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君 婁永亮
(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yī)院,475000)
痛經分為原發(fā)性痛經與繼發(fā)性痛經兩種。臨床我們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療效觀察及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加味當歸芍藥散對血虛肝郁、脾虛濕盛型痛經應用安全,療效確切,隨訪臨床復發(fā)率低。
中醫(yī)痛經(經行腹痛)診斷標準和辨證分型標準:根據(jù)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中醫(yī)婦科學》痛經的氣血虛弱證進行診斷。根據(jù)本病的主癥特點進行中醫(yī)辨證,將血虛肝郁、脾虛濕盛型納入符合證型組。
病例選擇:本觀察病例均出自我院中醫(yī)科門診病人(2010年10月~2013年6月),共選取68例,均為中青年女性,年齡18~50歲。本研究把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6例,年齡18~50歲。對照組32例,年齡18~49歲。
排除標準:包括未達到入選標準及達到入選標準未按療程完成治療者。①診斷為痛經但證型非氣血虛弱者。②服用本藥物后有腹瀉、過敏及其他不良反應者。③符合納入標準,但未按規(guī)定服用藥物,未及時復診,療效無法評估者。
治療組:加味當歸芍藥散(當歸15g,芍藥18g,川芎8g,白術10g,澤瀉12g,茯苓15g,香附10g,黃芪30g。如白帶量多黏稠加黃柏10g,芡實10g;色黃異味者加敗醬草15g,蒲公英15g;腹痛重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小腹冷痛者加烏藥10g,艾葉10g;腰酸者加杜仲15g,川續(xù)斷15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2周為1個療程。
對照組:益母草顆粒,由上海海虹實業(yè)巢湖今辰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藥物成分為益母草,輔料為糊精、糖粉;劑型為顆粒劑,每袋15g;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2周為1個療程。
中醫(yī)證候:根據(jù)《中醫(yī)婦科學》治療痛經(經行腹痛)的辨證分型,制定癥狀積分量表,進行評價藥物改善癥狀的療效。主要觀察的癥狀有:經期或經后小腹隱痛、疲勞乏力、白帶量多黏稠,或色黃異味,腰酸腰痛,腹冷喜按,頭暈心悸;舌質淡暗,苔薄白或白厚膩,脈弱或濡細。
根據(jù)主要癥狀,采用癥狀程度分級評分方法,每個癥狀評分分為無、輕、中、重四個等級,分別賦予0、1、2、3分。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三個等級。氣血虛弱型為符合證型組,其他證型組均為不符合證型組。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表(±s)
表1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表(±s)
臨床癥狀治療組(36例)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32例)治療前 治療后13.42±1.97 4.85±0.77 13.75±1.82 8.43±0.94 1.92±0.51 0.52±0.23 1.82±0.61 1.14±0.21帶下多黏稠1.48±0.32 0.42±0.39 1.23±0.37 0.73±0.41帶下黃異味1.03±0.45 0.33±0.24 1.14±0.39 0.40±0.35疲勞乏力 2.13±0.63 0.69±0.55 2.32±0.52 1.63±0.56腰酸腰痛 1.35±0.48 0.48±0.21 1.57±0.56 0.82±0.29腹冷喜按 1.24±0.66 0.39±0.10 1.49±0.68 0.72±0.45頭暈心悸 0.59±0.54 0.44±0.12 0.67±0.50 0.42±0.33舌淡苔白 2.11±0.39 0.89±0.27 2.17±0.66 1.59±0.61脈弱濡細 1.57±0.37 0.69±0.18 1.34±0.37 0.98±0.21總積分月經腹痛
由表1可見,兩組治療后積分經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在針對血虛肝郁、脾虛濕盛型痛經的治療上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比較:治療組36例,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大部分消失)14例,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改善)16例,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6例,總有效率83.3%;對照組32例,顯效4例,有效15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59.3%。經檢驗兩組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痛經最早記載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篇》,并指出瘀血內阻而致經行不暢、少腹脹痛的特點,后經宋、明、清各代醫(yī)家不斷補充完善,認為痛經的病位在子宮、沖任,以“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為主要病機。實者可見氣滯、寒凝、濕阻致使子宮氣血不暢,虛者可有氣虛、腎虧致子宮失于濡養(yǎng)[1]。西醫(yī)婦科學認為痛經的發(fā)生與子宮合成與釋放前列腺素增加有關。近二三十年來有不少學者根據(jù)中醫(yī)痛經的病因病機,結合西醫(yī)痛經生理病理的認識,在臨床和實驗上,對當歸芍藥散治療痛經的療效和機制進行分析研究,張寧海等認為當歸芍藥散水煎醇提取物可抑制大鼠離體子宮的自發(fā)收縮,對抗垂體后葉素、前列腺素E1引起的子宮平滑肌痙攣[2]。劉國云等認為當歸芍藥散治療慢性盆腔炎作用機制與其增強免疫功能有關,通過抑制細胞內鈣庫釋放而松弛子宮平滑肌,為治療痛經提供實驗基礎[3]。
當歸芍藥散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第十七條,指出“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芍藥有養(yǎng)血斂陰、補而不膩、柔肝緩中、止痛收汗功效。當歸芍藥散具有養(yǎng)血調肝、健脾利濕、養(yǎng)血益脾等功效,主治婦人妊娠,肝郁氣滯,脾虛濕勝,腹中疼痛?,F(xiàn)代多用于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等屬脾虛肝郁者[4]。臨床上我們通過在當歸芍藥散中加黃芪補氣,香附疏肝,組成加味當歸芍藥散。在辨證的基礎上白帶量多黏稠加黃柏、芡實;色黃異味者加敗醬草、蒲公英;腹痛重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小腹冷痛者加烏藥、艾葉;腰酸者加杜仲、川續(xù)斷。本研究結果顯示,加味當歸芍藥散對血虛肝郁、脾虛濕盛型痛經應用安全,療效確切,經隨訪臨床復發(fā)率低。
[1]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31-132.
[2]張寧海,王雙乾.當歸芍藥散的臨床應用[J].陜西中醫(yī),2002,23(11):1038.
[3]劉國云,遲曉麗,馬淵,等.當歸芍藥散活性部位 DSS-A-N-30對大鼠離體子宮平滑肌收縮的影響[J].中國病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7,21(5):427-433.
[4]張筱萍.當歸芍藥散在婦產科臨床的應用[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5,19(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