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忠
很多人知道,臺北很多條路是用大陸地名做路名,有人訛傳說那是因?yàn)槔鲜Y“胸懷大陸”才這樣取名。但事實(shí)是在1947年,國府就從上海請了一位名叫鄭定邦的規(guī)劃師來設(shè)計(jì)路名。上海南北走向的路大多用省份來分:陜西路、江西路、浙江路等;東西則多按城市來分: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等。他就照著上海的方法給臺北的道路命名。
首先先畫出臺北的主干道。臺北的南北主干道是中山南北路,將其分為南北的是忠孝東西路。由北往南,臺北的橫向主干道分別以“民族”、“民權(quán)”、“民生”、“南京”、“忠孝”、“仁愛”、“信義”及“和平”命名。主干道是這樣命名,至于用大陸地名做的路名,就是次干道。若以“總統(tǒng)府”為“南京”,一路由近而遠(yuǎn)向東北方去,你可以看到這些路名:徐州、濟(jì)南、北平、長春、四平等路;向東南,有永康、青田、溫州等街;往南,有廈門、韶安、同安等街;往西,有長沙、貴陽、武昌、漢口等街路;西北則有寧夏、大同、迪化等街路。你看你所在的路名,大概就能猜出在什么方位。
在臺灣各城市幾乎都有中山及中正兩條路,這是臺灣最多的路名。據(jù)統(tǒng)計(jì),全臺灣的中山路總共有191條,而中正路有190條,看來中正還是要謙讓點(diǎn)給“國父”中山先生。
當(dāng)年用“中正”當(dāng)路名還有許多忌諱,比如說,中山路和中正路一定不會平行,一定都會交會,這就表示中山傳承給中正。在過去,你可以看到中正東路或中正南路,但絕不會出現(xiàn)中正西路與北路。要中正往西。那豈不是……據(jù)說當(dāng)年,忠孝東西路原本是“中正路”,這條路很長,但又不能分為“東路”和“西路”,因而改成“忠孝東路”和“忠孝西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