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福
“大小馬站書院群復建,當年政府給我們答復是8年完成,但是現(xiàn)在已經15年過去了,仍然沒有完成。”在2014年7月22日《羊城論壇》上,廣州市人大代表王則楚說起關于大小馬站復建的“陳年往事”。據(jù)其回憶,關于大小馬站復建列入了當年大會主席團的議案,能夠列入這個級別的議案一年只有三四件,當時的市政府答應8年內完成。但最后也沒有執(zhí)行(2014年7月24日《人民代表報》)。
政府承諾8年完成的議案,15年過去了仍沒有完成,確實讓人失望。一般情況下,能夠被大會主席團列為議案的,都是涉及本行政區(qū)域內的重大事項,或者是人民普遍關注需要重點解決的民生問題。相對于一般建議而言,議案辦理的分量更重,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從過去的辦理實踐看,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在辦理有關議案時,往往會傾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財力、更多的力量,竭盡全力去辦理落實。同時,人大常委會也將加強跟蹤監(jiān)督,加大督辦力度,確保議案圓滿解決。可是,客觀現(xiàn)實是這件議案卻辦“黃”了,大小馬站復建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誠然,議案辦理不力,自有其辦理不力的理由,到底是何原因,報道未作過細的解讀,筆者也不敢妄加猜測。但政府承諾8年辦理完成,時間跨度不小,可見辦理此案之難。但難不應該是不辦理落實的理由。“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政府既然承諾,就當一鼓作氣,善作善成,兌現(xiàn)承諾,千方百計辦好議案,即使因客觀原因難以在承諾的時間內辦理落實,也應該向人大代表、向人民群眾有個交代,開誠布公地說明理由,才是一個責任政府應有的擔當,總不能無聲無息地擱淺,讓人大代表失望又失心。
議案不能兌現(xiàn),實質是對民意的藐視,失去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同時也讓人大決議蒙羞。一般來講,一經大會主席團立案的議案,便具有法的約束力。辦理議案就是執(zhí)行人大的決議,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一項法定職責。議案的生命力在于落實。大小馬站復建議案得不到執(zhí)行,雖然發(fā)生在廣州,但卻值得各級人大深思。要讓議案“落地”,關鍵還是靠制度。首先要依法加強檢查督促。及時了解掌握辦理情況,加強與代表、承辦單位的溝通協(xié)調,掌握辦理進度,開展檢查視察,協(xié)助解決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次要加大監(jiān)督力度。把人大監(jiān)督與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結合起來、對事的監(jiān)督與對人大的監(jiān)督結合起來,對推諉應付、敷衍塞責辦理議案者,要大膽運用質詢、特定問題調查、撤職等剛性手段,開展監(jiān)督,促進辦理的落實。再次,要加強項層設計,從法律層面進一步規(guī)范議案落實的硬性,完善問責機制,使執(zhí)行者不敢不執(zhí)行、不能不執(zhí)行,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