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詞
什么叫“坐月子”?
“坐月子”說法最早源自中國,在2000多年前西漢的《禮記·內則》中已有記載,稱為“月內”,當時就是婦女生育后必需的家庭儀式,現(xiàn)演變?yōu)橹袊鴤鹘y(tǒng)習俗。產婦生下孩子后,便開始了為期1個月的特別時期,民間稱“坐月子”。
“坐月子”期內主要是要照顧好產婦與嬰兒的身體,怕鬧出月子病來,民間深信坐月子期間如果不好好保養(yǎng),產婦會留下各種病根?!安蛔伦?,別看現(xiàn)在沒事,以后就知道厲害了?!边@是常見的說法,讓一些產婦不敢不從。也的確經常有人現(xiàn)身說法,說當年由于月子沒坐好,所以落下了什么“月子病”。
因此,“坐月子”期間有諸多禁忌。比如3日之內不準下床,1月以內不許出房門,而只準在室內吃、住。產婦要比平時多加衣服,前額要用帕子遮住,怕受風。飲食要有節(jié)制,尤其是不能食太飽,飽了會傷脾胃,弄成終生不愈的癥狀。北方大多給產婦吃小米粥、雞蛋、掛面、面條,大米與其他食物都很少食用。一般都要吃催奶的食品,像白水煮豬蹄、豬尾巴、鯽魚湯等,也有人因缺奶而喝催奶中藥的。產婦所食的食物,要求味道清淡,少食鹽,不吃生、冷的食物。禁止產婦多說話,說多了怕弄成舌疾;禁止產婦干活,怕干多了弄成勞疾;禁止產婦用冷水洗手,怕弄壞關節(jié)。同時,禁止生人進入產婦房中,生人進房怕“踩生”,弄成嬰兒的疾病。產婦房中,連自己家里人一般也不許進入。只許產婦的母親、婆婆、丈夫等照料產婦的人入內,連產婦的父親、公公,都得到產婦足月之后才好見面。其間,家人準備老母雞、豬肉等營養(yǎng)食品以使產婦身體得以恢復。江蘇無錫地區(qū)親友向產婦送雞、魚、肉、蛋和胡桃、芝麻、雪片糕等;給孩子送衣服、鞋帽等,叫做“送庚”,送庚時間不能超過滿月。
在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奇異的“餉產翁”習俗,這也是“坐月子”的一種形式。據《太平廣記》稱:“南方有獠婦,生子便起。其夫臥床褥,飲食皆如乳婦。稍不衛(wèi)護,其孕婦疾皆生焉。其妻亦無所苦,炊易樵蘇自如?!薄霸剿?,其妻或誕子,經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餉婿,擁衾抱雛,坐于寢榻,稱為產翁?!弊伦拥木尤皇钱a婦的丈夫,如此習俗不能不令人稱奇。
西方人“坐月子”嗎?
從中國“坐月子”習俗的諸多禁忌來看,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是沒有“坐月子”說法的。從醫(yī)學的角度來看,西方人也要“坐月子”,但指“產褥期”恢復,注重產婦與嬰兒的充分休息和營養(yǎng)。
婦女懷孕后整個孕期長達9個月,全身各個系統(tǒng)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產子后需要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使全身各個系統(tǒng)都恢復到妊娠前的狀態(tài),這個時間就是“產褥期”,一般認為是大約6周。所以,一般西方女性也需要產后隨訪6周,以觀察產褥恢復情況,尤其對有產科并發(fā)癥的產婦,更應加強隨訪。西方對產婦休息有一個專門的詞“l(fā)ying-in”,直譯就是“躺著”或“臥床”,這與咱們的“坐”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拉美國家也有一個人人皆知的詞“拉個人忒難(lacuarentena)”,其本意是“40”的意思,但特指產后休息40天。同中國人坐月子需要一個月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中國古代坐月子強調女人生完孩子盡量少見人,并且根據出身等級差異為女性設置了很多禮儀性的限制,夾雜了很多落后觀念和禁忌,如為了避免“受涼”,產婦不能洗頭、洗澡,不能沾水,連刷牙都不行。產婦也不能喝涼水、冷飲,不能吃“涼性”食物,例如水果。這就形成了坐月子要忌風、忌水、忌動、忌口的習俗,而且長達1個月。忌風、忌水不講衛(wèi)生,反而增加了細菌感染的機會,而忌動、忌口又降低了免疫力,因此坐月子的結果反而更容易“傷風”、“受涼”。從這個角度來看,西方人確實是不“坐月子”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