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霽
[摘要] 目的 觀察和評價單純口服阿昔洛韋分散片以及聯合靜脈滴注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 方法 136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5例,男39例,女36例,采用單磷酸阿糖腺苷0.2g,加入0.9%氯化鈉250mL靜脈滴注,1次/d,口服阿昔洛韋分散片0.2g,5次/d,7d為1療程;對照組61例,男32例,女29例,單純口服阿昔洛韋分散片0.2g,5次/d,共7d。于治療前、后記錄每天就診時水皰面積,有無新發(fā)水皰及皮疹結痂數,疼痛減輕程度,脫痂的時間。 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分別為93.33%和80.33%,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081,P<0.05),治療組止痛、結痂、脫痂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 結論 靜脈滴注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口服阿昔洛韋分散片治療帶狀皰疹起效快,療程短,能快速緩解疼痛,安全性好。
[關鍵詞] 單磷酸阿糖腺苷;阿昔洛韋分散片;帶狀皰疹;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52.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1-211-03
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神經而引起的急性神經皮膚炎癥性疾病,神經為本病的特征之一,兒童少發(fā),而且隨著患者發(fā)病年齡的增加,疼痛越明顯,40%以上的患者容易留下后遺神經痛,以三叉神經受累時常見[1],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臨床如能及時對該病準確治療,可很快控制癥狀并取得良好的療效,避免后遺神經痛的發(fā)生[3]。我科于2012年8月~2014年3月采用口服阿昔洛韋分散片聯合靜滴單磷酸阿糖腺苷比較單純口服阿昔洛韋分散片治療帶狀皰疹,取得明顯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36例患者均為我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門診接診并能完成治療,配合隨訪的患者,符合入選標準的帶狀皰疹,診斷標準參照張學軍《皮膚性病學高級教程》[4]。13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齡18~82歲,
平均(42.6±23.5)歲,病程(4.28±3.7)d。對照組61例,年齡20~80歲,平均(44.6±13.8)歲,病程(3.68±2.7)d。兩組病變部位分布部位:治療組頭部8例、三叉神經4例、頸肩部,上肢9例、脅肋部,腰腹部45例、臀部、雙下肢5例;對照組頭部7例、三叉神經2例、頸肩部,上肢8例、脅肋部,腰腹部42例、臀部、雙下肢6例,兩組患者的病情,年齡,患病部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疼痛程度評價方法采用視覺模擬尺進行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10cm為標尺,1cm代表1分,分10級評判:0分表示無疼痛,10分為疼痛難忍,不能睡眠為重度(評分7~10分),疼痛能忍受,影響睡眠為中度(評分4~6分),輕微或陣發(fā)性疼痛,基本不影響睡眠為輕度(評分0~3分) [5]。
入選標準還包括:(1)病程不超過7d,皮膚有明顯帶狀皰疹表現(如水皰、血皰、滲出、結痂);(2)入選前1周內無抗病毒藥物、表面麻醉劑、止痛藥及糖皮質激素應用史;(3)無單磷酸阿糖腺苷、阿昔洛韋過敏史;(4)無心、肝、腎疾患或全身衰竭等合并癥。
1.2 剔除標準
患者年齡未滿18歲;皮疹合并有細菌感染;妊娠、哺乳期患者;已知有嚴重免疫功能低下或長期服用激素及免疫制劑者。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海南中化聯合制藥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057494,0.1g)1次/d,每次0.2g,加入0.9%氯化鈉250mL靜脈滴注,并口服阿昔洛韋分散片(重慶通和制藥有限公司,H20010654)0.2g,5次/d,共7d,對照組肌單純口服口服阿昔洛韋分散片0.2g,5次/d,共7d。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于治療前、后記錄每次就診時水皰面積,有無新發(fā)水皰及皮疹結痂數,疼痛程度,脫痂的時間。療效評定標準[5]:痊愈:皮疹結痂消退>90%,疼痛基本消失;顯效:皮疹消退>70%~89%,疼痛明顯減輕;好轉:療效指數>30%~69%,疼痛減輕;無效:療效指數<30%,癥狀無改善。以痊愈與顯效的百分比合計為有效率,作為主要療效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治療7d評價,治療組皮疹結痂,部分脫痂,疼痛消失29例,大部分(70%以上)結痂,部分脫痂,間有疼痛41例,總有效率93.33%,部分(69%以下)結痂,陣發(fā)性疼痛明顯5例,對照組皮疹結痂90%以上,微痛13例,皮疹結痂60%,間有疼痛以上36例,總有效率80.33%,皮疹結痂69%以下或陣發(fā)性疼痛明顯有12例。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081,P<0.05),見表4。其他指征,疼痛程度比較見表2、3。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出現短暫性頭暈1例,口干1例,面色潮紅3例,對照組出現低燒1例,面色潮紅1例。
3 討論
