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芳
[摘 要]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對某高職院校2011-2013年連續(xù)3屆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旨在了解高職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及整體變化趨勢。調查結果顯示:一、二類學生檢出率都呈逐年下降狀態(tài);排列前十的癥狀問題連續(xù)三年表現(xiàn)高度一致;典型陽性因子中“常常失眠”和“感到自卑”的學生比率呈逐年降低狀態(tài),“想輕生”的學生比率沒有顯著變化。
[關鍵詞]高職新生;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心理健康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視程度的增加,對占到大學生總人數(shù)近一半的高職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已被廣泛關注。較多研究表明高職群體由于面對較短的在校學習時間和繁重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其心理健康問題也相對表現(xiàn)突出[1,2]。查閱國內學者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研究主要以某一個年級的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而以連續(xù)幾年高職新生為調查對象的研究則相對較少。于是本研究主要對某高職院校連續(xù)3屆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以期全面了解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和整體變化趨勢,從而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 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選取某高職院校自2011年起連續(xù)3年分別入校的3屆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1993年樊富珉等人修訂的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UPI)作為測量工具,通過整體取樣的方法,以班級為單位在學校機房使用網(wǎng)絡版心理測評檔案管理系統(tǒng)團體施測。
2 結果
排除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參加測試以及無效測評結果,有效測評結果共11095份,其中11級3204份,12級4046份,13級3845份。包括男生2221份,占20.02%;女生8874份,占79.98%。
2.1 高職新生UPI總體得分情況
根據(jù)UPI的三類篩選標準,結果顯示,在2011-2013年實測有效的11095名學生中,第一類學生,即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困擾,需重點關注的學生總人數(shù)為2028人,總檢出率為18.28%;第二類學生,即可能存在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shù)為3549人,總檢出率為31.99%;第三類學生,即心理健康狀況較為良好的學生人數(shù)為5518人,總檢出率為49.73%,具體見表1。
表1 UPI調查三屆高職新生三類學生人數(shù)分布情況[ n(%)]
2.2 癥狀項目中十大問題排行
根據(jù)每屆高職新生中具體各個癥狀項目的人員分布情況,列出了人數(shù)比排列在前十的癥狀項目,具體見表2。
2.3 高職新生三種典型陽性因子的選擇情況
60個題項中,除開4個測偽題,在這56各癥狀項目中,比較常見且比較典型的因子是輕生、失眠以及自卑。具體選擇情況見表3。
3 結果討論
3.1 高職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及橫縱向比較
對2011-2013級連續(xù)三屆高職新生的UPI統(tǒng)計結果縱向比較得出,一類和二類學生的檢出率呈逐年下降狀態(tài),三類學生人數(shù)比率則呈逐年上升狀態(tài)。這表明該校新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趨勢越來越好。這可能與該校對新生心理健康更加重視有關。新生入學后,學校會組織對全體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其中就包括一系列以新生適應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有效減輕因適應而引發(fā)的心理壓力;將該調查結果與以往國內相關研究結果進行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本研究結果中一類學生檢出率與其他高職高專研究結果基本一致[3-5],比如李志宏等人研究云南省某高職院校2012級新生一類檢出率17.87%[3]。然而,對比本科院校學生情況發(fā)現(xiàn),本科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要低于高職高專新生[6-8],比如孔繁曄研究4所醫(yī)學院2010級本科新生一類學生檢出率為15.5%[7]。這表明高職高專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本科生普遍要差一些,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因此,高度關注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一步加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就顯得非常必要。
3.2 高職新生主要心理問題
對2011級-2013級連續(xù)三屆高職新生癥狀項目選擇的人員分布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盡管56個癥狀項目的選擇率各不相同,但是排列前十的癥狀問題則表現(xiàn)高度一致,按照綜合選擇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認為父母期望過高、對臟很在乎,愛操心,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總注意周圍的人,在乎別人的視線,缺乏自信心,記憶力減退,缺乏耐力,思想不集中。這一排序結果,牛麗麗(2013),劉暢(2013),李志宏等人(2013)分別對某高職院校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非常接近,表明這些癥狀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問題。因此,應該針對以上主要癥狀問題加強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
3.3 具有三種典型陽性因子的學生分布情況
三種典型陽性因子中,選擇“常常失眠”和“感到自卑”的學生比率呈逐年降低狀態(tài)。選擇“想輕生”的學生比率沒有明顯變化,大約在2.32%左右,這與相關研究對高職新生的研究結果類似[4-5]。對于這類學生,一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進一步排查核實工作,以便能更有針對性地及時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危機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吳松, 秦素粉. 基于SCL-90的高等職業(yè)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6(5): 224-229.
