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武
【摘 要】我們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要樹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理念,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及上機操作這一優(yōu)勢,采用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并注重配合其它學科的教學,提高課程整合的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在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實現學生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在固定時間內,教師能夠調動全體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使用信息技術的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和技術素養(yǎng),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筆者作為其中的一員,也試圖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根據一定模式來構建一種有效教學的框架,本人經過大膽嘗試,探索到了幾點比較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樹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理念
新課標下的有效教學理念強調教師要有“對象”意識,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強調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fā)展是“全人”的發(fā)展(即新課標提出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均衡發(fā)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學科的發(fā)展?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于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于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即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二、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基點,合理選擇情境素材,精心設計。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和使用創(chuàng)作能力,教學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體現。例如在教學《文件的搜索》這節(jié)課時,有位教師在講解了必要的操作步驟和基本的搜索知識后,給學生布置了以下“尋寶行動”的任務:
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線索搜索一個寶藏,寶藏的名稱分布在下面五條線索中,每條線索都給出寶藏的一部份名稱。請同學們按順序完成搜索每條線索,然后把每條線索提供的信息拼在一起,這就是寶藏的名稱,最后就可以通過搜索寶藏的名稱就可以找到這個寶藏了。(請在右邊單元格內記錄你所搜索到的信息)
線索1、文件名為Asia.doc,存放在C盤。
線索2、文件名是以E開頭,主文件名為6個字符組成的文件類型為gif(擴展名)格式。
線索3、搜索在d盤的,文件名的第2個字符為f的文件
線索4、只知道文件是在2005年10月25日建立和存放在D盤上。
線索5、只知道大小至少為85KB的,擴展名為doc的文件,存放在d盤的文件。
當然,寶藏的內容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作調整,但教師選定的寶藏要有足夠的吸引力,例如一段好看的動畫或者是一個好玩的小游戲等。線索的數量和內容取決于教學內容,線索的順序安排盡量做到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使學生欲罷不能,不斷地去尋找新的線索內容,維持較長時間的探索興趣,從而完成所有知識點的學習。在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全場巡視,個別指導,及時找出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以便統(tǒng)一講解。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將教學所需的數據、文字、圖像、聲音有機的融為一體。制作成相應的課件后,既可以重復使用還可以按照教學的需要隨時調整課件各部分的組合。一個設計合理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
一方面,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們可以奉行“拿來主義政策”,選擇一些現成的CAI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如市場上有《開天辟地》、《萬事無憂》等軟件,可以直接拿來使用。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減少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搜集素材,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整理制作相應的課件來進行輔助教學。因為現成的CAI教學軟件不一定適合自己的教學設計,難免和我們自己的教學內容有出入,這就要求我們利用各種能搜集到的素材,通過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及“課件大師”等軟件合成符合我們需要的課件。
素養(yǎng),當今社會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更要有相應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的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協(xié)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主動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有利于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和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專有名詞術語,這時我們可以配合英語學科教學,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又如在講授《從WWW上獲取信息》這節(jié)課,我們可以與語文學科進行學科整合,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書本上介紹的名勝古跡,使學生在濃厚的求知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訓練。
四、采用最佳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的教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用的較為普遍的是任務驅動法。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學生通過對所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解決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來實現對所學新知識的掌握。平時我們熟悉的講授法、演示法都可以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這樣課堂教學有效性將會更加明顯。由于學生的起點參差不齊,通過教師的統(tǒng)一演示或個別輔導,有時效果并非很顯著,這時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進行分組協(xié)作學習。小組內共同的目標促進了學生自愿性的互幫互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小組間也會有正當積極的競爭意識,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之一。
五、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信息技術課程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當今社會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更要有相應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的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協(xié)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主動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有利于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和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專有名詞術語,這時我們可以配合英語學科教學,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又如在講授《從WWW上獲取信息》這節(jié)課,我們可以與語文學科進行學科整合,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書本上介紹的名勝古跡,使學生在濃厚的求知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訓練。
六、加強課堂紀律管理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一部分學生只顧著玩游戲、聊QQ,而不重視每節(jié)課的實踐活動。這種現象的產生多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或沒有了興趣,或者是學生的思想認識不夠。除了在學生機上安裝還原卡、采用開機自動還原的方式,在實際教學中還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①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多在教學上下功夫,上課講解時,要精確、指導性要強,以激發(fā)學生的傾聽欲望;②強化信息技術課堂上下課儀式,讓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個充滿激情的開始,有一個圓滿的結束;③通過信息技術講座引導學生,培養(yǎng)其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淡化他們的游戲情結;④分配給學生一定時間玩游戲,但前提是先完成學習任務,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