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群立
急性胃出血是臨床常見病癥之一, 在臨床上一般表現(xiàn)為惡心、便血、疼痛等, 嚴重者可出現(xiàn)嘔血、暈厥等, 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 因此需及時進行治療[1]。本院對4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采用急診手術治療, 效果確切, 現(xiàn)對其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患者均為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 按就診時間分為A、B兩組。A組患者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齡37~71歲, 平均年齡(55.1±5.6)歲, 發(fā)病時間0.7~5 h, 平均發(fā)病時間(2.5±0.8)h。B組患者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齡41~73例, 平均年齡(55.2±6.5)歲, 發(fā)病時間1~6 h, 平均發(fā)病時間(2.4±0.9)h。排除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A組患者藥物治療, 具體方法:取奧美拉唑80 mg, 2000 U凝血酶靜脈滴注, 此為第1天服用劑量;之后奧美拉唑改為40 mg/d, 凝血酶改為500 U/d, 計劃治療時間為7 d。
給予B組患者急診手術治療, 通過胃鏡對患者出血位置進行確定, 并根據(jù)患者實際出血位置確定手術方案。對于小血管性出血的患者, 采用鈦對其進行夾閉, 并用凝血酶進行局部噴灑。對于彌漫性出血患者, 則應將胃內的容物進行排空, 并噴灑去腎上腺素鹽水以及凝血酶, 并就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部分切除、胃全切除等措施。治療期間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全面觀察。
1.3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疼痛、出血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疼痛、出血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疼痛、出血等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或出現(xiàn)加重現(xiàn)象??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中, 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7.50%, 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B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A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兩組患者出血控制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對比 對兩組患者出血控制時間、住院時間等進行對比, B組所用時間均遠遠低于A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
表2 兩組患者出血控制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 d)
表2 兩組患者出血控制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 d)
注:與A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出血控制時間 住院時間A 組 40 5.15±0.39 8.23±2.98 B 組 40 2.98±0.61a 5.91±0.93a
相關研究表明, 急性胃出血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患者胃部或十二指腸腸球部出現(xiàn)炎癥、潰爛、癌癥等,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胃炎性、胃潰瘍性、胃癌性出血。②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藥物, 出現(xiàn)不良反應, 進而引發(fā)患者胃部出血。③部分患者出現(xiàn)急性胃出血的原因在于患者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后, 導致黏膜回縮功能降低, 止血操作不妥, 傷口縫合不徹底等原因, 導致患者切口縫合處或吻合口處存在出血現(xiàn)象。④胃底靜脈發(fā)生了嚴重的曲張性破裂, 進而導致胃部出現(xiàn)出血現(xiàn)象[3]。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癥狀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一般占據(jù)消化道出血病癥的70%以上, 其在臨床上一般表現(xiàn)為惡心、便血、嘔血等, 屬于臨床急危病癥之一, 一旦救治不及時,便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在對患者進行救治時, 臨床上有保守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兩種。保守治療的主要特點在于不存在創(chuàng)傷, 傷害較小, 無需使用治療器械, 因此醫(yī)療費用相對較低, 同時不存在手術中可能發(fā)生的危險, 因此更加安全。但由于其對患者胃出血現(xiàn)象控制所花費的時間更長,住院時間也相關更久, 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時間[4]。同時所用藥物對患者也極易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 引起患者不適感。此外, 藥物治療一旦不起作用, 仍需采用手術治療方式對其進行救治, 相對來說極易錯過最佳手術時間。而急診手術治療通過胃鏡對患者出血位置進行準確定位, 在最短時間內便可對出血造成的疼痛、嘔血等現(xiàn)象進行及時控制, 大大減緩了患者不適。但在實際手術過程中, 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術前應對患者詳細情況進行充分了解, 排除不適合手術的禁忌證患者。②手術過程中應對患者胃部進行仔細檢查, 充分確定手術方式的準確性及有效性, 選擇最佳切除及縫合方式??p合過程中應最大限度的避免胃黏膜脫離現(xiàn)象,以便導致胃黏膜出現(xiàn)壞死現(xiàn)象[5]。③胃腸吻合后, 應對胃管內的引流物質進行仔細檢測, 對于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進行及時處理, 避免發(fā)生新的出血口。④術后應對患者生命體征、引流物等進行嚴格觀察, 出現(xiàn)異常情況, 如引流物中出現(xiàn)鮮血等, 應及時進行檢查, 確定病因并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6]。
在本次研究中, 20例患者采用急診手術治療方式, 效果顯著, 不僅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 還使得胃出血控制時間、住院時間等均有明顯縮短, 安全實效, 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於國平.手術治療急性胃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臨床合理用藥,2013, 6(10C):85-86.
[2]況琳.急診手術治療急性胃出血的臨床效果.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 11(1):234-235.
[3]王東.急性胃出血的臨床診治討論.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11(22):204-205.
[4]何薇, 曾鈺.急性胃出血的護理體會.臨床合理用藥, 2013,6(9):94-95.
[5]李之平.120例急性胃出血的急診治療及臨床療效分析.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 9(12):69-70.
[6]楊文雄.70例急性胃出血的急診治療及臨床護理分析.內蒙古中醫(yī), 2013,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