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具體地說,就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于語文能力結構體系的構建和語文教學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小學生的說話訓練仍然薄弱,許多學生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而沿襲看圖說話的單一訓練形式則是主要原因。筆者認為小學說話教學應該著眼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活動性強的說話訓練內容作為教材的補充,提高小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賞景練說
大自然的景色是萬紫千紅、絢麗多姿的。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走出校門,置身其境,多側面地進行觀察。比如,觀察春天的景物,事先指導學生閱讀一些描寫春天景物的片段,理解并掌握詞匯和句式;然后指導學生選擇高處為觀察點,選擇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先點后面或先面后點的觀察描寫方法;觀察后,就一個相同的觀察點觀察到的景色,依照從弱到強的次序請不同的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使說話能力弱的學生有勇氣開口說話,并能從后續(xù)的說話能力強的學生身上學習優(yōu)點。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后向家長重新述說看到的景色,并記錄下來,由家長寫出肯定及鼓勵性評語,逐步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敘述的良好習慣。
二、學做練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收集身邊的手工材料,如小石子、樹葉、種子、花朵、碎布、毛線等,請有專長的教師或家長指導學生將其制作成標本、布貼畫、花環(huán)等簡單的手工藝品。學生喜歡做這些東西,做起來既有耐心又很細心。但是,他們大多數(shù)并不能一次就掌握,需要反復嘗試,最后才能成功。這時,他們的感受和體會是很深刻的。此時教師恰當?shù)囊龑?,?chuàng)設一種肯定、鼓勵的抒發(fā)氛圍,讓學生一吐為快,學生一定會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
三、以“養(yǎng)”練說
小動物是孩子們的最愛,飼養(yǎng)小動物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也是訓練其說話能力的極好素材。夏天,小昆蟲隨手都可以抓到,而且有些昆蟲適宜長期飼養(yǎng),這就為學生提供了系統(tǒng)觀察的機會。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并記錄飼養(yǎng)日記,使他們獲得比較全面的感性知識,提供最佳的說話交流素材。
四、以“玩”練說
玩游戲是學生的天性,游戲的魅力就在于既能喚起學生說話的熱情,創(chuàng)設說話的情趣,又能豐富其說話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各地的不同條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郊游、植樹、放風箏、堆雪人等活動,活動后及時指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要求學生能生動地說出歡樂的場面,并且要把活動的經(jīng)過和自己的心理活動說得具體、真實。當然,游戲或者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并不局限于這幾種,只要安全健康即可,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玩”中獲得說話的素材,提高表達能力。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