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X比N還A”和“X比N還N”兩個構式為例探討了二者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這一連續(xù)統(tǒng)的演變。文章認為“X比N還N”是由一定修辭動因在語法構式“X比N還A”基礎上衍生的一種修辭構式。并以此為據(jù),嘗試論證了語法構式與修辭構式之間的某種轉化關系。
關鍵詞:“X比N還N” “X比N還A” 語法構式 修辭構式
一、引言
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X比N還A”和“X比N還N”兩種句式都是常用的比較范疇的表達式。如:“他比女人還溫柔”“他比女人還女人”。二者在格式上的區(qū)別主要是副詞“還”后面的成分由形容詞變?yōu)槊~。本文嘗試運用構式語法相關理論分析“X比N還A”和“X比N還N”的性質與演變。
Adele E.Goldberg(1995)提出的構式語法認為,構式是一種自身具有獨立意義的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其意義不能從其組成成分中推導出來,也不是組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劉大為(2010)認為語言中既存在不可推導的構式,也存在可推導的構式,語言中的簡單句構式都是可推導的,不可推導性不是構式的唯一性質。在此基礎上,劉先生進一步把構式分為語法構式和修辭構式。他認為語法構式是指任何一種可從構成成分推導其構式義的構式,以及雖有不可推導的構式義,但己經(jīng)完全語法化了的構式;修辭構式是指所有帶有不可推導性的構式,只要這種不可推導性還沒有完全在構式中語法化。
筆者分析“X比N還A”發(fā)現(xiàn)這種句式有比較和比擬兩種意義,如:
(1)他比葛朗臺還小氣。
(2)武漢比火爐還熱。
例(1)中“他”與“葛朗臺”相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他更小氣”,例(2)中“武漢”和“火爐”相比“更熱”用夸張的手法說明武漢極端的熱。因此,“X比N還A”能從詞語中直接推導出“由X和N相比得出X具有N一樣的屬性A”的構式義。顯然,“X比N還A”是一種語法構式。而在“X比N還N”中,如:
(3)他比葛朗臺還葛朗臺。
(4)武漢比火爐還火爐。
以上兩例中,比較項和結論項是同一個名詞,前一個N表達的是指稱意義,后一個N表達的則是屬性意義,“葛朗臺”“火爐”有很多屬性,在沒有其他語境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推導出要表達的是哪種屬性,由于無法從詞語中直接推導出“X比N還N”所具有的表示“X非常A或者X像N一樣A”強調夸張的構式義,因此筆者認為“X比N還N”是一種修辭構式。
二、從語法構式“X比N還A”到修辭構式“X比N還N”的演變
劉大為(2010)認為“修辭動因與語法功能一樣都是人們意圖通過語言實現(xiàn)的功能,只不過加進了更多的認知或交互的變量。因而語法功能是提取掉這些變量的修辭動因,而修辭動因則是加進了這些變量的語法功能。修辭動因都是在已有的構式上得以實現(xiàn)的。它帶來的意義既然是依托這些變量而形成的,那就必定會超出原先的結構編碼范圍,游離在推導關系之外”。“X比N還N”中的修辭動因就是在“X比N還A”的基礎上用“N”直接替換了“A”,從而使“N”具有了事物———特征的雙重意義,繼而使“X比N還N”具有了強調夸張“極化”的構式義,造成了整個構式的不可推導性。
“X比N還A”是一種表示比較意義的構式,在此基礎上,“X比N還N”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語言在語法上的可能性,把結構中的A更換成一個在形式上與比較后項N相同的詞語,從而使“X比N還N”能夠滿足人們表達較為特殊或者只在某種具體語境中才為人們所關注的功能要求?!癤比N還A”結構中,與X比較的參照標準是N,A是比較的結果,整個構式具有“比較”義,“X比N還N”基本承繼了這種結構義,但結構中的N要同時具有參照標準和比較結果的雙重身份,這一構式不僅具有“X比N還A”構式的“由X和N相比得出X具有N一樣的屬性A”的語義內涵,還能表達“X非常A或極端A”的“極比”的意義。因此,雖然兩個構式同處于“比……還……”這一半實體構式的子系統(tǒng)中,“X比N還N”構式具有更強的不可推導性。此外,轉喻是“X比N還N”不可推導性得以消除的必要條件。由于N具有比較物和比較物特征的雙重身份,利用轉喻激活了事物N所具有的相關特征,于是“X比N還N”變得可以理解,因此可以說“比葛朗臺還葛朗臺”“比冰窖還冰窖”“比和珅還和珅”,這是因為“葛朗臺”可以轉喻“吝嗇”,“冰窖”可以轉喻“寒冷”,“和珅”可以轉喻“貪財”。總之,“X比N還N”構式是從“X比N還A”構式發(fā)展而來的,構式義主要表示比喻,是對“X比N還A”構式中的比較和比擬的進一步抽象;句法形式上直接用“N”來替代“A”,從而使前面N的某些屬性特征得以強調和凸顯;進一步豐富了現(xiàn)代漢語“比”字句系統(tǒng)“比……還……”的表達效果。
三、語法構式與修辭構式的轉化關系
