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翠韶
入學適應不良是初中生常見的發(fā)展性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產生情緒障礙,出現焦慮、恐懼、抑郁、孤獨等不良情緒;自我評價下降,產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喪失,學習成績下滑;出現行為問題,經常違反校規(guī)校紀,出現攻擊或退縮行為等。常見于新生入學和平時轉學的過程中,尤其以初一入學時最為普遍、突出。目前對于初一新生的適應性心理輔導主要在進入初中后進行,等出現問題才來想解決的辦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在小學六年級開展小升初銜接的團體心理輔導,使學生盡快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發(fā)展智力,形成健康、良好的個性品質,順利地完成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廣州市白云區(qū)廣園小學2013學年度六年級四個班的175名學生。
一、開展問卷調查及調查結果分析
我參考已有的文獻資料和結合個人的工作經驗,設計了《2011年度初一新生適應性問題調查問卷》,在2011年10月對2011年9月升入廣園中學初一級的廣園小學100名畢業(yè)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學習不適應問題
(1)思維方式不適應。中學的教材已不是以感性知識為主,而是以抽象的理性知識為主,學科中包含著許多關于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和抽象的原理,學科門類增多,學科內容擴大、加深。在學習這些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學會運用抽象邏輯思維的方法。而大多數初一新生依然依靠具體形象思維作為支柱,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很差,面對突然增多和加深的課程內容,很多學生理解、接受不了。(2)學習方式不適應。許多學生習慣于小學階段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由于小學階段課程的知識點不多,而且課時量多,老師能反復講解每個知識點,把每個知識點講透。而初中課程的知識點繁多,老師不可能在課堂上講得面面俱到,需要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訂出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做到課前預習、善于聽講、會記筆記、課后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學生的自學習慣在初中階段的學習起著關鍵性作用。但很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自學習慣,只是依靠在課堂上聽講,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3)知識檢查方式不適應。在小學每學期只有一次考試。到了初中,考試就變得頻繁,幾乎每一學科每一單元后,都會有一次總結性的檢測,很多學生心理承受不了而產生考試焦慮。
2. 人際交往困難問題
(1)同伴相處不和諧。從小學升到初中, 同學結構重新組合,許多學生在新的環(huán)境里失去了原來的“地位”,在小學擔任班級干部的學生在新的集體中可能成為一名普通學生,這些學生因失去了原有的優(yōu)越地位,感到心里不平衡,產生嫉妒心理和對抗心理,行動消極,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喜歡搞小團體。有些學生過分留戀小學時期的朋友,難以與新同學建立友誼,在新的環(huán)境中產生孤獨感、失落感。有些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產生自卑心理,怕新同學笑話自己,不敢主動與新同學交往等等。(2)青春期性心理問題。初中階段學生進入青春發(fā)育期,學生不僅身高、體重增加了,而且身體內部的各個機能系統的發(fā)育日益明顯。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現,一方面使學生感到力量增強了、長大了,另一方面使學生對異性產生朦朧的感覺,加上電視等媒體的影響,更加助長了他們對異性的好奇心,同學間的起哄有時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初一學生容易出現早戀現象,并由此引起許多情感問題。(3)意志品質方面的問題。學生對自我認識不足,有的學生為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過高,遇到困難就會灰心喪氣,失去信心。有的學生沒能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只看到自己的短處與不足,產生自卑心理。學生沒有學會承受壓力與應對挫折的方法,初中階段是求知生涯的重要階段,要學習、掌握的知識很多,知識面逐漸加寬,思考問題日益增多,在學習中會遇到許多挫折。這種壓力和挫折,會給尚不成熟的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以極大的心理負擔。
二、開展與適應性問題相應的團體心理輔導
根據調查結果,我設計了與適應性問題相應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方案,在廣園小學2012學年度的六年級中開展了小升初銜接班級團體心理輔導。
1. 開展適應學習的團體心理輔導
(1)根據初一學生的思維仍帶有具體形象的特點,我們在六年級上學期先開展了系統的抽象思維訓練的團體心理輔導,該模塊的團體心理輔導分6次進行,每周1次。第1次《想得快又快》,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第2次《腦筋急轉彎》,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第3次《抽絲剝繭》,訓練學生思維的聚合性。第4次《想法真奇特》,訓練學生思維的求異性。第5次《思路比天寬》,訓練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第6次《從小愛幻想》,訓練學生思維的超越性。
(2)開展訓練學生記憶力的團體心理輔導,該模塊的團體心理輔導分6次進行,每周1次。第1次《戰(zhàn)勝遺忘有策略》,使學生了解記憶的規(guī)律,及時復習才能提高記憶效率;引導學生自發(fā)探索學習的各種記憶規(guī)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2次《讓記憶變輕松》,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提高記憶力的方法。第3次《理解促記憶》,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理解記憶的方法,促進理解記憶的廣度和深度。第4次《右腦幫記憶》,訓練學生把要記憶的資料進行聯想和組合,把知識形象化,開發(fā)右腦的快速形象記憶的能力。第5次《歸類助記憶》,訓練學生把記憶材料進行歸類的能力,材料歸類記后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縮小范圍,抓住重點,提高記憶效率。第6次《速讀增記憶》,訓練學生將直接用眼睛感知的文字符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fā)聲現象,形成眼腦直映,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并增強記憶的效果。
(3)開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該模塊的團體心理輔導分為6次進行,一周2次。第1次《我的學習有計劃》,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計劃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學會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第2次《預習真有用》,使學生了解預習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粗讀(掃清障礙)——細讀(找出問題)——練習(提前檢查)。第3次《我會記筆記》,幫助學生掌握記筆記的方法,認識在課堂上記筆記的時機和筆記的內容。第4次《復習不是炒冷飯》,幫助學生掌握四輪復習法:第一輪復習(系統復習,查漏補缺)——第二輪復習(重點復習,掌握重點)——第三輪復習(解題訓練,舉一反三)——第四輪復習(背誦自測,把書讀薄)。第5次《獨立完成作業(yè),我能行》,使學生懂得珍惜時間,掌握獨立完成作業(yè)的方法。第6次《考前更輕松》,掌握放松緊張情緒的方法,合理地舒緩緊張情緒。
