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彥奎,周愛萍
(1.大慶實驗中學 語文組,黑龍江 大慶163316;2.大慶教育局 語言文字信息科,黑龍江 大慶16371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整合在有效教學中的影響也逐步擴大。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正在從早期的基于展示的課程資源整合,逐步走向基于交互的深度整合。以交互式電子白板為教學環(huán)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將原本基于PPT課件的封閉式的程式化的教學流程打破,大大提高了課堂的開放性與生成性。隨之而來的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原本抽象的思維過程,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原本容易忘記的知識,變得記憶深刻;原本封閉的教學系統(tǒng),變得更加開放。
“只讓我聽,我會忘記;讓我看了,我就記住了;讓我操作了,我就理解了”,蒙臺梭利的這句教育名言仍適合于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那些僅僅依靠教師單純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取得的教學效果普遍較差;基于展示的“聲音、視頻、圖片”的資源整合豐富了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基于交互的教學模式由于有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深刻理解并牢記了所學的內容,教學效果較好。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整合教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2013年11月24日至25日,由教育部數(shù)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和全國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等聯(lián)合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高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yōu)質課大賽”在長春市召開,我們設計的《李白傳》白板課獲得“同題異構”現(xiàn)場展示課國家級一等獎。下面筆者將結合該課談一談我們在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深度整合方面的教學探索。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作品人物介紹等相關文學常識,往往只是簡單地羅列相關內容,如姓名、籍貫、生卒年、作品等。這種被語文教育名家張玉新先生稱為“無效”的“百科詞條式的人物介紹”方式已被許多語文教育大家所摒棄。
我們在設計《李白傳》的相關文學知識介紹時,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整合的資源整合理論,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學資源庫,精選并展示“余光中‘半個盛唐’”、“李白《上陽臺帖》真跡”、“學生主題班會”三幅圖片,模擬“圖片猜謎”游戲,請學生猜一位詩人,并談理由。學生結合圖片相關信息,了解了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詩句,知道了李白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更是一位大書法家,而且還知曉了余光中先生《尋李白》中對李白的經典評價。
我們整合的資源“李白書法真跡”、“余光中‘半個盛唐’”的圖片具有直觀性和不可替代性,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大腦要主動獲取信息并加以分析思考,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整合的教學資源中蘊含了與李白相關的背景知識,寓教于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因為視覺信息的參與而使得記憶更加深刻。
我們在解決《李白傳》中“古今異義詞”和“舛文”兩個文言現(xiàn)象時,借鑒了發(fā)現(xiàn)式學習的相關理論,對《李白傳》的譯文進行了縮略式改寫,文段如下:
李白,山東人,是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他才華橫溢,喜愛談論天下大事,行俠仗義,輕財好施。早年隱居徂徠山中,與孔巢父等人并稱“竹溪六逸”。中年從四川前往長安,深受賀知章等人賞識,但由于其傲岸不屈,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而被玄宗賜金放回。晚年漂泊東南,因幫助永王李璘謀反而被囚禁在潯陽監(jiān)獄。郭子儀請求皇帝判其死罪,但是玄宗只是下詔將其流放夜郎。后死于牛渚磯。
然后模擬報紙主編批注任務情境,提出此文段包含兩個知識性錯誤,請學生對譯文進行閱讀,并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的原文中標出與錯誤相關的語句,進而分析其背后的文言現(xiàn)象。
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山東人”和“郭子儀請求皇帝判其死罪”不正確,接著回到原文找到相關語句,而這個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本課文言知識學習重點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學生思考并參與白板的批注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深度整合。
在探究“舛文”產生的原因時,我們展示篆書字體的“魯魚亥豕”四個字,請學生猜字的讀音。學生猜的不對時,我們出示楷書字體的“魯魚亥豕”四個字(打亂順序),請學生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連線功能進行連接。然后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遮罩功能揭示相對應的字的答案。最后請學生談連接正確或錯誤的原因。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幫助下,學生理解了文言文中的舛文是由于字形相似在刊刻或傳抄時出現(xiàn)錯誤而造成的。
