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
我一直在學習“接納”與“放下”,雖然愈學愈好,但有時候還是覺得不到位。因為,我還是會問為什么。我發(fā)現(xiàn),當我在問“為什么”的時候,其實是懷著一種受害者心態(tài),想要討回公道的。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先生不到四十歲。有一天,先生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時,倒在地上再沒有起來,就這么走了,連一句“再見”都沒來得及說。在談話中,她隱約地問“為什么”。
其實,聰慧的她早已知道答案。她說,在先生走的前一天,友人剛好來訪,談起一部電影——《遺愿清單》。故事是說一個很有錢的白人和一個貧窮的黑人住在臨終病房里,兩個人都快“掛”了,突然說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于是,有錢的白人資助黑人陪他環(huán)游天下,完成一些未了的心愿。朋友講,她先生當時就說自己沒有任何未完成的心愿,他對現(xiàn)有的生活十分滿意。而第二天,她看到先生倒在地上的一剎那,竟然沒有任何驚訝的感覺,反而有一種“終于發(fā)生了”的感受。
我當然不是絕對的宿命論者,但不可否認,人世間有很多現(xiàn)象是找不出答案的,只能說是“命”,尤其是生死這一關(guān),真的很難由自己來掌控。
不管有沒有所謂的“命中注定”這回事兒,我們都要尊重事實,這是很重要的。事實既然發(fā)生了,我們就要尊重它,不去抗拒,或心生嗔厭。我覺得圣嚴法師說得很好,碰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我們要“接納它,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學會了這幾句話的智慧,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過著自在安心的日子。
這就是我最近發(fā)現(xiàn)的一個放下的訣竅:不要問“為什么”。所以,當你在質(zhì)問“為什么”的時候,就要意識到自己又在跟現(xiàn)實、老天或?qū)Ψ捷^勁了,接納是不需要問“為什么”的。處理它,放下它,安心自在!
【素材運用】兩小孩打架,誰會去告狀?當然是打輸了的。愛問為什么的,都是實力不夠的弱勢群體。不管你怎樣問,世界都不會因此而改變。與其糾結(jié),不如順其自然。
【速用名言】
1.當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杜P虎藏龍》
2.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北宋哲學家 邵雍
【適用話題】順其自然;心態(tài)平和;放下;悅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