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昌,盧 智,陳 華,王利春,趙見文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河北滄州061001)
認知功能障礙是急性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病率至少為未患卒中患者的6~9倍,總發(fā)病率在50% ~75%[1]。認知功能障礙不但影響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且影響患者的全面康復。我院從2010年開展了梅花針叩刺百會、四神聰治療急性期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并對臨床療效進行量化、客觀化評定,現(xiàn)報道如下。
本項研究的全部病例為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腦病科、康復科住院患者,共計100例。將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編為1~100號,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針刺組、西藥組,各50例。納入本項研究病例經(jīng)治療后,針刺組脫落2例,剔除1例,即47例;西藥組脫落1例,剔除1例,即48例。針刺組47例中,男29例,女18例;年齡最小 51歲,最大72歲,平均(64.70±4.83)歲;病程最短8天,最長17天,平均(12.34±4.52)天;小學及以下文化18例,中學文化24例,大專及以上文化5例;合并高血壓15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3例,高脂血癥7例。西藥組48例中,男性32例,女性 16例;年齡最小 53歲,最大 74歲,平均(65.01±4.17)歲;病程最短 6天,最長 19天,平均(12.59±4.74)天;小學及以下文化 16例,中學文化26例,大專及以上文化6例;合并高血壓17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12例,高脂血癥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合并癥等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診斷標準符合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2];②頭部CT或MRI檢查證實有腦梗死;③年齡在18歲以上,75歲以下,主觀有記憶力減退,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價為認知功能障礙,病情穩(wěn)定,能配合量表檢查,發(fā)病至入院時間不超過30天;④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①患有嚴重心、腦、肝、腎功能衰竭及內分泌和代謝障礙的患者;②其他原因所致的癡呆病患者或先患癡呆而后并發(fā)腦卒中者;③AD及其它類型癡呆的患者;④既往有智力障礙或精神病史者;⑤近1個月使用過可能影響認知功能的藥物。
針刺組:采用梅花針叩刺療法。操作方法:百會、四神聰常規(guī)消毒后用梅花針進行叩刺,以局部酸麻脹、膚色微紅并散在微微出血為宜,隔日治療1次,4周為1個療程。
西藥組:口服尼莫地平(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010),30 mg/次,每日3次,4周為1個療程。
療程前后各檢測1次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療效評定標準以MMSE評分提高分率計算,參照文獻[3]擬定。提高分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顯效:提高分率≥20%;有效:提高分率≥12%,小于<20%;無效:提高分率<12%。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顯示,治療1個療程后,針刺組總有效率為91.49%,西藥組總有效率為75%,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10,P=0.032 <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顯示,兩組治療前MMSE量表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MMSE量表評分與治療前進行組內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明兩種方法均有顯著療效;兩組進行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明針刺組的療效優(yōu)于西藥組。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定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定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與針刺組比較,▼P <0.01。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針刺組47 22.08 ±2.35 25.83 ±2.75西藥組 48 21.87 ±2.16 23.18 ±2.47△▼
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神經(jīng)心理障礙,是一種包括認知能力、記憶力、判斷和思維力、計算力、社會生活能力的減退以及情感、性格改變的慢性進行性疾病[4]。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病率較高,而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為39.0% ~ 48.3%[5]。研究顯示[6]腦梗死后 2 周非癡呆患者中,至少存在1個認知領域障礙者高達91.5%,而存在多個認知領域的障礙者有73.4%。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作為威脅人類健康、增加經(jīng)濟負擔的疾患,其診斷和治療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但是目前對于腦卒中的治療,臨床醫(yī)師關注更多的是其肢體功能障礙,而對于認知功能障礙卻處于相對忽視狀態(tài)。臨床研究證實對腦卒中后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中醫(yī)學文獻中沒有明確的認知功能障礙的記載,依據(jù)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本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健忘”、“呆病”、“善忘”、“癡證”等范疇?!端貑枴ふ{經(jīng)論》曰:“血并于下,氣并于上,亂而喜忘”;王清任《醫(yī)林改錯》有記載:“凡有瘀血也令人善忘?!蹦X為元神之府,腦神功能正常,則精神振奮、意識清楚、思維敏捷、機靈善變、記憶力強。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病位在腦,與督脈的關系最為密切,基本病機為腦髓失養(yǎng)、蒙蔽清竅、神機失用?!峨y經(jīng)·二十八難》曰:“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說明督脈與腦有著密切關系。手足三陽經(jīng)脈皆會于頭,頭為諸陽之會。督脈統(tǒng)領一身之陽脈,為陽脈之海,總督諸陽,具有協(xié)調各臟腑功能的作用。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與腦的功能、督脈的功能密切相關。因此,本研究采用針刺督脈經(jīng)穴為主對其進行臨床觀察,探討針刺對于這一疾病的臨床療效。百會,一名三陽五會,手足三陽經(jīng)與督脈及足厥陰肝經(jīng)之交會穴,位居巔頂,是醒腦開竅之要穴?!秱浼鼻Ы鹨健吩?“煩悶恍惚,喜怒無?!陌贂惶幤邏??!薄夺樉拇蟪伞吩?“百會主心煩悶,驚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痹凇饵S帝內經(jīng)集解》中馬蒔曰:“腦為髓之海,其輸穴在于其蓋,即督脈之百會穴?!倍矫}上額交巔上,入絡腦,百會穴直接入絡大腦,可醒腦安神、開竅啟閉。實驗研究表明[7]針刺百會能使腦內S100β蛋白的過度表達下調,能避免星形膠質細胞的活化與增殖以及分泌炎性因子形成神經(jīng)炎性斑,能夠改善學習記憶能力。四神聰為百會穴前后左右各一寸處,屬經(jīng)外奇穴,功如其名,針之能調節(jié)陰陽、腦髓充養(yǎng),具有健腦寧神益智之功效。故本項研究采用梅花針叩刺百會、四神聰以健腦益髓、醒腦開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正常衰老和癡呆之間的過渡階段,在此階段尚有一定的可逆轉性,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對這個階段進行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本病發(fā)展為癡呆。本研究結果顯示,梅花針叩刺百會、四神聰法能明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認知記憶,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梅花針叩刺百會、四神聰作為中醫(yī)的特色療法,對腦梗死急性期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有確切的療效,對改善智能、減輕認知障礙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且針灸具有簡易、價廉、非藥物療法的優(yōu)點,避免了藥物的毒副作用,降低了醫(yī)療投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擁軍.腦血管疾病與認知功能障礙[J].中華內科雜志,2005,44(11):872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1
[3]劉平,蘇寧,姜樹軍,等.多奈哌齊對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療效的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0,38(6):949 -951
[4]周洪艷,趙軍,劉克新.俞原配穴針刺法對血管性癡呆患者智能改善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5):17 -18
[5]廖小平,文國強,陳濤,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病灶部位的相關性研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7,24(1):72
[6]金妹,傅建明,楊葉珠,等.頭針療法結合認知干預治療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42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0,17(4):369-370
[7]金紅姝,霍麗,郭小溪.針刺“百會”穴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模型大鼠腦內S100β蛋白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9,36(4):64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