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幽門螺桿菌(Hp)感染陽性的腦梗死(CI)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的表達情況。 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菏澤市立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CI患者100例,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檢查、頸動脈造影檢查并結合病史確診,同時選取無CI體征的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用ELISA法測定兩組的Hp細胞毒素相關基因蛋白(Hp-CagA-IgG),比較各組的Hp-CagA-IgG陽性率。再把Hp-CagA-IgG陽性的CI患者分為Hp重度感染CI組、Hp輕度感染CI組,把對照組中Hp-CagA-IgG陰性的受試者作為Hp陰性對照組。用ELISA法測定MMP-2、MMP-9,比較各組的MMP-2、MMP-9。 結果 CI組的Hp-CagA-IgG陽性率為7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4.6%(P<0.01)。Hp重度感染CI組的MMP-2為(373±126)μg/L、MMP-9為(399±137)μg/L,Hp輕度感染CI組的MMP-2為(267±139)μg/L、MMP-9為(316±132)μg/L,均明顯高于Hp陰性對照組(P<0.01);Hp重度感染CI組與Hp輕度感CI組的MMP-2、MMP-9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論 Hp感染能使CI患者的MMP-2和MMP-9表達量增高,從而使其發(fā)生CI的概率增高。
[關鍵詞] 腦梗死;幽門螺桿菌;感染;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
[中圖分類號] R74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c)-0089-03
Hp是世界上感染最普遍最廣泛的細菌之一。Hp感染導致消化系統(tǒng)疾病已有大量的研究,并且也已被全世界公認,但是,對Hp感染導致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研究國內(nèi)外報道較少,并且還存在爭議,需要做大量、深入的試驗研究來證實CI與Hp感染之間的關系和其可能的發(fā)病機制,從而為CI的早期防治提供一個新的手段和依據(jù)。本研究通過檢測Hp細胞毒素相關基因蛋白(Hp-CagA-IgG)及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和9(MMP-2和 MMP-9)在血清中的表達,來探討Hp感染與CI形成之間關系及其可能的發(fā)病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菏澤市立醫(yī)院神內(nèi)科住院的CI患者,回顧性分析行頭顱CT/MRI檢查、頸動脈造影檢查并結合臨床病史診斷為CI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齡49~82歲,平均(65.3±10.6)歲,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并同時選取無CI體征的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齡50~85歲,平均(68.0±9.4)歲。兩組均除外消化系統(tǒng)疾病、結締組織病、肝腎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貧血、抗Hp治療史的患者及近期服用過抗氧化藥物(如B族維生素或葉酸)患者。
1.2 試劑及儀器
1.2.1 試劑 Hp-CagA-IgG試劑盒,購自朗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MP-2和MMP-9試劑盒,購自上海研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儀器 離心機: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型號為LD-42;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美國Instruments.Inc,型號為EL×800;低溫冰箱:日本Sanyo公司,型號為MDF-U332;洗板機:BIO-RAD公司,型號為1575;孵育箱:HIRA SAWA公司,型號為WJ-6C。
1.3 研究方法
用ELLSA法檢測Hp-CagA-IgG及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2、MMP-9,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操作規(guī)范去操作。
所有受試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4 ml,沿管壁緩慢注入潔凈的玻璃試管內(nèi),以3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4 cm,取淡黃色上清液存于封閉玻璃試管中備用。①檢測CI組及對照組的血清Hp-CagA-IgG,比較兩組的Hp-CagA-IgG陽性率。②根據(jù)檢測Hp-CagA-IgG的OD值大小,把Hp-CagA-IgG陽性的CI患者分為Hp輕度感染CI組(100≤OD≤400),Hp重度感染CI組(OD>400);把對照組中Hp-CagA-IgG陰性的受試者作為Hp陰性對照組。③用ELISA法分別檢測MMP-2和MMP-9在3組(Hp陰性對照組、Hp輕度感染CI組、Hp重度感染CI組)血清中的表達。比較各組的MMP-2、MMP-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多個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I組與對照組Hp-CagA-IgG陽性率的比較
CI組的Hp-CagA-IgG陽性率(7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Hp陰性對照組、Hp輕度感染CI組、Hp重度感染CI組MMP-2、MMP-9的比較
Hp輕度感染CI、Hp重度感染CI組的MMP-2、MMP-9均明顯高于Hp陰性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Hp重度感染CI組與Hp輕度感染CI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3 討論
研究表明,Hp感染后的致病作用與其菌型有關。Hp-CagA-IgG和空泡毒素(VacA)是Hp的毒力標志。VacA可能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因子,Hp-CagA-IgG是一種高分子Hp抗體,Hp-CagA-IgG 陽性菌株脂多糖是一種特殊的內(nèi)毒素,其增強的毒力和細胞毒素性產(chǎn)物可能與CI相關[1]。Hp-CagA-IgG是Hp的一個標志性毒力因子,具有很強的毒性,與致病力關系密切,雖然含量甚微,卻能引起強烈的免疫應答[2]。Pasceri等[3]通過對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總結了10個回顧性研究、3個前瞻性研究,對Hp及其毒力菌株狀況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心腦血管病與Hp-CagA-IgG菌株感染之間存在相關性,Hp-CagA-IgG菌株感染極有可能是相關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CI組的Hp-CagA-IgG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顯示CI與Hp感染可能呈正相關,尤其是Hp-CagA-IgG菌株感染與CI的發(fā)病機制可能有更重要的關系。Hp感染后,Hp-CagA-IgG抗體與頸動脈血管壁相關抗原發(fā)生交叉反應,啟動炎癥過程,誘導急性炎性產(chǎn)物的表達和免疫反應,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和功能障礙,進而啟動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演變過程,誘發(fā)CI的發(fā)生[4-5]。Hp感染導致全身性炎癥反應,加劇粥樣硬化的發(fā)展和臨床癥狀的加重[6]。endprint