[2] 趙鳴.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3, 15(5): 92-94.
[3] 李志宏, 陳明星, 田雨鑫.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 10(12): 121-124.
[4] 牛麗麗.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分析[J]. 高職教改前沿, 2013, 27(1): 21-25.
[5] 聶仁秀, 須 建, 陳艷麗, 董 鑫, 晏琳春等.醫(yī)護??菩律睦斫】蹬c個性特征[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8): 1267-1269.
[6] 王禮申,張鴻飛,陳尚生.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韶關學院為例[J]. 韶關學院學報,2013,34(7): 173-176.
[7] 孔繁曄,醫(yī)學院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壓力來源的研究,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1):12-15.
[8] 孫蕾,黃洪雷.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以安徽農業(yè)大學2011級新生為例[J].宿州學院學報, 2012, 27(7): 88-92.
[9] 劉暢. 基于UPI量表的醫(yī)專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當代醫(yī)學, 2013, 19(25): 155-156.
[摘 要]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對某高職院校2011-2013年連續(xù)3屆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旨在了解高職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及整體變化趨勢。調查結果顯示:一、二類學生檢出率都呈逐年下降狀態(tài);排列前十的癥狀問題連續(xù)三年表現(xiàn)高度一致;典型陽性因子中“常常失眠”和“感到自卑”的學生比率呈逐年降低狀態(tài),“想輕生”的學生比率沒有顯著變化。
[關鍵詞]高職新生;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心理健康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視程度的增加,對占到大學生總人數(shù)近一半的高職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已被廣泛關注。較多研究表明高職群體由于面對較短的在校學習時間和繁重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其心理健康問題也相對表現(xiàn)突出[1,2]。查閱國內學者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研究主要以某一個年級的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而以連續(xù)幾年高職新生為調查對象的研究則相對較少。于是本研究主要對某高職院校連續(xù)3屆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以期全面了解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和整體變化趨勢,從而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 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選取某高職院校自2011年起連續(xù)3年分別入校的3屆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1993年樊富珉等人修訂的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UPI)作為測量工具,通過整體取樣的方法,以班級為單位在學校機房使用網(wǎng)絡版心理測評檔案管理系統(tǒng)團體施測。
2 結果
排除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參加測試以及無效測評結果,有效測評結果共11095份,其中11級3204份,12級4046份,13級3845份。包括男生2221份,占20.02%;女生8874份,占79.98%。
2.1 高職新生UPI總體得分情況
根據(jù)UPI的三類篩選標準,結果顯示,在2011-2013年實測有效的11095名學生中,第一類學生,即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困擾,需重點關注的學生總人數(shù)為2028人,總檢出率為18.28%;第二類學生,即可能存在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shù)為3549人,總檢出率為31.99%;第三類學生,即心理健康狀況較為良好的學生人數(shù)為5518人,總檢出率為49.73%,具體見表1。
表1 UPI調查三屆高職新生三類學生人數(shù)分布情況[ n(%)]
2.2 癥狀項目中十大問題排行
根據(jù)每屆高職新生中具體各個癥狀項目的人員分布情況,列出了人數(shù)比排列在前十的癥狀項目,具體見表2。
2.3 高職新生三種典型陽性因子的選擇情況
60個題項中,除開4個測偽題,在這56各癥狀項目中,比較常見且比較典型的因子是輕生、失眠以及自卑。具體選擇情況見表3。
3 結果討論
3.1 高職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及橫縱向比較
對2011-2013級連續(xù)三屆高職新生的UPI統(tǒng)計結果縱向比較得出,一類和二類學生的檢出率呈逐年下降狀態(tài),三類學生人數(shù)比率則呈逐年上升狀態(tài)。這表明該校新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趨勢越來越好。這可能與該校對新生心理健康更加重視有關。新生入學后,學校會組織對全體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其中就包括一系列以新生適應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有效減輕因適應而引發(fā)的心理壓力;將該調查結果與以往國內相關研究結果進行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本研究結果中一類學生檢出率與其他高職高專研究結果基本一致[3-5],比如李志宏等人研究云南省某高職院校2012級新生一類檢出率17.87%[3]。然而,對比本科院校學生情況發(fā)現(xiàn),本科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要低于高職高專新生[6-8],比如孔繁曄研究4所醫(yī)學院2010級本科新生一類學生檢出率為15.5%[7]。這表明高職高專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本科生普遍要差一些,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因此,高度關注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一步加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就顯得非常必要。
