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虹?汪萍
摘 要:米芾的書法藝術(shù)成就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文學成就雖然平常,但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地方。本文探討的是米芾的書學思想與文學思想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從對趣、雅、變?nèi)齻€方面的追求進行闡述,意在提起研究者們的注意,研究二者之間的共通之處,可以更好的了解和研究黃庭堅米的藝術(shù)風格。
關(guān)鍵詞:米芾;書學思想;文學思想;求趣 ;求雅;求變
“宋四家”中最迷戀書法的就是米芾,他甚至是一種瘋癲似的迷戀,因此書史上都稱他為“米顛”。在他的諸多書法作品中,許多詩篇都流露出其文學思想的特點,與他的書學思想有著某種關(guān)系,本文就是對其書學思想和文學思想的關(guān)系進行探究。
首先是對趣的追求。
如果說蘇軾、黃庭堅是文人的話,那么米芾則可算是藝術(shù)家,因為他不受封建禮教等思想的束縛,而是隨心所欲,追求心性的使然和舒展,因此他在寫字方面也是不喜歡受到約束,而是盡情地發(fā)揮自我展示空間,崇尚意趣的表達。他在《海岳名言》中強調(diào):“學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別為一好縈之,便不工也?!痹诿总揽磥韺W習書法就要學得有興趣,這樣才能進入到一個妙境,如果另外被別的愛好所纏繞,則不能有功夫?qū)ㄟM行細致的學習和研究。其實米芾大概是覺得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專注于一事,那勢必會分散精力在每一件事上,那么就個別事件而言,與專注于一件事的時間和精力比較,肯定是少很多的。在米芾看來,這種看得見的趣只有在墨跡本中才會有充分的體現(xiàn),因為墨跡本中筆畫的粗細,尤其是行草書中的連帶筆體現(xiàn)的比較清晰和生動,而在碑刻本中則很難表現(xiàn)得自然通透。最主要的是墨色的變化,在墨跡本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墨色濃淡、枯濕、飛白等方面的變化,而在碑刻本中則無法進行辨別,而這些恰恰是書寫者當時心情的重要體現(xiàn),揣度書寫者的心情就是對意趣追求的最佳突破口。所以,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明確表示,學書要學習墨跡本。
米芾對于書法的學習和研究,并不僅僅是如何寫好字,他對書法的癡迷程度足以使他愛屋及烏,對于所有能夠影響寫字的因素都會加以留意。在別人眼里只是寫字工具的筆墨紙硯,在他眼里卻成了與他相依相伴的摯友,他還饒有趣味的為它們分別作詩?,F(xiàn)在留存的有米芾分別以《筆》、《墨》、《紙》、《硯》為題名的詩作,其中都從不同方面表現(xiàn)出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之時,以自己的情趣愛好為創(chuàng)作初衷。他贊賞筆的“寸心用盡終何補,贏得霜毫禿后歸”的犧牲精神,欣賞墨的“百練經(jīng)來老更奇,暗中光價自然飛”的隱忍內(nèi)涵,感慨紙“獨有先生索高價,誰人獻賦洛陽歸”的高貴,更自勉于墨的“金井寒生一池水,讀書窗紙照螢飛”的勵志品格。對于文房四寶的描寫,每一個都寄予了米芾不同的情懷,更加體現(xiàn)出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所看重的對于情趣的體現(xiàn)。
其次是對雅的追求。
古雅、古意是書法藝術(shù)最高的情感表現(xiàn),因此尚雅也成了米芾所追求的書藝之道。米芾曾在《海岳名言》中明確的提出:“字要有骨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布置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變態(tài)貴形不貴苦,苦生怒,怒生怪;貴形不貴作,作入畫,畫入俗:皆字病也?!弊秩缙淙耍粯右泄?、肉、血、氣、神,是從蘇軾開始,這里米芾明顯是贊成這一觀點的,他認為字像人一樣,要有支撐身體的骨骼和筋絡(luò),還需要有肉包裹著骨骼和筋絡(luò),骨肉連筋,才是一位活生生健康的人。字亦如此,既要寫出使字力挺的骨感,又要寫出使筆畫潤腴的厚重感,還要有能使字勢連成一體的牽絲連帶,這樣的字帖才是俊秀潤澤的,加之章法的襯托,實為不俗之作。
