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護理是實施“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核心內容。本文結合學生實際和護理職業(yè)要求,對護理心理學課程中心理護理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提出改進教學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心理護理;現(xiàn)狀;教學探討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確立,在現(xiàn)代護理觀的指導下,心理護理成為護生培養(yǎng)中護理心理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心理護理能力也形成護士必備的職業(yè)能力。
1.心理護理教學的現(xiàn)狀
心理護理的教學需要考慮護生的身心特點,從護理職業(yè)及具體崗位要求出發(fā),以護理對象為中心,與其他護理方法、手段有機結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心理護理教學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偏重于心理學理論和護理技術的
教學
心理護理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了解必要的心理學理論和技術,這是心理護理教學實施的前提和條件。但是過多、過深地強調心理學理論或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技術的掌握,容易增加護生學習的難度,脫離護理工作本身以及醫(yī)學診療的要求,甚至超越護士職責和能力要求范圍,難以真正培養(yǎng)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
1.2偏重于心理護理技術與護理工作實際的直接對接
心理護理教學必須與護理工作實際相結合。但過于直接的銜接,容易忽視護生必備的心理學理論和知識的學習與積累。目前很多醫(yī)院心理護理工作流于形式,無法提高其應用水平和效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護士心理學理論和知識較為欠缺,甚至存在一些認識誤區(qū),把其與心理治療、思想工作混淆起來。護生心理護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就無法立足于必需的心理學理論和知識的掌握,沒有從易到難、從普遍性到特殊性、針對性的內化過程,甚至顯著地忽略了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職業(yè)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要求。
1.3 一些心理護理教學的教材內容和觀點存在片面性
目前國內護理心理學教材有關心理護理的內容和觀點眾說紛紜,有的偏于心理疏導,有的偏于心理干預,有的只強調心理支持,缺乏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一些教材對心理護理及心理護理工作的定位缺乏統(tǒng)一、規(guī)范和科學性。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護生對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學習的充分程度,也制約了心理護理技術結合其他護理方法綜合實施的系統(tǒng)有效性。
2.心理護理及心理護理工作的定位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全過程中,護士以心理學的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基礎,運用心理學的技術和方法,積極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幫助其在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的身心狀態(tài)。這是對心理護理的內涵較為科學的定位。據(jù)此心理護理工作應該定位為:有效的護患溝通;了解服務對象并準確把握其身心特點和需要;提供針對性、適宜的幫助;創(chuàng)造積極影響患者身心狀態(tài)的條件和因素;配合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對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行為實施主動干預,等等。心理護理教學應以此為內容和目標來進行實施。
3.改進心理護理教學的思路
心理護理的教學應從簡單實用、易于掌握和操作出發(fā),強調教學內容、方式和手段的“三個結合”。
3.1與護生身心特點相結合
護理專業(yè)學生正處于生理機能和人格日趨健全與完善的關鍵階段,開始形成穩(wěn)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增強,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顯著發(fā)展,他們希望通過學習、參與和體驗認識社會和職業(yè),提升并實現(xiàn)自身價值,但缺乏與社會現(xiàn)實尤其是職業(yè)要求主動融合的明確態(tài)度和成熟心態(tài),對護理工作的認知存在一些片面和不足,需要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和實施。
3.2與護理工作實際相結合
護理工和始終需要圍繞著服務對象來展開,服務對象往往可能是健康喪失或心態(tài)失衡的人,這要求護士不僅要“有高尚的品格、相當?shù)膶I(yè)化知識、專門的操作技能”(南丁格爾語),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護理工作是壓力性職業(yè),護士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整體護理的水平和質量,影響服務對象的治療和康復,也影響護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心理護理教學必須突出護生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
3.3與課程教學的實際相結合
一是護理心理學課程本身涉及了非常豐富且專業(yè)的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客觀上提高了護生學習的難度;二是護生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和職業(yè)經驗;三是教學時間十分有限,一般教學安排周課時僅為兩節(jié);四是從事護理心理學課程教學的老師專業(yè)背景不同,會導致教學實施中內容、方式及要求等出現(xiàn)較大的差別。這些實際情況需要在心理護理教學中加以重視和針對性改善。
4.改進心理護理教學的建議
4.1立足于心理護理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術的教學
護生的心理健康觀、醫(yī)學觀、護理職業(yè)價值觀和職業(yè)態(tài)度、護患溝通等,是護生職業(yè)心理素質培養(yǎng)必須強調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突出四項心理護理基本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心理支持;信息提供;健康咨詢與教育;心理放松與行為矯正。無論是面對哪一種病人或病人的哪一種狀況,護生都可以通過分析從中找到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途徑和方法,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顯著地鍛煉了護生的心理護理
能力。
4.2突出護理工作中普遍性或典型性問題的心理護理技術教學要求
如病人常見的情緒問題、術前術后病人、慢性病人、癌癥病人等的心理護理。既能訓練護生心理護理技術的針對性應用能力,又能增強教學內容的可操作性和職業(yè)結合度。
4.3充分運用靈活、多樣且適合護生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如講授法結合案例法、討論辯論法、職業(yè)情景法、角色扮演法、問題解決法等方式,融合電教、網絡、心理測驗、心理游戲等,能激發(fā)護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其學習的參與性、體驗性和分享性。
4.4始終重視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護理的教學應突出護生的人格塑造、自信心訓練、職業(yè)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情緒調適和情感品質、職業(yè)應對方式等方面要求,并貫穿于教學始終。
4.5提高教師教學業(yè)務水平和能力
通過自我學習、教師間經常性的交流研討、教學觀摩、聽課評教等,尋求或統(tǒng)一符合教學目標要求的教學內容、方式和手段,相互借鑒和改進、完善,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郁秋.護理心理學(第2版)[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2]王秋梅,孫文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1.
[3] 陳愛華.心理護理療效評價與影響因素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1,(5)
[4] 張黎明.臨床心理護理方法探討(上)[J].實用護理雜志,2003,(1)
作者簡介:李繼中(1969—),男,四川彭山人,助教,國家二級職業(yè)指導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