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是一個大家族,因其需要Ca2+、Zn2+等金屬離子作為輔助因子而得名,是主要的蛋白水解酶。目前MMPs家族已分離鑒別出26個成員,編號分別為MMP-1~26。根據(jù)作用底物以及片斷同源性,將MMPs分為6類,為膠原酶、明膠酶、基質(zhì)降解素、基質(zhì)溶解素、furin活化的MMP和其他分泌型MMP。
膠原酶為其中重要的一類,它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被糖化,分子量為92 kD,命名為MMP-9;另一種非糖化,分子量為72 kD,被稱為MMP-2。
近年來,動脈粥樣硬化的“感染學說”受到醫(yī)學界的關注[7]。炎性細胞的浸潤分泌多種炎性反應因子和脂質(zhì)過氧化物,誘導內(nèi)皮細胞大量分泌MMP-2、MMP-9,而MMP-2和MMP-9降解內(nèi)皮細胞基底膜參,加速低密度脂蛋白滲透,有利于單核細胞入侵,并且與內(nèi)皮細胞黏附,使內(nèi)皮細胞轉(zhuǎn)變?yōu)榕菽毎?,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一[8]。此外,在泡沫化過程中,多種細胞因子調(diào)節(jié)其他細胞分泌大量的MMP-2和MMP-9,進一步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促使脂質(zhì)條紋的形成,并且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展[9]。本研究結果顯示,Hp輕度感染CI、Hp重度感染CI組的MMP-2、MMP-9均明顯高于Hp陰性對照組(P<0.01);Hp重度感染CI組與Hp輕度感染CI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Hp感染在CI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大量深入地研究Hp-CagA-IgG菌株感染與炎性反應及MMP-2和MMP-9的濃度與CI的發(fā)生、發(fā)展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必定會為CI的防治策略開拓更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鄭東明,王金春,郝慶,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對腦梗死患者血脂及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33(1):59-60.
[2] 劉明瑜.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心腦血管病關系的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599-1601.
[3] 王玉梅,白彩琴.慢性產(chǎn)細胞毒素相關蛋白A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發(fā)病關系探討[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4,33(9):779-781.
[4] 許先進,金立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冠心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0,16(2):244-248.
[5] 李唯瓊.幽門螺桿菌與腦梗塞相關性的探討[J].當代醫(yī)學,2009,15(30):17-18.
[6] Diomedi M,Pietroiusti A,Silvestrini M,et al.CagA positve Helicobacrer pylori strains may influenc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therosclerotic stroke[J].Neurology,2004,63(5):800-804.
[7] 王騰玉,彭成海,田野.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的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9):997-999.
[8] 周波,劉利慧.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藥,2014,31(2):121-122.
[9] Macin SM,Perna FR,F(xiàn)arías EF,et al.Atorvastation has an important acut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results of a randomized,double 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Am Heart J,2005,149(7):451-457.
(收稿日期:2014-08-01 本文編輯:許俊琴)endprint
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是一個大家族,因其需要Ca2+、Zn2+等金屬離子作為輔助因子而得名,是主要的蛋白水解酶。目前MMPs家族已分離鑒別出26個成員,編號分別為MMP-1~26。根據(jù)作用底物以及片斷同源性,將MMPs分為6類,為膠原酶、明膠酶、基質(zhì)降解素、基質(zhì)溶解素、furin活化的MMP和其他分泌型MMP。
膠原酶為其中重要的一類,它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被糖化,分子量為92 kD,命名為MMP-9;另一種非糖化,分子量為72 kD,被稱為MMP-2。
近年來,動脈粥樣硬化的“感染學說”受到醫(yī)學界的關注[7]。炎性細胞的浸潤分泌多種炎性反應因子和脂質(zhì)過氧化物,誘導內(nèi)皮細胞大量分泌MMP-2、MMP-9,而MMP-2和MMP-9降解內(nèi)皮細胞基底膜參,加速低密度脂蛋白滲透,有利于單核細胞入侵,并且與內(nèi)皮細胞黏附,使內(nèi)皮細胞轉(zhuǎn)變?yōu)榕菽毎?,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一[8]。此外,在泡沫化過程中,多種細胞因子調(diào)節(jié)其他細胞分泌大量的MMP-2和MMP-9,進一步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促使脂質(zhì)條紋的形成,并且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展[9]。本研究結果顯示,Hp輕度感染CI、Hp重度感染CI組的MMP-2、MMP-9均明顯高于Hp陰性對照組(P<0.01);Hp重度感染CI組與Hp輕度感染CI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Hp感染在CI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大量深入地研究Hp-CagA-IgG菌株感染與炎性反應及MMP-2和MMP-9的濃度與CI的發(fā)生、發(fā)展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必定會為CI的防治策略開拓更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鄭東明,王金春,郝慶,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對腦梗死患者血脂及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33(1):59-60.