帶狀皰疹是臨床常見的多發(fā)病,是潛伏在人體的水皰皰疹病毒(VZV),VZV現已命名為人皰疹病毒3型(HHV-3)[6],由于該病毒致使脊髓感覺神經的受損,出現水腫、炎癥、出血、壞死以及神經纖維消失等癥狀,這種炎癥持續(xù)時間較長會導致神經纖維脫髓鞘,發(fā)生沃勒變性(weleriom degeration)[7],再者患者往往因為不能忍受劇烈疼痛才來就診,所以該病毒所引起的神經炎癥性疼痛及后遺神經痛是臨床的難題,臨床治療以縮短病程、防止繼發(fā)感染,和預防后遺神經痛為主要治療原則[8]。在帶狀皰疹皮損出現72h前給予足量、足療程的阿昔洛韋治療對于減輕后遺神經痛(PHN)的嚴重程度有效[9],阿昔洛韋分散片的主要成分是阿昔洛韋,為合成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10],口服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和免疫缺陷者輕癥的治療和預防[11]。阿昔洛韋對單純性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有抑制作用,阿昔洛韋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后與脫氧核酸競爭病毒胸腺激酶或細胞激酶,藥物被磷酸化成活性型阿昔洛韋三磷酸脂,然后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一是干擾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復制,二是再DNA多聚酶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12]。單磷酸阿糖腺苷為抗脫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藥物,可以與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聚合多酶結合,使其活性降低,從而抑制DNA合成,同時抑制病毒脫氧核糖還原酶的活性、抑制病毒DNA末端脫氧核酸酰轉移酶的活性,使阿糖腺苷在滲入病毒DNA中并連接DNA3-OH位置末端,抑制DNA的繼續(xù)合成[13],阿糖腺苷對處于復制期的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及巨細胞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因其抗DNA病毒作用,從而起到減少病毒對神經的破壞,縮短帶狀皰疹的療程,迅速減輕皮膚的炎癥反應[14],對部分阿昔洛韋耐藥的病毒仍有效,兩者還具有增效協同作用[15]。本研究結果表明,阿糖腺苷聯合阿昔洛韋因其具有協同作用,治療帶狀皰疹能迅速起效、在短時間有效抑控制病情,快速減緩神經疼痛,阻止神經損傷,水皰結痂、脫痂時間明顯縮短,改善癥狀明顯,副作用少,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394-398.
[2] 黃祖鋒,黃遠忠,馬丹曉,等.伐昔洛韋聯合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療中老年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yī)學,2012,31(13):76-77.
[3] 秦蘭英,邢衛(wèi)斌,劉小芳,等.泛昔洛韋聯合大功率He-Ne激光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雜志,2006,20(3):184.
[4] 張學軍主編.皮膚性病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64-65.
[5] 張炎,沈芳,毛慧慧,等.氦-氖激光聯合阿昔洛韋、甲鈷胺治療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癥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3):1146-1147.
[6] 佟長順.伐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09,31(2):27.
[7] 潘艷妮.核苷酸抗病毒藥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3):69-70.
[8] 羅麗,雷微,胡潔.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泛昔洛韋、薄芝糖肽治療帶狀皰疹92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科學,2013,3(19):81-82.
[9] 鐘文英,王小波,李煒,等.加巴噴丁聯合He-Ne激光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3):43.
[10] 叢曉魯.強的松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09,2(18):127.
[11] 顧瑩瑩.阿昔洛韋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0):120-121.
[12] 譚玉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5(8):68.
[13] 孫金輝,何成偉.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48例[J].醫(yī)學導報,2011,30(6):728-729.
[14] 毛俊,蔣震.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LED紅光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3,34(8):1173-1174.
[15] 張象麟.藥物研究信息參考[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63-264.
(收稿日期: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