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磊
高中生正處人生觀、價值觀的發(fā)展形成階段,但這一時期學生仍缺少足夠的審美體驗,再加上現(xiàn)代世俗文化風尚的影響,容易在審美判斷中出現(xiàn)一些偏差。然而在現(xiàn)實的語文學習中教師大多注重知識學習、智育開發(fā),不重視綜合素質(zhì),對學生美的熏陶和教育沒有上升到應有的高度,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出現(xiàn)嚴重失衡。再加上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多樣要求,呼喚學校語文教育的綜合化,其中審美素質(zhì)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對此語文教師應在其閱讀教學中重視審美教育滲透,培養(yǎng)審美感知,增強審美意識,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良好的審美思想,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
一、朗讀中體會情感美
朗讀以聲傳情,聲情并茂。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美讀”。朗讀不僅能加深對課文中美的內(nèi)容的理解,也能把美的感受和體會傳遞給聽者。對于學生,朗讀可以增加對文本的節(jié)奏感,讀出文中融入的情感,展示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
蘇教版教材所選課文,或莊、或諧;或慷慨激昂,或義正辭嚴;或婉轉(zhuǎn)動人,或富有詩意……,不乏思想內(nèi)容好,語言文字美的篇目,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這一現(xiàn)成的朗讀資源,根據(jù)不同文體、不同題旨,提出不同的情感朗讀要求。如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握前后不同的情調(diào),開首幾段,充滿著悲痛的情感,可以用低沉的、緩慢的語調(diào)加以朗讀,表現(xiàn)出對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不幸去世的極度悲痛之情,然后逐漸以堅定而自豪的語調(diào)來朗讀馬克思作為思想家、革命家而作出的豐功偉績的幾個段落,體味這位世界偉人的無比崇敬之情。
二、欣賞豐富的自然美
自然美不論是壯美,還是柔美,都表現(xiàn)了獨特的風土人情和作者濃厚的思想感情,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美。在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作者選取了蘆花、紅葉、烏桕、草色等典型植被寫江南豐腴潤澤的土地,描繪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在劉白羽的《長江三峽》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瞿塘峽的雄峻、巫峽的秀美、西陵峽的險急,繪畫出三峽的壯美畫卷,令人神往。在沈從文的《邊城》中作者描繪湘西的秀麗景色,展現(xiàn)了湘西的人、景的柔美。所以文學作品里既有老舍“青菜攤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也有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情景的遼闊壯觀。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感受江山如此多嬌,讀“微雨寒村烏篷小船”體會萬種風情。品讀這些文學作品,如覽一幅幅優(yōu)美迷人的畫卷,激發(fā)我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使學生美好的心靈得到進一步的凈化,從而提升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感受人物形象美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體現(xiàn)著作者的美學理想。閱讀食指的《相信未來》,當爐臺廢棄,火光暗滅,只剩下灰燼和余煙時,作者能從心底發(fā)出相信未來的吶喊,不管人們對于腐爛的皮肉是熱淚是同情還是微笑和嘲諷,但堅信人們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感受這些,學生分明可以感受出一個渴望憧憬著光明并為理想和光明而奮斗而掙扎的身影。《亡人軼事》中通過寫回家訴苦、背瓜遭遇、學習織布、賣布糶糧、抱孩夜走幾件小事,寫妻子從一個嬌慣女兒變成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與母親。這個過程凸現(xiàn)了妻子勤勞、善于學習、疼愛孩子的品質(zhì),給學生留下了深刻而真切的人物形象?!蹲詈蟮某4禾偃~》中通過老貝爾曼在凄風苦雨之夜在墻上畫常春藤葉喚起瓊珊的生的希望,最后因病而死,向我們展示老貝爾曼的善良,閱讀中突出人性的閃光點,來震撼學生的心靈。
在閱讀教學分析人物形象時,教師既要讓學生感受人物的外形美,更為重要的是,結(jié)合文本細讀及學生的閱讀體現(xiàn)深刻領(lǐng)會作品所刻畫的人物形象的內(nèi)心美,從而在學生內(nèi)心激起追求美的漣漪,蕩漾學生的審美情懷,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
四、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文質(zhì)兼美,雖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閱讀黃藥眠的《祖國山川頌》一文,作者寫了祖國壯麗偉大的自然圖畫:千年積雪的珠穆朗瑪峰、莽莽蒼蒼的黃土高原、草樹蒙密的西雙版納、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一瀉千里的黃河……描寫大自然的春意盎然、夏晨霧蒙、清秋五彩的柔美。在教學中讓學生閉上雙眼,馳騁想象,開拓思維的空間,想象祖國的遼闊美麗,這該是一幅怎樣素淡朦朧而又優(yōu)美、壯麗空遠而又柔軟美麗的意境啊!在教學王維的《山居秋暝》時,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圍繞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蓮動等典型意象,感受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幽靜雅致亦詩亦畫的情境。
閱讀這些作品要讓學生有心靈的參與,要激活他們的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的思緒在作者創(chuàng)造的詩歌的意境美中馳騁翱翔,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從而達到很好的審美感受。
五、品讀中體會語言美
引導學生推敲中體會語言之美。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jīng)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苯虒W中,抓住一個“端”字,細細推敲品味,這里就不僅是一個動作了,更多的是一個視力不好,四處張望的母親那種痛苦、擔憂、驚恐、不安,默默承擔著苦難的心。作者真正領(lǐng)悟到了母愛,而學生也在品讀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悟。
好的文字猶如斑斕的五彩,這些獨特的顏色,經(jīng)文學大師們的反復推敲,繪畫出美的卷幅。傳達幽邃的詩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六、多媒體展現(xiàn)美
多媒體教學中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在課堂上如身臨其境,適當適時地佐以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中要注意把知識與美的特征有機結(jié)合起來,適當適時巧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作用。教學《春江花月夜》一詩,多媒體展示月夜春江潮水的壯麗畫面,播放深情厚重的朗誦錄音。創(chuàng)設視聽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學生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開掘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讓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能夠感受形象,品讀語言。既獲得知識和方法,也能夠獲得審美的感受、情感的熏陶、品性的提升、靈魂的洗禮,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獲得健康的審美品質(zhì),形成健康完美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戴 磊 江蘇省邳州市官湖高級中學 221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