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明代頗有影響的文學家,田藝蘅賦作也顯示出當世辭賦作品的發(fā)展軌跡,這對我們研究明賦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明賦;內(nèi)容特點;行文特征
田藝蘅,字子藝,號天值堂、香宇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作為明中期的代表性文人,田身上體現(xiàn)出了鮮明的時代特點。
一、田藝蘅賦作的內(nèi)容特點
據(jù)《香芋集》記載來,田藝蘅賦作共23篇,其分類如下:
草木、花果賦:《水仙花賦》、《山中落葉賦》、《玉簪花》;鳥獸賦:《絳鷹賦》、《釣賦》、《釋好鳥賦》;器用賦:《小鏡賦》;天象賦:《雨賦》、《白露賦》;行旅賦:《游小小洞天賦》;覽古賦:《涉江吊五行人伍子胥賦》、《吊高漸離賦》;感懷賦:《悲窮冬賦》、《愧衷賦》、《隱居賦》、《招靈均賦》、《感玄賦》、《南觀賦》;寓言賦:《楚王幸章華臺觀美人博弈賦》、《錯言賦》、《蜘蛛網(wǎng)雀賦》;諷諭賦:《蟫賦》、《虱賦》。
這些賦作的內(nèi)容有如下特點:
1、幾無涉國家大事,均為體物之作。
藝蘅的賦作中,一草一物、一人一景均可成為辭賦的對象,但卻幾乎沒有涉及到任何當朝發(fā)生的大事。這一點我們單從其賦作題目上便可窺一二。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跟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有關。
明中后期,尤其是嘉靖朝往后,朝政昏暗、吏治腐敗、百姓困頓,致使當世文人不敢當面抨擊朝廷,再加上科考七舉不第和抗倭斗爭的失敗,田已對這個朝廷失望至極。同時也是為了明哲保身,田將政治的熱愛轉(zhuǎn)到對大自然的熱愛上,如《絳鷹賦》《白露賦》的純寫景。甚至是進行議論的賦作也單純是就事論事,絕不與現(xiàn)實社會沾染。如《吊高漸離賦》全文前半篇描寫高漸離在秦統(tǒng)一六國后的事跡,不帶有一絲議論。到結(jié)尾議論部分則也只是寫道:“嗚呼悲哉!善人不佑兮昊天何辜,……奠以樹漿兮侑以蘭辭,天裂地發(fā)兮靈其有知?!蓖w是對高漸離的惋惜和對其忠義的感慨。
2、內(nèi)容小品化、自娛性十分明顯。
“小品”始于晉代,發(fā)展到明代,范圍已經(jīng)十分廣泛了,幾乎包括除高文典策和其他莊嚴正大文字以外的所有書寫性靈、發(fā)表見解的短小文字。從這一點劃分,藝蘅的賦作幾乎均可歸到小品中,如 《招靈均辭》 序?qū)懙剑骸疤镒娱e居,誦離騷而有遺菊醑者,因感湘累之義,乃酻而招之,蓋雖時異世,殊而□固無所不之也,擊□自和三致。”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蘅寫這篇賦只是自己讀《離騷》有感,而整篇賦文字數(shù)也只有78個字。
而內(nèi)容自娛傾向體現(xiàn)的就更加明顯,其賦作《蟫賦》、《虱賦》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其中《蟫賦》用十個字給我們描述了寄生于書的蛀蟲的一生。再下來,作者將蛀蟲當作一個有感覺的“人”,兩人相互嘲笑對方。這個書中的蛀蟲活靈活現(xiàn),儼然能與人交流。直到全文結(jié)束,作者才發(fā)出自我感慨。整篇賦文語言詼諧幽默,使人讀來會心一笑,而作者暗示的像蛀蟲的那類人也在幽默中得到嘲諷。
3、有一些反撥復古賦風之作。
田藝蘅從小深受父親田汝成的影響,在同父親游歷中又受到了父輩唐順之的影響。作為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的唐順之和田汝成深刻地影響著藝蘅的文風,故田藝蘅的賦作能看到一些與唐宋派主張相似的賦文,如《小鏡賦》對鏡子妙用的描寫:“耿耿小鏡,對目不眩。朝拭兮夕磨,左顧兮右盼。瞽者欲覷而喪矑,疑者雖睹而終眴。十目所視,其燭如電。毋莊爾色,毋巧爾倩,毋羊質(zhì)而虎皮,毋獸心而人面。質(zhì)之偽兮,皮復何衒,面之飾兮,心應自見。”全篇單純的描寫作者對鏡子的喜好。
在另一篇賦文《釣賦》中,藝蘅更是描寫自己閑時垂釣的樂趣而成,全文自然靈動,全無矯揉造作之感。
二、田藝蘅賦作的行文特點
受唐宋派的影響,又隨著自身經(jīng)歷和思想觀念的加深,藝蘅的賦作也有一些自身所獨有的特點。
1、用典較多,修辭巧麗。
藝蘅善用典,且數(shù)量不在少數(shù)。如《白鹿賦》一段內(nèi)容幾乎一句一典,且均與白鹿有關。但與僻典、怪典相比,藝蘅用典則較為平實。如《涉江吊武行人伍子胥賦》中的一段:“使放勛之在上兮,鯀殆而禹可事焉;羗子房之佐漢兮,固將報韓而申氣也; 羨留俠之多智兮,項滅而身退也;方全楚之既夷兮,尚戀故而遲回也。”此段也幾乎一句一典,但所用之典十分淺顯。
在賦文的修辭上,藝蘅也顯示出了極高的造詣。如《水仙花賦》:“有美人兮江之渚,水之妃兮雪之女。姿凝素兮亭亭,佩委綠兮楚楚。苞天一之孤潤兮,滋沆瀣之靈湑……”。通過美人,高潔的蕙秀、蘭芳等將水仙花超然脫俗的品質(zhì)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毫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
2、直據(jù)胸臆,靈動活潑。
受當世文人的影響,再加上自身性格豪爽,田藝蘅在賦文中就表現(xiàn)為感情上真率自然。像《隱居賦》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藝蘅隱居時的心中所感,全文直率而出,毫無扭捏之態(tài)。再如前文提到的《釣賦》,藝蘅也只是因自己心中突然所想,故去垂釣。
寄情山水的熏陶,好酒任俠的爽朗,直抒胸臆的熏陶,都使得藝蘅的賦作充滿靈動色彩,讀之清新自然。在《蜘蛛網(wǎng)雀賦》中,藝蘅就描寫了這樣一種普遍的生態(tài)現(xiàn)象,可在藝蘅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蜘蛛的“仁義禮智信”。整篇賦作文字淺顯,但卻淡語深意,極為警拔。
又如《悲窮冬賦》中通篇隨心所動,將別離前的一舉一動描寫的真切自然,讀之如身臨其境,自可感受文章中字字所包含的離別的悲傷。
總之,田藝蘅的一生放浪形骸,縱情享樂,卻又超凡脫俗,獨樹一幟。作為明中期的文人,其賦作鮮明的表現(xiàn)了明賦的發(fā)展變化,既繼承了同時期的直抒胸臆,小品化傾向發(fā)展,又具有自身鮮明的特色。而這些作品又為我們?nèi)轿?,更深入的展現(xiàn)了田藝蘅的內(nèi)心世界。
參考文獻:
[1](明)田藝蘅.《香芋集》,明嘉靖影印版《四庫全書》集部第1354冊。
[2]馬積高.中國古代文學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
[3](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作者簡介: 趙瑞(1989.08—),女,漢族,山西臨汾人,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