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原來的單位,是某市政公司外派的一家管理站,說是管理,其實就是向簽約的物業(yè)公司收費。記得剛來的時候,站長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會做飯嗎?他有些含糊地說,會點兒。然后站長就說,好的,不會也可以慢慢學,或者自己帶點兒飯。咱這里地方小,沒食堂。
后來來了一個副站長,據(jù)說比較有背景,但胸無大志,比較好吃,覺得帶飯不新鮮,于是建議要外賣。外賣也吃膩了,就想找專人做。他自稱是個美食家,于是想招個專職的廚子。他的做法遭到了站長的否定。后來副站長竟把伙食問題報到了上級。上級的答復是,可以改善一下基層的伙食,具體問題自行解決,競還給了專項的撥款。
小王陪副站長一起去人才市場招工。本來這行業(yè)招個水電暖等技工還算靠譜,沒想到副站長直接去了廚師的地界。到了那里,他就和人家大談起了各大菜系啥的。人家還以為哪個飯店的經(jīng)理或行政總廚來了,紛紛圍攏過來。待知道只給一個小部門的三個人做飯,紛紛搖頭。副站長說,加上你不就四個人了嗎?再說干好了有編制。結果,憑他的不爛之舌,以很高的工資招來了個川菜廚子,對外的名義是暖通工。用他的話說,吃川辣,可以不用暖氣了。
副站長體現(xiàn)了他吃貨的本色。按說幾個人的菜,一周采購一兩次也就夠了,而他基本都是上午討論怎么做,下午想著怎么買,還經(jīng)常跟著去采買。用他的話說,我這個副站長,就是專門管后勤。以他的口味,一個廚師總會吃膩。于是他又想出一個法子,再招一個廚子。三個工作人員,招兩個廚子,他是以水電工的名義把另一個徽菜系的廚子給招了過來。站長質疑廚子和水電工的聯(lián)系,副站長說現(xiàn)在做飯,水和電缺了哪一樣也不行啊,您看看哪個廚子不是用電飯煲和電蒸鍋的高手?為了調(diào)動兩位廚師的積極性,還讓他倆搞內(nèi)部競爭。每人做一天,以副站長的口味好惡來評分,得分和月考核及年終獎金掛鉤。而且,周五的時候,還進行同題比拼,也就是做同一道菜,看誰做得好。小王除了去收一些固定的費用外,倒真是清閑,索性就跟師傅學起了烹飪,也算是汲取兩大菜系精髓的小高手了。一次,上級來檢查工作,問及這里有啥亮點工作時,副站長馬上說這里的職工伙食很好。于是,留領導來就餐,且臨時把準備大餐一頓的豆瓣鯽魚換成了家常的魚香肉絲。領導很滿意,臨走,對做飯的師傅說,不知咋的,我老覺得您像個廚子。不日,這里被評為系統(tǒng)十大特色職工之家職工真愛芳心烹飪俱樂部。
后來,小王就不干了,憑借他這幾年對烹飪的研習,周旋在兩位站長和兩廚子間形成的管理經(jīng)驗,真的自己開了家小館子,還把其中一個廚子給挖了過來,實現(xiàn)了當老板的夢想。那時,站長也被副站長弄得提前退了休。副站長直接升級為站長,繼續(xù)招收“兼職”廚子進行美食競賽。最圓滿的是,工作好像也沒耽誤,工作站還連年被評為先進基層站所。
最近,公司精簡內(nèi)部機構,真愛芳心烹飪俱樂部徹底解散,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傳奇和歷史的塵埃。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4年第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