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
又到一年畢業(yè)季,說起大學食堂,總讓人產生又愛又恨的復雜情緒——大學食堂菜被戲稱為第九大菜系,講求“丑、少、貴”,主攻“亂燉”和“瞎炒”,更有代表作月餅炒辣椒、葡萄炒玉米、橙子燉肉等食材“混搭”太離譜的奇葩菜品。
不過事實上,奇葩菜的誕生不是因為高校廚師太業(yè)余,多數(shù)情況是他們有意為之的創(chuàng)新之作。比如,華東師范大學華閔食堂的另類食堂菜葡萄炒玉米,正是廚師劉玉紅平時鉆研新菜品,為吸引學生就餐的成果。菜品一經(jīng)推出不僅紅遍師大校園,更在網(wǎng)絡上被瘋狂轉載,很多師生前來試菜。華閔食堂嘗到甜頭,最近又推出了加入火龍果的升級版,還有脆皮芭蕉和油條灌蛋等新品。華閔食堂的奇葩菜已成為吸引師生的隱形招牌。
雖然,華中師范大學東二食堂的熘炒葡萄被網(wǎng)友們集體吐槽,廚師王長龍卻不以為然。“味道沒有想象中的詭異”,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將黑加侖、馬奶、紅提三種葡萄在特調的酸甜醬汁中熘炒,口感爽脆,酸甜適度,是道不錯的開胃菜。這道菜是他在《中國大廚》雜志上看到雞丁炒葡萄,為迎合學生推出的改良版。事實上,華中師大的學生對此很買賬,這讓王長龍想要推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菜。
熘炒葡萄被網(wǎng)友集體吐槽,廚師王長龍不以為然,他說這道菜是他在《中國大廚》雜志上看到雞丁炒葡萄,為迎合學生推出的改良版。
就在上學期,東北農業(yè)大學推出了“動物饅頭”,硬是把普通的大白饅頭做成五顏六色的卡通動物造型。這是學校為了保住“吃在農大”的聲名,讓廚師們不斷出新的杰作。早在二三十年前,“吃在農大”的說法在哈爾濱傳開來。那時物資相對貧乏,土豆、白菜是東北多數(shù)食堂的主打菜。而農大因教學所需,自產蔬菜、自養(yǎng)家禽,這些食材就近流向學生們的餐桌,農大的學生總是最有口福。
這些稀奇古怪的食堂菜,有的是廚師們的創(chuàng)造,有些本是八大菜系中的一道,只是不太常見。比如福建師范大學南區(qū)食堂的菠蘿炒年糕,其實是豫菜。華南農業(yè)大學的南瓜煨番茄,是正宗的粵菜。
不過,有些高校的奇葩食堂菜確實值得被吐槽。比如,福建師范大學的月餅炒辣椒。月餅是中秋節(jié)學校為留校學生發(fā)放的免費月餅,擔心剩下的月餅過期浪費,索性和辣椒配在一起炒。這種剛巧就剩兩種食材,索性就配在一起的做法,還誕生了北京體育大學的西瓜炒香蕉,中國人民大學的青菜炒橘子,武漢大學的草莓炒魚丸和山東體育學院的橙子燉肉等。
最有趣的大學食堂還是華東師大,它曾為力挺校友劉翔推出蘿卜絲餅。2011年的韓國大邱世界田徑錦標賽決賽,劉翔在跨越最后一個欄時,被旁道的古巴選手羅伯斯揮臂打到而錯失冠軍。轉天,為了給劉翔出口氣,母校的早餐主打與羅伯斯同名的蘿卜絲餅。
(上官鳳薦自《壹讀》)
責編: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