米芾對文學作品高雅品格的體現(xiàn),在他的題畫詩中有著明顯的顯現(xiàn)。在北宋的《宣和書譜》中有明確的記載:“當時名世之流評其(米芾)人物以謂:文則清雄絕俗,氣則邁往凌云,字則超妙入神。人以為知言。乃欣然束帶一古君子。故贈其詩者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边@段話很精練而準確的概括了米芾的文學、個人氣質(zhì)、書法風格的特點,對其高雅的文學品格、正直的個人素質(zhì)、絕妙超神的書法技藝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他是一位文采斐然、超凡脫俗的古代君子。雖身穿裝束規(guī)矩如唐代一般,但其實行為修養(yǎng)就像晉人一樣風流倜儻。在米芾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能體現(xiàn)他這一高雅文學品格的作品有許多,其中他的題畫詩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一些。因為書與畫的契合,為米芾表現(xiàn)這一文雅之氣更增添了色彩。
再次是對變的追求。
米芾癲狂的性格就注定了他不會是一位甘于被傳統(tǒng)束縛的書家,他以直率的性格和叛逆的精神,尋求走出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書法藝術(shù)風格之路。他曾在《自敘帖》中說:“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書奴也?!边@里明顯表現(xiàn)出他不愿與人相同,尋求創(chuàng)新求變的性格。這個書學思想貫穿于他的整個臨摹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在臨摹上,米芾崇尚變化。據(jù)明朝董其昌在《樂兄帖跋》中記載:“米元章帖有云:余十歲學唐碑,自成一家,人稱為似李邕,心惡之。乃師沈傳師與王大令,它日又云:吾書無一筆右軍俗氣?!倍洳敲鞔臅?,他對墨色的研究對中國書法的發(fā)展有著重要貢獻。他記述著米芾自己曾寫過十歲時學習唐碑,形成自己的特點,別人說他的字像唐代的李邕,他心里覺得很不高興。于是改學習沈傳師和王羲之的字,過了一段時間,他自己說自己的字沒有羲之的俗氣。其實王羲之的字并不俗氣,這是米芾自己高傲的看法,他認為自己的字更高雅一點。在創(chuàng)作上,米芾尚變的個人意志表現(xiàn)得更加鮮明,書法藝術(shù)風格跌宕奇肆,使得在以晉唐書風為參照標準的宋代,米芾的書法藝術(shù)特點顯得狂怪而驚世駭俗,即使在帖學籠罩的元明清時期,仍然具有強烈的視覺震撼力?!八嗡募摇敝椎奶K軾說米芾的字是“風檣陣馬”,意思是在他看來,米芾的字就像風中的檣帆,即將上陣的戰(zhàn)馬,氣勢雄壯,動作迅捷,這是對米芾字勢變化迅疾的總結(jié)。同時代的理學大師朱熹說米芾的字是“天馬脫韁,追風逐電?!币馑际钦f米芾的字就像天上的馬掙脫了韁繩,在空中迅猛的飛奔著,那速度快得好像可以追上風,趕上閃電。說明米芾的字不僅僅是字勢變化的迅捷,而且還很奔放、動感強烈。
米芾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體現(xiàn)的求新文學思想要先從他的用字用句說起。在他所作的《致爽軒六首》中,其中一句是“玉斧初驂御,通明暫住居?!边@里所提到的“玉斧”,實際上指的就是月亮,因為中國古代傳說吳剛因為迷戀仙道而不學無術(shù),被天帝罰留在月宮砍伐桂樹,后來人們借用這個神話故事加以美化,說是月亮的暗影便是這吳剛在砍月桂樹的身影。米芾借用這個神話故事中的工具來寫月亮,其實就是不想與其他詩人一樣,直白的將“月”字道出,因為在這之前,詩人們都是對月的描繪下一番苦功,而不并非在月字本身做文章,比如被后人稱之為“詩仙”的李白,在他筆下的月何其之多,有寫月亮明亮的“床前明月光”,有寫明月寄情思的“玲瓏望秋月”,有寫月與人共相聚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等,還有孟浩然筆下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睆埦琵g筆下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钡鹊鹊脑娋洌麄兇蟛糠侄际菍⒃潞腿?、和情聯(lián)系在一起,借月抒情,而米芾不僅是借月抒情,還將月字改為“玉斧”,借用神話傳說,增添詩歌的神秘色彩,又給人以新鮮之感。
米芾是中國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對書法藝術(shù)的癡狂和執(zhí)著,是許多書法家所不及的,他對書法藝術(shù)敏銳的直覺和深刻的認識,是普通書法家做不到的,因此他留給我們的是獨一無二的寶貴財富,對他的學習要客觀且需要透徹體驗,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否則很容易學得偏頗,沒有價值。
參考文獻:
[1]宋代書論.水采田譯注.[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
[2]中國書法史.姜澄清.[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3]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4]中國書法文化大觀.王岳川.[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寶晉英光集.米芾.[M].電子圖書;
[6]米芾集.[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