3.2 高職新生主要心理問題
對2011級-2013級連續(xù)三屆高職新生癥狀項目選擇的人員分布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盡管56個癥狀項目的選擇率各不相同,但是排列前十的癥狀問題則表現(xiàn)高度一致,按照綜合選擇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認為父母期望過高、對臟很在乎,愛操心,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總注意周圍的人,在乎別人的視線,缺乏自信心,記憶力減退,缺乏耐力,思想不集中。這一排序結果,牛麗麗(2013),劉暢(2013),李志宏等人(2013)分別對某高職院校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非常接近,表明這些癥狀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問題。因此,應該針對以上主要癥狀問題加強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
3.3 具有三種典型陽性因子的學生分布情況
三種典型陽性因子中,選擇“常常失眠”和“感到自卑”的學生比率呈逐年降低狀態(tài)。選擇“想輕生”的學生比率沒有明顯變化,大約在2.32%左右,這與相關研究對高職新生的研究結果類似[4-5]。對于這類學生,一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進一步排查核實工作,以便能更有針對性地及時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危機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吳松, 秦素粉. 基于SCL-90的高等職業(yè)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6(5): 224-229.
[2] 趙鳴.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3, 15(5): 92-94.
[3] 李志宏, 陳明星, 田雨鑫.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 10(12): 121-124.
[4] 牛麗麗.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分析[J]. 高職教改前沿, 2013, 27(1): 21-25.
[5] 聶仁秀, 須 建, 陳艷麗, 董 鑫, 晏琳春等.醫(yī)護??菩律睦斫】蹬c個性特征[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8): 1267-1269.
[6] 王禮申,張鴻飛,陳尚生.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韶關學院為例[J]. 韶關學院學報,2013,34(7): 173-176.
[7] 孔繁曄,醫(yī)學院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壓力來源的研究,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1):12-15.
[8] 孫蕾,黃洪雷.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以安徽農業(yè)大學2011級新生為例[J].宿州學院學報, 2012, 27(7): 88-92.
[9] 劉暢. 基于UPI量表的醫(yī)專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當代醫(yī)學, 2013, 19(25): 155-156.
[摘 要]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對某高職院校2011-2013年連續(xù)3屆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旨在了解高職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及整體變化趨勢。調查結果顯示:一、二類學生檢出率都呈逐年下降狀態(tài);排列前十的癥狀問題連續(xù)三年表現(xiàn)高度一致;典型陽性因子中“常常失眠”和“感到自卑”的學生比率呈逐年降低狀態(tài),“想輕生”的學生比率沒有顯著變化。
[關鍵詞]高職新生;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心理健康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視程度的增加,對占到大學生總人數(shù)近一半的高職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已被廣泛關注。較多研究表明高職群體由于面對較短的在校學習時間和繁重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其心理健康問題也相對表現(xiàn)突出[1,2]。查閱國內學者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研究主要以某一個年級的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而以連續(xù)幾年高職新生為調查對象的研究則相對較少。于是本研究主要對某高職院校連續(xù)3屆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以期全面了解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和整體變化趨勢,從而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 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選取某高職院校自2011年起連續(xù)3年分別入校的3屆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1993年樊富珉等人修訂的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UPI)作為測量工具,通過整體取樣的方法,以班級為單位在學校機房使用網(wǎng)絡版心理測評檔案管理系統(tǒng)團體施測。
2 結果
