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倫敦奧運會的曲終人散,在留給人們五味雜陳的感受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人們對英國這個老牌帝國歷史和現(xiàn)狀的思考。而其中關乎現(xiàn)代性的一個比較關鍵的方面,就是十九世紀初應工業(yè)革命而生的“美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現(xiàn)代性之發(fā)展以工業(yè)革命為劇變的轉折點,英國為工業(yè)革命之發(fā)軔地,為對應工業(yè)革命而起的美術與工藝運動正好站在時代遞嬗的位置,是建筑史上邁向現(xiàn)代化過程里的一股關鍵影響力量,此運動的懷舊傾向與浪漫精神,為當時尚輪廓未明的“現(xiàn)代性”勾勒形貌并填充內涵,而其中的精神導師及推手就是約翰·羅斯金。
提起約翰·羅斯金,不論是在建筑業(yè)界,還是在文學界、藝術界,都名聲赫赫。作為英國知名的藝術史家及思想家,他一生著作無數(shù),其藝評、隨筆與社會理論皆深遠影響了維多利亞時期的思潮。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建筑的七盞明燈》《威尼斯的石頭》《建筑與繪畫》《建筑的詩意》等。他帶給后世的影響極大,不僅限于他同時代的人。
《建筑的七盞明燈》是約翰·羅斯金在建筑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著作,羅斯金從不同的面向分析影響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筑型式——哥特式建筑,提出建筑的七盞明燈,包括獻祭、真實、力量、美感、生命、記憶和遵從。從今日的眼光來看這七項原則,猶未過時,且意義豐饒。本書的反思與洞見,對建筑、美術與工藝領域之現(xiàn)代性發(fā)展至為關鍵而影響深遠,也因此使得羅斯金其人之思想著作值得被引介與了解。
“獻祭之燈”為建筑重新定義,建筑和建筑物的不同在于是否用心打造,正如將美好的祭物獻給上帝一般。羅斯金認為,以建筑論,建筑師和出資者皆需向其獻身;前者要一絲不茍、認真誠心、充滿熱情地完成他的設計;后者則是在經費方面,較諸他供給自己私人喜好之花用,至少要再多一點干脆,再少一點算計。就這么一次,讓這項原則得到我們徹底的肯定吧。
“真實之燈”指陳建筑應該秉持著真實的方式來進行,不可用許多瞞騙方式來建設。羅斯金以“詩與畫”轉引出建筑的不真實會是什么樣:違背了“真實”,詩與畫都會因而蒙羞……不過,在建筑領域,有可能發(fā)生另一種不實行為,比較沒那么微妙難辨,不過卻更加令人不齒:亦即在材料性質或者勞力數(shù)量上,直接做出與事實不符的主張。這事真是錯到不能再錯。它值得我們撻伐的程度,絕不亞于任何其他敗德之事。那不是一位建筑師,同樣也不是一個民族該有的行為。
“力量之燈”論述形式之操作以及傳統(tǒng)美學里的崇高論。在這一章中,羅斯金對年輕建筑師的熱切期望溢于言表:年輕建筑師一早就應該養(yǎng)成的習慣——別的不提,其中之一便是“用陰影的角度思考”。讓年輕的建筑師對明暗皆有全權,看他是否知道該如何令二者降臨,又該如何令其退散,他所需要做到的一切,都必須藉由明和暗的空間達成,而他的職責就在于注意光亮是否足夠顯著明朗,不致被微光吞噬,黑暗又是否足夠深邃,不會如一泓淺薄的池水,被正午的太陽曬干。
“美感之燈”強調自然為形式的發(fā)源與導師,羅斯金對大自然心懷感激和敬畏之心:盡管大自然無時無刻皆令我們感到愉悅,盡管對于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我們的所見所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輕松融入我們所思所為的一切,進出我們活于世上的所有時間——然而,建筑師所擷取的意象,代表的卻是我們在理智的直接運作下,所唯一能夠感知的“自然”,而這轉化過的“自然”意象,每當它出現(xiàn)于我們眼前,也在對我們發(fā)出要求,叫我們發(fā)揮類似的理智作用,以求能夠理解它、感受它。
“生命之燈”強調建筑應該要有生命力,因此必須要重視經濟結構與生產系統(tǒng),在凡事上要求細膩的精準:隨著基督教建筑藝術本身的發(fā)展,完成設計所要求的難度因為混入了哥特式那種詭譎奇特的風貌而減輕,于是執(zhí)行程度變得越來越完整,直到設計與執(zhí)行間建立起某種和諧,然后在這平衡狀態(tài)下跨進了新的完善之境。
“記憶之燈”關注建筑的歷史使命與對待歷史建筑的正確態(tài)度。建筑最可歌可頌,最燦爛輝煌之處,著實不在其珠寶美玉,不在其金闕銀臺,而是在其年歲。在于它渴望向我們訴說往事的唇齒,在于它年復一年、不舍晝夜地為我們守望的雙眼;在于受盡多少世代、人來人往的浪潮拍打后,從它各面門墻上,為我們所感受到的、那不可思議而無以言喻的慈悲之心。
“遵從之燈”鼓勵人們從歷史式樣里去發(fā)現(xiàn)建筑的真理與法則。比起其他藝術,規(guī)范律則之嚴謹不阿,對于建筑而言必然特別值得注重。畢竟,這門技術及藝術所完成的產品有著最為巨大,也最為廣泛而常見的存在;它的每次建造制作,需要眾人手腳身軀的通力合作,才得以進行;它的完美境界,則需要世世代代的后人,做出夙夜不懈的長久努力,才得以達成。
羅斯金本人是一位作家和批評家,從未實際從事過建筑和產品設計工作,主要是通過他那極富雄辯和影響力的說教來宣傳設計美學思想。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歸納出他的一些關于建筑設計的若干準則:(1)師承自然,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yǎng),而不是盲目地抄襲舊有的樣式。(2)使用傳統(tǒng)的自然材料,反對使用鋼鐵、玻璃等工業(yè)材料。羅斯金厭惡新材料,曾以辭職來抗議在牛津博物館建筑中使用鐵。(3)忠實于材料本身的特點,反映材料的真實質感。羅斯金把用廉價且易于加工的材料來模仿高級材料的手段斥之為犯罪,而不是簡單的失誤、缺乏良好意識或用材失當。
當今建筑設計雖然日益回歸自然,重視綠色和環(huán)保,重視社會學的影響,但也免不了受到商業(yè)化唯利是圖風氣的影響。當建筑的理想和道德幾乎被人們遺忘時,認真閱讀羅斯金的經典著作《建筑的七盞明燈》似乎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