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小學地處被烈士鮮血浸染的紅色沃土——歌樂山腳下,學校充分挖掘身邊的紅色文化資源,激勵學生弘揚革命精神,繼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學校把“愛國、奉獻、團結(jié)、奮斗”的紅巖精神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紅色傳統(tǒng)中播下英雄之花的種子
學校依托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堅持以烈士陵園為生動的課堂,結(jié)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總結(jié)出了堅持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化、序列化、制度化的經(jīng)驗。
教育的陣地化。一是充分依托大陣地。了解學校所在地的特殊意義,了解革命先烈的部分事跡,建立了一支以傳承和弘揚紅巖精神為己任的紅領巾小導游隊伍,利用節(jié)假日在歌樂山烈士陵園、渣滓洞、白公館進行義務導游講解,通過傳播英雄事跡和革命傳統(tǒng),感知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二是校園內(nèi)創(chuàng)設小陣地,優(yōu)化校園育人環(huán)境。小蘿卜頭的雕塑及“我要讀書”的話語激勵著學生;校園里,有體現(xiàn)紅巖精神、紅軍精神、雷鋒精神的中國地圖;各班有圍繞三種精神,用“山”“花”“物”為標志設計的班級文化牌。學生一進入校園,就能感受到一種催人向上的力量,真正做到了學校無閑地,處處皆育人。
教育的序列化。學校從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出發(fā),按照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從了解簡單生動的革命故事到認識復雜、深刻的革命道理,分序列地對各年級學生進行教育。各中隊根據(jù)本班實際,每年開學便選擇一位本學年重點學習的先烈,用該先烈的生平事跡教育學生、感染學生、把英烈作為本班的榜樣和精神支柱。序列化教育為學生愛國情感、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遠大理想、報國之志的樹立奠定了扎實的認知基礎。
教育的制度化。“學習紅巖精神、繼承革命傳統(tǒng)”是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永恒主題。為使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學校把系列活動制度化。每期各中隊必須認真落實“七個一”活動和“兩月兩日”活動。每年四月、十一月定為愛國主義教育月;清明節(jié)、“11·27”烈士遇難日這兩個特殊的日子,組織隊員參觀、開展紀念活動。讓隊員們在“悼先烈、憶先烈、學先烈、頌先烈”的過程中凈化心靈,升華愛國情感。
時代精神下播下中國夢的種子
構(gòu)建校園文化,融入時代精神。學校把愛國主義教育細化為歷史和時代,灌輸與滋養(yǎng),時尚與藝術三結(jié)合的模式。以“嶺上開遍映山紅”為主題文化,校園的宣傳墻上雕刻有內(nèi)容豐富、寓意深刻的銘賦;“廣學益智銘”“健體遠翔銘”“尚禮求真銘”“多能添翼銘”等激勵學生廣學、健體、尚禮、多能;“水車歡歌”“鳥語童喧”“彩廊擷趣”等詩一般的校園景點,融入了孩子們的智慧和創(chuàng)意。教室里既保留傳統(tǒng)的“英雄角”,又新開辟充滿時代氣息的“小書蟲俱樂部”,讓校園充滿教育元素,時時處處激勵學生,感染學生,讓紅軍紅巖中的英雄人物,讓雷鋒好榜樣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放大、顯示、引領。
創(chuàng)設童趣活動,提升學生素質(zhì)?!八拇蟀l(fā)明”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神舟飛天” 則是現(xiàn)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我們既要孩子們?yōu)椤八拇蟀l(fā)明”驕傲,又要孩子們?yōu)椤吧裰埏w天”自豪,更要讓孩子們?yōu)閷崿F(xiàn)科技興國的夢想而學習、成長。通過科技信息小報、生活中的小發(fā)明、科技月等系列活動,激發(fā)學生從小愛學習、長大報祖國之志,培養(yǎng)學生學習、觀察、思考、創(chuàng)新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習慣和能力。
愛國主義教育不是豪言壯語,不是空中樓閣,應當符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實踐讓學校師生堅信:神州大地五千年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民族精神,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報國熱情,在孩子們心中會發(fā)揚光大,愛國的種子一定會深深地根植于孩子們心中。
【王曉娟,重慶市沙坪壩區(qū)烈士墓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