排除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參加測試以及無效測評結果,有效測評結果共11095份,其中11級3204份,12級4046份,13級3845份。包括男生2221份,占20.02%;女生8874份,占79.98%。
2.1 高職新生UPI總體得分情況
根據(jù)UPI的三類篩選標準,結果顯示,在2011-2013年實測有效的11095名學生中,第一類學生,即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困擾,需重點關注的學生總人數(shù)為2028人,總檢出率為18.28%;第二類學生,即可能存在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shù)為3549人,總檢出率為31.99%;第三類學生,即心理健康狀況較為良好的學生人數(shù)為5518人,總檢出率為49.73%,具體見表1。
表1 UPI調查三屆高職新生三類學生人數(shù)分布情況[ n(%)]
2.2 癥狀項目中十大問題排行
根據(jù)每屆高職新生中具體各個癥狀項目的人員分布情況,列出了人數(shù)比排列在前十的癥狀項目,具體見表2。
2.3 高職新生三種典型陽性因子的選擇情況
60個題項中,除開4個測偽題,在這56各癥狀項目中,比較常見且比較典型的因子是輕生、失眠以及自卑。具體選擇情況見表3。
3 結果討論
3.1 高職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及橫縱向比較
對2011-2013級連續(xù)三屆高職新生的UPI統(tǒng)計結果縱向比較得出,一類和二類學生的檢出率呈逐年下降狀態(tài),三類學生人數(shù)比率則呈逐年上升狀態(tài)。這表明該校新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趨勢越來越好。這可能與該校對新生心理健康更加重視有關。新生入學后,學校會組織對全體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其中就包括一系列以新生適應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有效減輕因適應而引發(fā)的心理壓力;將該調查結果與以往國內相關研究結果進行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本研究結果中一類學生檢出率與其他高職高專研究結果基本一致[3-5],比如李志宏等人研究云南省某高職院校2012級新生一類檢出率17.87%[3]。然而,對比本科院校學生情況發(fā)現(xiàn),本科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要低于高職高專新生[6-8],比如孔繁曄研究4所醫(yī)學院2010級本科新生一類學生檢出率為15.5%[7]。這表明高職高專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本科生普遍要差一些,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因此,高度關注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一步加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就顯得非常必要。
3.2 高職新生主要心理問題
對2011級-2013級連續(xù)三屆高職新生癥狀項目選擇的人員分布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盡管56個癥狀項目的選擇率各不相同,但是排列前十的癥狀問題則表現(xiàn)高度一致,按照綜合選擇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認為父母期望過高、對臟很在乎,愛操心,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總注意周圍的人,在乎別人的視線,缺乏自信心,記憶力減退,缺乏耐力,思想不集中。這一排序結果,牛麗麗(2013),劉暢(2013),李志宏等人(2013)分別對某高職院校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非常接近,表明這些癥狀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問題。因此,應該針對以上主要癥狀問題加強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
3.3 具有三種典型陽性因子的學生分布情況
三種典型陽性因子中,選擇“常常失眠”和“感到自卑”的學生比率呈逐年降低狀態(tài)。選擇“想輕生”的學生比率沒有明顯變化,大約在2.32%左右,這與相關研究對高職新生的研究結果類似[4-5]。對于這類學生,一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進一步排查核實工作,以便能更有針對性地及時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危機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吳松, 秦素粉. 基于SCL-90的高等職業(yè)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6(5): 224-229.
[2] 趙鳴.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3, 15(5): 92-94.
[3] 李志宏, 陳明星, 田雨鑫.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 10(12): 121-124.
[4] 牛麗麗.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分析[J]. 高職教改前沿, 2013, 27(1): 21-25.
[5] 聶仁秀, 須 建, 陳艷麗, 董 鑫, 晏琳春等.醫(yī)護??菩律睦斫】蹬c個性特征[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8): 1267-1269.
[6] 王禮申,張鴻飛,陳尚生.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韶關學院為例[J]. 韶關學院學報,2013,34(7): 173-176.
[7] 孔繁曄,醫(yī)學院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壓力來源的研究,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1):12-15.
[8] 孫蕾,黃洪雷.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以安徽農業(yè)大學2011級新生為例[J].宿州學院學報, 2012, 27(7): 88-92.
[9] 劉暢. 基于UPI量表的醫(yī)專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當代醫(yī)學, 2013, 19(25):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