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麟
[摘 要]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質”。法律素質是公民個體素質的重要內容,也是法治社會良性運行的重要保障。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對其他公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論文針對目前“基礎”課中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提出了在“基礎”課中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問題;對策
2005年,中宣部和國家教育部對全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提出了改革新方案(簡稱“05”方案),其中將原“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兩門課程整合成新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基礎”課)。自此“基礎”課成為廣大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培養(yǎng)其法律素質的“支柱”性課程,尤其在非法學專業(yè)的大學生中,這一公共課甚至成為他們接觸法律的唯一課堂平臺。因此,關注“基礎”課的教學實效性,研究如何發(fā)揮其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的主渠道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目前“基礎”課中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標和教育思想有偏向
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高校法制教育主要是法律知識教育,而知識教育屬于智育范疇。因此,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質是智育。在這種教育思想指導下,一些高校的法制教育,重知識輕觀念,片面追求傳授法律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在課堂上搞“滿堂灌”,爭分奪秒地講解法律條文,力求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實用性法律知識的需求。但由于學時太少而內容太多,新的法律又在不斷涌現(xiàn),法律知識呈現(xiàn)“爆炸”態(tài)勢。因此,在幾十個學時內向學生傳授的法律知識,無論其深度還是廣度,都十分有限,難免掛一漏萬,失之膚淺。
(二) 教學方法和手段過于單一
當前“基礎”課中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局限于課堂教學,由于課時少,教學內容較多,所以很多高校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都片面追求傳授法律知識的容量,僅是法律知識的講授,輔之以適當?shù)恼n堂討論和案例,而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限的課堂教學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造成了大學生整體法律認識水平不高的狀況,甚至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與社會接觸中出現(xiàn)許多法律盲點,這種單一的教學手段說明目前我國大學法律教育仍處在普法教育的層面上,難以達到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阻礙了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三) 教育主體認識上存在局限性
從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教育主體在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問題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在學生政治教育中地位的不明確,教育主體在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方面認識比較模糊,不清楚應該怎樣系統(tǒng)地開展法律素質教育,更談不上建立法律素質教育體系并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其次,法律素質教育是一項政治性、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教育,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規(guī)范的內容和相對穩(wěn)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須有受過正規(guī)培訓、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jīng)驗的法律教師隊伍。高等院校的法律教師不僅要懂得學校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青年學生成長規(guī)律,而且要具備比較系統(tǒng)的法律學科知識和較高的法律素質。教育主體關于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指導思想的不統(tǒng)一以及自身法律素質的差異,極大地影響法律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
二、在“基礎”課中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對策
(一)在教育定位上將“基礎”課的大學生法制教育提升為法律素質教育
經(jīng)過十幾年的努力,大學生法制教育已經(jīng)取得可喜的成績。然而,在一些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卻長期徘徊在法律知識或單純的法律基礎知識教育的層面上。這種情況顯然不適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也不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大學生法律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高?!盎A”課教育工作者要轉變理念,開拓進取,給教學工作一個準確的定位。
(二)在教育思想上將“基礎”課中大學生法制教育由智育觀轉變?yōu)榈掠^
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單純的法律知識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素質教育,重點是法律觀念的引導,屬于德育范疇。因此,我們在“基礎”課的法制教育實際工作中,應當堅持法制教育的德育性質,將高校法制教育由法律知識教育轉變?yōu)榉伤刭|教育,為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提供重要前提。
(三)在“基礎”課法制教育教學內容上將統(tǒng)籌兼顧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注意精、少、寬、新的有機結合,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具體操作上,可采用專題講授的形式,對不同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每一個專題講兩個課時,分六個專題把相關法律知識講完。此外,將教材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相結合,在學習過法律基礎知識之后,選擇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法律知識重點講解,比如,以商科為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重點講解經(jīng)濟法方面的法律知識等等,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增強了學生學習和應用法律知識的意識。
(四)在“基礎”課教育方法上將調動多種教學手段。
首先,將課堂教學作為大學生學習法律的主渠道,同時引導大學生通過多渠道接受教育,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把講解式和啟發(fā)式結合起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再次,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教學活動,把法制教育教學同學生活動連接在一起,延伸課堂教學;最后,采取必要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鄒開亮.淺析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實效性為視角[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0,(4): 66-68.
[2] 陳大文.對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若干思考[J].荊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4):77-7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JG2013010505)項目名稱: 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