2. 開展改善人際交往的團體心理輔導
本模塊團體心理輔導分為3個單元,每單元含有2次活動。第1單元“有緣相識”(如何認識新朋友),在六年級四個班各抽出四分之一的學生重組成四個新的團體,通過游戲討論等活動形式,幫助學生學會與陌生人交往的技巧,體驗認識新朋友的快樂。第2單元“相逢是首歌”(如何處理人際矛盾),通過游戲、心理劇表演,讓學生體驗人際關系沖突對個人生活與學習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在生活與學習中主動避免沖突的產生;訓練學生掌握處理人際關系沖突的技巧,當沖突產生時,運用技巧積極主動地解決人際關系沖突。第3單元“友誼萬歲”(如何與異性交往),進入青春期,學生的生理、心理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少男少女分不清友情和愛情的界限,在感情上把握不住分寸,故常常不自覺地陷入感情的漩渦,為自己的性意識感到煩惱與困惑,本單元團體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分清早戀與友誼,探討與異性進行正常交往的技巧。
3. 開展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團體心理輔導
本模塊的團體心理輔導分四次進行,每周一次。第1次《我有我風采》,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優(yōu)點與不足,初步學會分析自我、調整自我的方法,不斷地完善自己。第2次《我自信,我能行》,幫助學生認識自信心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掌握建立自信心的方法。第3次《挫折讓我飛得更高》,幫助學生理解遇到挫折是人生中的正?,F象,了解對挫折的看法不同,會有不同的行為結果,學會用積極的方法應對挫折。第4次《我的理想有規(guī)劃》,幫助學生了解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對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恰當的職業(yè)理想,認識到要實現理想就要從小事做起,從實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三、成果與反思
為了探討以上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效性,我采用三種方法對2013年9月升入廣園中學初一級的廣園小學畢業(yè)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不適應學習、人際交往困難、產生自卑心理、感到壓力大的學生比2011年減少了11%-33%.另外,我設計了廣園小學畢業(yè)生與其他學校的畢業(yè)生初中適應性對比表,各班中廣園小學畢業(yè)生的得分都高于其他兩間小學的畢業(yè)生。班主任們的評價說明這種心理輔導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適應初中學習。我還選取了廣園小學2013年6月畢業(yè)考中成績處在全年級好、中、差位置的學生各10名,在2013年11月請他們寫一份關于參與小升初銜接團體心理輔導后的感悟。學生普遍反映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訓練了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提高記憶力、預習、復習和做筆記的方法,使他們能很快適應初中學習;幫助他們學會與新同學交往和正確處理同學間的矛盾,正確地與異性交往;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理想規(guī)劃,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能愉快地學習,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都有一定的進步。
在學習輔導中要給予學生有用學習方法的輔導。學生反映,我們的學習方法輔導中的有些方法不太適合初中的學習,所以本年度在設計輔導方案前,我們先在初一級學生和教師中開展調查,了解哪些學習方法在中學是高效的,定下團體輔導的重點和輔導專題;根據專題設計好方案,再與初一級老師研討方案,根據老師們的意見進行修改,最終確定輔導方案。輔導后,請六年級主科老師配合,要求學生把學會的學習方法應用到實際學習中,檢驗學習方法的有效性。
在開展人際關系輔導中增加與教師交往的輔導。小學每個班級一般就幾個老師,而且老師每天要與學生共進早餐和午餐,一起午休,相處時間很長,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很密切。而中學一個班級有十多位任課老師,師生只有在上課時間見面,老師不再管理學生的進餐和午休,師生關系比小學要相對疏遠一些,這讓很多學生覺得缺乏心理依賴。因此,開展如何與老師交往的團體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學會主動與老師交往很有必要。
開展幫助孩子適應初中學習的家長團體輔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孩子能否成才、成功,家庭教育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孩子從小學升到初中,由于生理、心理、外在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的改變,在升學轉變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這一時期孩子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孩子能否順利適應初中學習,家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但是很多家長不懂得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初中學習和生活。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輔導同時也要對家長進行輔導,幫助家長了解孩子這個年段的心理特點、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掌握幫助孩子疏導心理問題的方法,家長是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的中堅力量。
開展多種形式的團體心理輔導。在2012年度我們只是在六年級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只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常見的和程度較輕的適應性心理問題,但對于程度較嚴重的學生,通過一個系列的幾次輔導,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需要繼續(xù)對他們輔導,如果不能繼續(xù)跟進,那么將會前功盡棄。因此,本年度我們開展兩種形式團體心理輔導,一是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主要開展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輔導;二是開展同質小組團體心理輔導,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同質小組團體心理輔導能集中深入地解決學生的意志品質方面的心理問題。同質團體心理輔導小組是由在意志品質方面的某一個共同心理問題的學生組成,小組的規(guī)模一般在10人以內。在輔導過程中,引導成員把自己關心的事及困擾提出來,和其他成員分享、共同探討,其他成員給予回饋、建議及經驗分享。當事人在這樣的互動中能深入思考、審視自己的問題,對自己的問題有更深入、正確的看法,促使觀念、態(tài)度、價值觀及行為的改變。通過以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為主,同質小組團體心理輔導為輔的團體心理輔導,能促進小學六年級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適應初中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