[2] 劉明瑜.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心腦血管病關系的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599-1601.
[3] 王玉梅,白彩琴.慢性產(chǎn)細胞毒素相關蛋白A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發(fā)病關系探討[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4,33(9):779-781.
[4] 許先進,金立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冠心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0,16(2):244-248.
[5] 李唯瓊.幽門螺桿菌與腦梗塞相關性的探討[J].當代醫(yī)學,2009,15(30):17-18.
[6] Diomedi M,Pietroiusti A,Silvestrini M,et al.CagA positve Helicobacrer pylori strains may influenc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therosclerotic stroke[J].Neurology,2004,63(5):800-804.
[7] 王騰玉,彭成海,田野.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的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9):997-999.
[8] 周波,劉利慧.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藥,2014,31(2):121-122.
[9] Macin SM,Perna FR,F(xiàn)arías EF,et al.Atorvastation has an important acut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results of a randomized,double 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Am Heart J,2005,149(7):451-457.
(收稿日期:2014-08-01 本文編輯:許俊琴)endprint
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是一個大家族,因其需要Ca2+、Zn2+等金屬離子作為輔助因子而得名,是主要的蛋白水解酶。目前MMPs家族已分離鑒別出26個成員,編號分別為MMP-1~26。根據(jù)作用底物以及片斷同源性,將MMPs分為6類,為膠原酶、明膠酶、基質(zhì)降解素、基質(zhì)溶解素、furin活化的MMP和其他分泌型MMP。
膠原酶為其中重要的一類,它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被糖化,分子量為92 kD,命名為MMP-9;另一種非糖化,分子量為72 kD,被稱為MMP-2。
近年來,動脈粥樣硬化的“感染學說”受到醫(yī)學界的關注[7]。炎性細胞的浸潤分泌多種炎性反應因子和脂質(zhì)過氧化物,誘導內(nèi)皮細胞大量分泌MMP-2、MMP-9,而MMP-2和MMP-9降解內(nèi)皮細胞基底膜參,加速低密度脂蛋白滲透,有利于單核細胞入侵,并且與內(nèi)皮細胞黏附,使內(nèi)皮細胞轉(zhuǎn)變?yōu)榕菽毎@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一[8]。此外,在泡沫化過程中,多種細胞因子調(diào)節(jié)其他細胞分泌大量的MMP-2和MMP-9,進一步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促使脂質(zhì)條紋的形成,并且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展[9]。本研究結果顯示,Hp輕度感染CI、Hp重度感染CI組的MMP-2、MMP-9均明顯高于Hp陰性對照組(P<0.01);Hp重度感染CI組與Hp輕度感染CI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Hp感染在CI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大量深入地研究Hp-CagA-IgG菌株感染與炎性反應及MMP-2和MMP-9的濃度與CI的發(fā)生、發(fā)展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必定會為CI的防治策略開拓更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鄭東明,王金春,郝慶,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對腦梗死患者血脂及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33(1):59-60.
[2] 劉明瑜.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心腦血管病關系的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599-1601.
[3] 王玉梅,白彩琴.慢性產(chǎn)細胞毒素相關蛋白A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發(fā)病關系探討[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4,33(9):779-781.
[4] 許先進,金立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冠心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0,16(2):244-248.
[5] 李唯瓊.幽門螺桿菌與腦梗塞相關性的探討[J].當代醫(yī)學,2009,15(30):17-18.
[6] Diomedi M,Pietroiusti A,Silvestrini M,et al.CagA positve Helicobacrer pylori strains may influenc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therosclerotic stroke[J].Neurology,2004,63(5):800-804.
[7] 王騰玉,彭成海,田野.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的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9):997-999.
[8] 周波,劉利慧.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藥,2014,31(2):121-122.
[9] Macin SM,Perna FR,F(xiàn)arías EF,et al.Atorvastation has an important acut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results of a randomized,double 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Am Heart J,2005,149(7):451-457.
(收稿日期:2014-08-01 本文編輯:許俊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