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弘毅
摘 要:本文對魏書生的教育民主觀進行了解讀,在此基礎(chǔ)上與傳統(tǒng)師德觀進行比較,說明了二者是截然不同和根本對立的,由此認為,師德養(yǎng)成當從轉(zhuǎn)變觀念開始。
關(guān)鍵詞:師德;民主;服務(wù)
當前,我國社會對教師行為提出了新的要求,師德的概念正在悄然地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但是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不少教師背負著傳統(tǒng)的“因襲”的重擔,而對社會在師德方面的新的要求視而不見,渾然不覺。因此,師德構(gòu)建,面臨著一個走出傳統(tǒng)、走向世界、汲取先進文化轉(zhuǎn)變觀念的巨大課題。在這方面,魏書生老師的教育實踐給我們樹立了一支高大的標桿。他所秉持的民主、科學兩大觀念為師德建設(shè)指明了方向。在《漫談教育改革》一書中,魏書生老師將他的教學民主思想概括為四個方面:為學生服務(wù),同學生交心,同學生商量,同學生一起總結(jié)。據(jù)此,我們來看看民主觀對教師固有的傳統(tǒng)觀念帶來怎樣顛覆性的沖擊。
一、為學生服務(wù)
魏書生老師舉了這樣一個案例:一次我們掃墓回來后,我就讓經(jīng)常喜歡打架的孩子寫一篇作文,他們說:“我們沒寫過作文呀?”我說:“你們想不想寫?”他們說:“我們沒寫過作文,不會寫,但也想寫?!蔽艺f:“想寫就寫一段關(guān)于掃墓的作文吧?!彼麄兒芏嗳硕疾恢涝趺磳?,我就說:“我把老師寫的讀一遍,看誰聽得仔細,然后記下來,誰記的多誰就勝利了,不用你獨立構(gòu)思。”他們一想,這也沒什么可推脫的,只好同意了。然后我又問他們:“是否決定今天就交?”那幫男同學是從來不交作業(yè)的,所以覺得很難。我就給他們講心理變化過程,如果你放松了這一次,心里就產(chǎn)生內(nèi)疚感。他們最后勉強同意了,就舉手表決:如果寫不完就不回去。這樣大家通過了。
在這一案例中,整個教育過程表現(xiàn)為商量式。教師的語言是“想不想,如果想,是否決定”等,委婉溫和,教師似乎沒有個人意志,教師似乎完全消失在學生的背后了。平等,師生的完全平等,這正是服務(wù)學生的前提。
這節(jié)作文課的要求是,不用學生獨自構(gòu)思,教師念,學生聽,能記多少是多少,記下的就是作文了(這種方法姑且稱為聽記式)。這是一種極低要求,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是一幫“經(jīng)常喜歡打架的孩子”“沒寫過作文”“從來不交作業(yè)”。魏書生老師說這叫“從實際出發(fā)”。
從實際出發(fā)是體現(xiàn)思想高度、具有魏氏風格的服務(wù)學生的重要思想內(nèi)涵。一般來講,教師對學生有一個心理預期,其總是高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從實際出發(fā),應(yīng)該經(jīng)歷這么一個心理過程,就是放棄原有的心理預期,根據(jù)學生情況建立一個新的心理預期。這正是一種徹底的學生主體觀之下的大智慧、大勇敢。
綜上,服務(wù)學生至少有三個內(nèi)涵:師生平等,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發(fā)展學生。而這與封建社會的師德觀大相徑庭。如中學語文傳統(tǒng)篇目《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描述學生“立侍左右”“俯身傾耳”“色恭”“禮至”“不敢出一言以復”,師生之間是不平等的,教學過程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教學更是無從談起。其實,這也不怪教師,封建道德不允許教師放下架子為學生服務(wù),服務(wù)學生是與封建的師德觀相悖的。值得深思的是,在師道尊嚴的封建師德觀之下,中國古代產(chǎn)生了許多尊師重教的佳話,正因為如此,我們往往不去認識隱含其中的封建等級觀念,進而成為阻礙我們學習吸納先進師德觀念的巨大障礙。
二、同學生交心
魏書生民主觀的第二個方面是同學生交心。同樣這是為封建的師德觀所不允許的。請看一例:“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安恢?!”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yīng)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這是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所記敘的老師。所謂不知道是因為老師發(fā)火了,并不是真的不知道。魯迅指出“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這說明,在區(qū)分尊卑貴賤的社會里,這種師德觀念正是整個封建關(guān)系的反映。
這樣的教師能實現(xiàn)交心嗎?在魏書生看來,交心是前提,交心之后就是商量和總結(jié),商量是實施教育行為,總結(jié)是對教育行為進行反饋評價,這兩個工作都是和學生一起做的。關(guān)于商量,魏老師說“都和學生商量,以至我不商量商量,心里就沒個底”,“我善于商量,商量商量,不會干的事,不會教的書,就會了”,“我不會教書,是學生教會我教書”。和學生總結(jié),魏老師說“全都讓學生來總結(jié),我就學會了教書”??梢钥闯觯簳蠋煹纳塘亢涂偨Y(jié)包含著征求意見向?qū)W生學習的意思,這又是一個革命性的觀念。向?qū)W生學習有個前提,那就是相信學生,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師生是矛盾和對立的。對此,魏書生說過這樣的話,“堅信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老師的助手”,還說“不管什么樣的學生,都有上進心,用這一部分上進的因素,教育一部分后進的因素這就找到了教學的助手和教育的助手”。
“堅信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老師的助手”,這話說得多好?。∈堑?,每個學生心靈深處都有善,人性中有善才保證了人能成為自己的主人。這善性,不正是民主的基礎(chǔ)嗎?那么,就讓我們堅信這善,從這一點出發(fā),踏上追尋民主的漫漫征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