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明++++++蔡銳彬++++++劉江輝++++++鄒德志
[摘要] 目的 研究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接受完全相同的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去甲腎上腺素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差異。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發(fā)生。 結論 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上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奧美拉唑
[中圖分類號] R5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053-03
有效、迅速止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一步,是治療成功的基礎。為研究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索更為有效的藥物止血治療方法,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對比分析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與去甲腎上腺素治療的效果和不良反應的差異,以明確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48.45±6.24)歲;消化性潰瘍14例,急性胃黏膜病變12例,門脈高壓性胃病9例,十二指腸潰瘍9例,胃癌6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47.65±5.87)歲;消化性潰瘍15例,急性胃黏膜病變11例,門脈高壓性胃病10例,十二指腸潰瘍9例,胃癌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分類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1-5]制訂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完全相同的對癥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禁食、胃腸減壓、補液、營養(yǎng)支持、糾正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等,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如果患者出血量大,則進行輸血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去甲腎上腺素(北京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535)8 mg/次和90 ml生理鹽水口服,3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奧美拉唑(長春北華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58)和凝血酶(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準字:S10820214)治療,奧美拉唑40 mg/d靜脈滴注,凝血酶2000 U和生理鹽水15 ml口服,2次/d。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準確掌握心率、血壓、脈搏、嘔血量、便血量、尿量、呼吸、血紅蛋白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并詳細記錄輸液量、輸血量等。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即刻行手術治療。
1.3 觀察項目和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標準。顯效:治療2 d內(nèi),患者無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陰性;有效:治療3 d內(nèi),患者無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陰性;無效:治療>3 d,患者仍有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數(shù)×100%。②治療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顯效時間、止血時間、輸血量。③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發(fā)生頭痛、胸悶、腹痛、心悸等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Epidata雙向核查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0,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顯效時間、止血時間及輸血量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顯效時間、止血時間及輸血量的比較(x±s)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兩種治療方案均安全。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即患者屈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急癥常見的疾病[6]。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復雜、起病急,延誤治療或者處理不當,患者常因出血性休克而死亡[7]。目前臨床上針對上消化道出血的緊急處理措施包括手術治療、內(nèi)鏡治療、藥物止血及氣囊壓迫止血等,其中藥物止血是較為常見的處理方法[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是由于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聯(lián)合用于上消化道止血,顯效快且止血效應強。凝血酶是提取自豬血精制而成的非晶形凍干粉劑,直接作用于患者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促使其迅速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進而加快血液凝固速度。凝血酶口服后可迅速與上消化道創(chuàng)面直接接觸,并在出血處血管裂口形成血栓,阻止血液外流而止血[9-10]。奧美拉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應[11],可升高胃內(nèi)pH,有利于血凝塊的形成和穩(wěn)定,與凝血酶具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起效快且止血效應強,縮短了止血時間,同時也提高了輸血效率,減少了血液的使用量。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表明兩種治療方案均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明剛.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及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40(6):3-7.
[2] 林三仁.關注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診治進展[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2,51(2):89-90.
[3] 鄭銀坤.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56例臨床研究[J].山東醫(yī)藥,2010,50(8):97-98.
[4] 陳強.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78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9,49(35):85-86.
[5] 高清.奧美拉唑聯(lián)合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5):63.
[6] 王海燕,頓曉熠,柏愚,等.中國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3,30(2):83-86.
[7] 吳慧敏,鄧潔.上消化道出血80例診療體會[J].中國藥業(yè),2009,18(17):54-55.
[8] 王華.上消化道出血病人96例的診療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17):2301-2302.
[9] 韋帆,廖陽.血凝酶的臨床應用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19):114-115.
[10] 張松達.淺談止血藥凝血酶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6):98-99.
[11] 強華瓊.奧美拉唑治療老年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3,13(9):25-26.
(收稿日期:2014-08-26 本文編輯:林利利)
[摘要] 目的 研究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接受完全相同的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去甲腎上腺素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差異。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發(fā)生。 結論 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上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奧美拉唑
[中圖分類號] R5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053-03
有效、迅速止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一步,是治療成功的基礎。為研究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索更為有效的藥物止血治療方法,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對比分析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與去甲腎上腺素治療的效果和不良反應的差異,以明確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48.45±6.24)歲;消化性潰瘍14例,急性胃黏膜病變12例,門脈高壓性胃病9例,十二指腸潰瘍9例,胃癌6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47.65±5.87)歲;消化性潰瘍15例,急性胃黏膜病變11例,門脈高壓性胃病10例,十二指腸潰瘍9例,胃癌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分類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1-5]制訂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完全相同的對癥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禁食、胃腸減壓、補液、營養(yǎng)支持、糾正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等,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如果患者出血量大,則進行輸血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去甲腎上腺素(北京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535)8 mg/次和90 ml生理鹽水口服,3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奧美拉唑(長春北華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58)和凝血酶(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準字:S10820214)治療,奧美拉唑40 mg/d靜脈滴注,凝血酶2000 U和生理鹽水15 ml口服,2次/d。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準確掌握心率、血壓、脈搏、嘔血量、便血量、尿量、呼吸、血紅蛋白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并詳細記錄輸液量、輸血量等。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即刻行手術治療。
1.3 觀察項目和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標準。顯效:治療2 d內(nèi),患者無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陰性;有效:治療3 d內(nèi),患者無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陰性;無效:治療>3 d,患者仍有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數(shù)×100%。②治療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顯效時間、止血時間、輸血量。③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發(fā)生頭痛、胸悶、腹痛、心悸等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Epidata雙向核查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0,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顯效時間、止血時間及輸血量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顯效時間、止血時間及輸血量的比較(x±s)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兩種治療方案均安全。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即患者屈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急癥常見的疾病[6]。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復雜、起病急,延誤治療或者處理不當,患者常因出血性休克而死亡[7]。目前臨床上針對上消化道出血的緊急處理措施包括手術治療、內(nèi)鏡治療、藥物止血及氣囊壓迫止血等,其中藥物止血是較為常見的處理方法[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是由于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聯(lián)合用于上消化道止血,顯效快且止血效應強。凝血酶是提取自豬血精制而成的非晶形凍干粉劑,直接作用于患者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促使其迅速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進而加快血液凝固速度。凝血酶口服后可迅速與上消化道創(chuàng)面直接接觸,并在出血處血管裂口形成血栓,阻止血液外流而止血[9-10]。奧美拉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應[11],可升高胃內(nèi)pH,有利于血凝塊的形成和穩(wěn)定,與凝血酶具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起效快且止血效應強,縮短了止血時間,同時也提高了輸血效率,減少了血液的使用量。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表明兩種治療方案均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明剛.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及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40(6):3-7.