為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們設計了一個Flash拖拽游戲,請學生到交互式電子白板前利用拖拽功能將例句與“合文”、“舛文”、“衍文”、“脫文”四種文言現(xiàn)象進行匹配,當學生答案正確時,F(xiàn)lash會顯示“回答正確,感謝你為詩人除去鎖鏈!”的正面強化提示。然后請學生談對四種文言現(xiàn)象的理解。
基于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更加強調學生與白板進行互動,更強調操作過程,同時交互反饋也更加積極迅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操作無疑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取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難實現(xiàn)的效果。
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語言學習與情感教育不能偏廢,傳統(tǒng)的情感教育多借助學生口頭或書面的表達,以語言或文字的形式展現(xiàn)學生對作品人物的情感認識。這種教學方式簡便迅速,但是容易流于簡單說教,并不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表7可知,2005年的改革使各課程運營方法和運營方案進一步細致。2000年的各課程運營方法只是以信息技術工具作為中心的運營方法,未考慮各課程的特性和運營分類。2015年課程標準提出“為了創(chuàng)造性地、有效率地解決實際生活和各學科領域的問題,要不斷挖掘新知識,創(chuàng)造新技術并綜合運用”??傮w上來講,改革后課程標準的運營方法在肯定各課程原有特性的基礎上,提出與其相對應的運營方法,明確表示信息技術教育既是提高理論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原理,同時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工具,樹立了信息技術教育的主旨地位,開啟了信息技術作為課程教學工具的新篇章。
在對文意的加深理解,訓練學生的篩選和概括能力,體悟作者心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整合了唐代的疆域地圖,請學生根據(jù)對文意的理解,為李白畫一幅生命地圖。
首先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
1.根據(jù)課文內容為李白人生軌跡畫出路線圖。
圖1李白生命地圖任務圖片
2.根據(jù)對原文內容及對李白心境的理解,為每一個人生階段賦予生命色彩。
3.將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句與相應人生階段匹配,并結合文意說一說為何詩句適合描述那一階段。
詩句如下: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然后將學生分為六組,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任務,教師調節(jié)分配。學生分組討論,組內形成一致意見,派代表到白板前完成相關任務,并結合課文談自己的理解及理由。教師適時點撥,適時利用教學資源庫的資源共享功能引入其他學生的理解。
任務一:訓練學生篩選和概括能力。學生能夠利用畫筆批注功能在白板的地圖上畫出地圖并結合文章說明理由,則說明學生對文章是理解的。這樣就將抽象的思維過程以直觀形象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
任務二:訓練學生體悟人物心境,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學生結合文章內容為李白的不同人生階段賦予不同的生命色彩,并到白板前利用改變色塊顏色屬性的功能進行作圖,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表達。這一環(huán)節(jié)極富開放性和生成性,且直觀形象。學生為李白的人生階段賦予生命色彩,實際是學生自己對人生中不同階段的理解,這樣就實現(xiàn)了利用白板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任務三:訓練學生詩句理解和文意理解能力。學生先談對詩句的理解,然后談與之相應的李白人生階段為何適用這句評價,實質上促進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然后請學生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將詩句與生命階段匹配,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西北師范大學張筱蘭教授認為,生命地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將抽象的思維具象化,顯得直觀形象。學生通過操作,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同時生命色彩整合了色彩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實現(xiàn)了跨學科的整合。
圖2 李白生命地圖交互操作圖片
探索五:白板截屏,生成作品,分享學習成果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在課堂小結階段常常會回顧本課所講授內容,教師加以點撥提升,為下一步繼續(xù)學習打下基礎。我們在設計課堂小結時,利用白板的截屏功能,將學生改正錯誤后的文字與學生生命地圖作品結合在一起,生成圖文并茂色彩豐富的作品。學生面對這幅合作完成的作品,內心自然激發(fā)一種成就感。同時本課學習的重點知識如“古今異義詞”、“舛文”、“篩選概括李白生命軌跡”、“體悟作者心境”等均直觀地體現(xiàn)在這幅作品上。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反思自己本課學習所得。
圖3學生課堂生成作品圖片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學科的差異性,這一點無法否認;語文學科在進行課程整合時做不好就會使信息技術傷及語文學科的學科特色。但是,只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深化,在實踐中尋找解決各種問題的最佳途徑,我們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就必將會有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