修辭構式“X比N還N”產(chǎn)生的最直接的動因是,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語法構式“X比N還A”在原有的概念框架下,對很多復雜的現(xiàn)象已不能很好地用語言來表達?!癤比N還N”在“X比N還A”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語言在語法上的可能性,把結構中的A更換成一個在形式上與比較后項N相同的詞語,從而能夠滿足人們表達較為特殊或者只在某種具體語境中才為人們所關注的功能要求。然而語言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構式“X比N還N”也不例外,隨著構式“X比N還N”在語言中的大量應用,筆者發(fā)現(xiàn)在此基礎上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體,并不斷出現(xiàn)在語言應用中。我們暫且把這一變體歸結為“X比N1還N2”構式,前N和后N不再是同一個名詞,而是兩個屬于同一范疇、同一性質、屬性相近的名詞。例如:
(5)一菲,你真厲害,徒手斃老鼠,真是比李連杰還甄子丹?。ā稅矍楣?》)
(6)“恩,不錯,很大牌。”琳娜美人最會說話:“那是,絕對大牌啊,比GUCCI還PRADA,比PRADA還ARMANI呢!”(“賞心悅目”博文)
例(5)中N1“李連杰”和N2“甄子丹”都是著名武打巨星,套在“比N還N”構式中聽感上具有更強的沖擊性、更強的不可推導性,同樣也具有更好的表達效果。同樣例(6)中GUCCI、PRADA、ARMANI都是著名的一線品牌,琳娜贊美買裙子的人有眼光、有品位,效果比用“比N還N”更加突出。endprint
劉大為先生(2010)認為:語法構式和修辭構式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這一連續(xù)統(tǒng)的一端是可推導的構式(語法構式),另一端是不可推導的構式(修辭構式),隨著不可推導的意義完全凝固在構式上,構式也就漸漸呈現(xiàn)出語法的性質。待到這種意義完全凝固成構式的一部分,修辭構式也就轉化為語法構式。語法的變化往往起源于修辭,而修辭的歸宿也有可能是語法。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看到劉先生認為語法構式來源于修辭構式,修辭構式最終在使用中逐漸變?yōu)檎Z法構式,卻沒有明確論述修辭構式來源于何處。
回到本文討論的“X比N還N”和“X比N還A”中,通過上文的大量論證我們已經(jīng)得出結論,修辭構式“X比N還N”是在“X比N還A”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也就是說修辭構式“X比N還N”來源于語法構式“X比N還A”,并且筆者發(fā)現(xiàn),隨著現(xiàn)在“X比N還N”構式的大量運用,其具有的不可推導的意義有逐漸凝固在構式上的趨勢,或者說構式本身正逐漸向語法構式過渡,而通過筆者的觀察,新出現(xiàn)的修辭構式“X比N1還N2”正是來源于“X比N還N”構式,是這種構式的新的變異形式。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推導式:
X比N還A X比N還N X比N1還N2
(語法構式)(正在向語法構式過渡的修辭構式)(修辭構式)
從上面的推導式中筆者大膽的推測,修辭構式來源于語法構式,在應用的過程中隨著能產(chǎn)性的增強,規(guī)則性也不斷得以強化,其不可推導性不斷的淡化,構式義逐漸凝固成構式的一部分,從而逐漸轉變?yōu)檎Z法構式,隨著語言修辭動因的需要,在其基礎上又會產(chǎn)生新的修辭構式,而這一構式的變化又會再次重復上一周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huán),從而推動語言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四、結語
本文在劉大為先生提出的修辭構式和語法構式理論的基礎上,以“X比N還A”和“X比N還N”兩個構式為例,探討了二者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的演變過程,通過對以上具體的兩個構式的分析,筆者認為不僅修辭構式的最終歸宿是演變?yōu)檎Z法構式,而且修辭構式也是在語法構式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正是這兩種構式的不斷循環(huán)轉化才推動了語言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大為.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J].當代修辭學,2010,(3-4).
[2]程亞恒.“比x還X”構式的衍生機制與動因[J].漢語學習,2013,(01).
[3]尤慶學.“比N還N”的結構特點和修辭功能[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1,(01).
[4]董成如,楊才元.構式對詞項壓制的探索[J].外語學刊,2009,(5).
[5]Adele E.Goldberg,吳海波譯.構式:論元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孫彥博 寧夏銀川 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 750021)endprint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