[2] 林三仁.關注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診治進展[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2,51(2):89-90.
[3] 鄭銀坤.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56例臨床研究[J].山東醫(yī)藥,2010,50(8):97-98.
[4] 陳強.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78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9,49(35):85-86.
[5] 高清.奧美拉唑聯(lián)合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5):63.
[6] 王海燕,頓曉熠,柏愚,等.中國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3,30(2):83-86.
[7] 吳慧敏,鄧潔.上消化道出血80例診療體會[J].中國藥業(yè),2009,18(17):54-55.
[8] 王華.上消化道出血病人96例的診療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17):2301-2302.
[9] 韋帆,廖陽.血凝酶的臨床應用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19):114-115.
[10] 張松達.淺談止血藥凝血酶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6):98-99.
[11] 強華瓊.奧美拉唑治療老年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3,13(9):25-26.
(收稿日期:2014-08-26 本文編輯:林利利)
[摘要] 目的 研究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接受完全相同的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去甲腎上腺素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差異。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發(fā)生。 結論 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上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奧美拉唑
[中圖分類號] R5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053-03
有效、迅速止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一步,是治療成功的基礎。為研究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索更為有效的藥物止血治療方法,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對比分析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與去甲腎上腺素治療的效果和不良反應的差異,以明確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48.45±6.24)歲;消化性潰瘍14例,急性胃黏膜病變12例,門脈高壓性胃病9例,十二指腸潰瘍9例,胃癌6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47.65±5.87)歲;消化性潰瘍15例,急性胃黏膜病變11例,門脈高壓性胃病10例,十二指腸潰瘍9例,胃癌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分類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1-5]制訂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完全相同的對癥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禁食、胃腸減壓、補液、營養(yǎng)支持、糾正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等,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如果患者出血量大,則進行輸血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去甲腎上腺素(北京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535)8 mg/次和90 ml生理鹽水口服,3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奧美拉唑(長春北華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58)和凝血酶(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準字:S10820214)治療,奧美拉唑40 mg/d靜脈滴注,凝血酶2000 U和生理鹽水15 ml口服,2次/d。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準確掌握心率、血壓、脈搏、嘔血量、便血量、尿量、呼吸、血紅蛋白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并詳細記錄輸液量、輸血量等。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即刻行手術治療。
1.3 觀察項目和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標準。顯效:治療2 d內(nèi),患者無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陰性;有效:治療3 d內(nèi),患者無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陰性;無效:治療>3 d,患者仍有嘔血、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陽性。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數(shù)×100%。②治療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顯效時間、止血時間、輸血量。③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發(fā)生頭痛、胸悶、腹痛、心悸等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Epidata雙向核查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0,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顯效時間、止血時間及輸血量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顯效時間、止血時間及輸血量的比較(x±s)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兩種治療方案均安全。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即患者屈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急癥常見的疾病[6]。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復雜、起病急,延誤治療或者處理不當,患者常因出血性休克而死亡[7]。目前臨床上針對上消化道出血的緊急處理措施包括手術治療、內(nèi)鏡治療、藥物止血及氣囊壓迫止血等,其中藥物止血是較為常見的處理方法[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是由于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聯(lián)合用于上消化道止血,顯效快且止血效應強。凝血酶是提取自豬血精制而成的非晶形凍干粉劑,直接作用于患者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促使其迅速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進而加快血液凝固速度。凝血酶口服后可迅速與上消化道創(chuàng)面直接接觸,并在出血處血管裂口形成血栓,阻止血液外流而止血[9-10]。奧美拉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應[11],可升高胃內(nèi)pH,有利于血凝塊的形成和穩(wěn)定,與凝血酶具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時間和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起效快且止血效應強,縮短了止血時間,同時也提高了輸血效率,減少了血液的使用量。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與藥物治療有直接關聯(lián)的不良反應,表明兩種治療方案均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明剛.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及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40(6):3-7.
[2] 林三仁.關注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診治進展[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2,51(2):89-90.
[3] 鄭銀坤.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56例臨床研究[J].山東醫(yī)藥,2010,50(8):97-98.
[4] 陳強.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78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9,49(35):85-86.
[5] 高清.奧美拉唑聯(lián)合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5):63.
[6] 王海燕,頓曉熠,柏愚,等.中國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3,30(2):83-86.
[7] 吳慧敏,鄧潔.上消化道出血80例診療體會[J].中國藥業(yè),2009,18(17):54-55.
[8] 王華.上消化道出血病人96例的診療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17):2301-2302.
[9] 韋帆,廖陽.血凝酶的臨床應用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19):114-115.
[10] 張松達.淺談止血藥凝血酶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6):98-99.
[11] 強華瓊.奧美拉唑治療老年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3,13(9):25-26.
(收稿日期:2014-08-26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