)殖條件的新法規(guī)。澳大利亞養(yǎng)殖者強調讓動物生活在更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以吸引更多重視動物福利的消費者。
美國《紐約客》雜志 2014年3月3日
“任何懷有果敢精神的人通過辛勤勞動都能登上勝利的頂峰”,這是美國夢的內涵之一,而要實現的基礎之一就是高社會流動率。近些年,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向上流動性已停止,但美國的大學報告認為,過去20年間流動率沒下降,經濟流動性在20世紀后半葉保持相對穩(wěn)定。這其實內含問題:出身就決定了流動性。那些出生于收入分配底部1/5的人,有70%永遠不會流動成中產階級,很多人長大后仍然貧困。
要知道,高社會流動率未必能治愈美國經濟的弊病。瑞典是全球社會流動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2012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瑞典收入金字塔的頂端仍被富二代占據。美國經濟在20世紀成長顯著是因為,即使工人階級沒有上升到另一階級,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會顯著提高。在絕大多數人注定會成為中產階級或工人階層的社會里,公共政策應聚焦于提高這些人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增大變富的幾率。
英國《經濟學人》 2014年2月22日
美國生態(tài)學家哈丁1968年提出“公地悲劇”的觀點,即共享資源容易被個體過度開發(fā)而得不到長久保護,最終導致集體利益受損。如今這占地球表面積近1/2的公海(一國沿海專屬經濟區(qū)200英里外的海域)成為悲劇的主角。公海的漁業(yè)對人類意義重大,但是公海狀態(tài)每況愈下,北極魚類產量越來越少,海洋微觀生態(tài)被破壞會導致供氧量減少。只有對公海管理政策大調整才能終止當下的悲劇。
首先是漁業(yè)補貼,補貼越多,漁民下手越狠,對環(huán)境破壞越大,富裕國家每年給漁民補貼350億美元的廉價燃料政策,該停手了。其次是建立全球漁船登記。另外,建立更多海洋保護區(qū),把人們在陸地上的保護區(qū)政策復制到公海,以恢復漁業(yè)和海洋生態(tài)。海洋最大的兩個問題:酸化和污染,源頭都來自陸地上的人類,應建立一個世界性的海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