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綿
我是個乒乓迷,自從十幾年前退休離崗后,打乒乓便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課”,自己盡興不算,還將其引進家庭,形成了雷打不動的家庭乒乓球擂臺賽機制,由我組織,全家老少齊上陣。
每到雙休日,我家的乒乓球擂臺賽照例準時舉行。我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國家乒乓球三級運動員,有證為憑,不敢說有遺傳基因影響到下一代都酷愛乒乓球這一運動,但事實的確如此,我的一兒兩女都是乒乓球愛好者,且水平都與我不相上下,巧的是找的兩個女婿也對此頗感興趣,雖說水平差些,但玩起來并不服輸,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至于第三代的幾個小家伙,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也都愛上了乒乓,不但長進神速,而且從小就養(yǎng)成一種運動員獨具的爭強好勝的性格,都是好苗子。在這種氛圍中誕生的我家乒乓擂臺賽采取大循環(huán)賽制,人員分為兩個層次,我與兒子、女兒、女婿組成成人組,孫輩們組成少年組。比賽從周六吃完早飯開始進行,要經過整整一天緊張而又激烈的較量才能決出兩個擂主來。成年組的擂主前期多數(shù)為我,后來兒子的水平提高很快,已經進入古稀的我便無奈地逐漸退出了與他的競爭,但也要給他制造些麻煩,他也決對不會輕松獲勝;少年組由于他們幾個水平不相上下,對于擂主的爭奪則都有一拼,當天誰發(fā)揮得好,誰就有望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