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跨文化視閾下的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特質①

        2014-11-14 09:56:45
        世界文學評論 2014年4期
        關鍵詞:舊體詩南洋華文

        趙 穎

        跨文化視閾下的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特質

        趙 穎

        東南亞華文文學的研究領域中,關于新加坡華文舊體詩論述極少。事實上,新加坡有大量華文舊體詩的文本,這些文本是我們研究中國文學在海外傳播的重要依據(jù)。這些華文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跨文化創(chuàng)作的特質,對這類文學現(xiàn)象的研究需要尊重文化差異對不同文化給予正視,這類作品以特殊的“異族敘事”實現(xiàn)對后殖民主義的反悖,成為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有益補充。

        跨文化 新加坡華文舊體詩 文化語境 異質文化

        Author: Zhao Ying,

        is from The College of Literature, Shan Xi Normal University. Field of research is Chinese literature.

        全球化進程必然導致民族文化與文化全球化的沖突。對于處于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的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而言,既要堅持古典文學樣式的寫作,又要面對新加坡多元社會的文化洗禮。對于這一文學現(xiàn)象的研究,即中國古典文學種類的海外生存現(xiàn)狀,以及在中外的對話、交流中反觀我們中國古典詩詞在當代的生存的問題,是具有現(xiàn)代意識與前瞻性的論題。

        本文之所以以“跨文化”作為研究語境,一方面,充分注意到古典詩詞在當代跨文化語境下所面臨的一種普遍境況,也看到了“跨文化”對人類思想生產包括對文學生產所產生的深刻而復雜的影響,故具有重要理論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另一方面,本文意圖以跨文化為切入點探討新加坡華文舊體詩,彰顯一些潛隱在中國古典文學精神和南洋文化傳統(tǒng),呈現(xiàn)兩國文學的多元內涵,為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發(fā)展提供文化資源。

        舊體詩在中國的發(fā)展和演變是建立在相對穩(wěn)定的農耕文化基礎之上的,形成很強的藝術規(guī)范,這種極為苛刻的藝術規(guī)范形成的基礎是幾千年來相對穩(wěn)定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以及文學傳統(tǒng)。在倡導自由化快餐創(chuàng)作的今天,舊體詩創(chuàng)作的藩籬限制了其在中國本土的發(fā)展和繁榮,卻在新加坡這樣的異質文化土壤中仍然得以生存,是與新加坡社會的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接受者的藝術審美緊密聯(lián)系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舊體詩這種傳統(tǒng)文體傳播到海外,面對新土地、新生活累積的新經(jīng)驗同樣受到?jīng)_擊,但是這種沖擊亦是對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拓展,為海外華人帶來新的生命體驗,為中國古典文學帶來多元化探索。

        一、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跨文化特質

        面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全球化語境的現(xiàn)實,新加坡華文舊體詩表現(xiàn)出豐富的跨文化特質。這不僅僅在于相同的語言的創(chuàng)作與傳承消解了文化隔離的藩籬,更是在于以舊體詩這樣的文學樣式至今依然在海外能夠得以生存的機制與文化環(huán)境的適應,為研究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交流提供新的思路。

        事實上,海外華文舊體詩的跨文化傳播的意義,是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與漢語在世界語言中的崛起而凸顯的。一定數(shù)量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群體在新加坡甚至整個東南亞地區(qū)堅持創(chuàng)作,不僅在新加坡華人中傳播中國古典文學的獨特魅力與深邃底蘊,亦是通過與國內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群體向國人傳播新加坡的社會發(fā)展與自然地理風貌。自然而然的,遠在新加坡卻堅持用舊體詩這樣的文學樣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行為本身就具有跨文化傳播的意義。

        首先,就創(chuàng)作活動本身而言,華文舊體詩在海外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所有的創(chuàng)作群體將舊體詩作為溝通華人群體社會關系、反映海外社會生活和傳情達意的共同工具。這一特征使之明顯地區(qū)別于其他海外華文文學的樣式,它在繼承發(fā)揚漢語藝術的博大精深與格調雅致的基礎上,或回思故國,或感慨已于生活,由于共同的文學創(chuàng)作要求和生活經(jīng)驗,使之成為所在地華人社群交往的工具。如王賡武所言:“如果將來這些華人的后代得到所屬國的完全接受并發(fā)展出對所屬國的堅定忠誠,那他們的態(tài)度就會改變,而文化同化就會隨之發(fā)生。但是,如果在全球化下能繼續(xù)對多元性和多元文化社區(qū)給予突出地位,那么與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也就將在各國的海外散居人群的心目中保持其價值,無論他們是華人、印度人、日本人、泰國人、爪哇人、阿拉伯人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果然如此的話,一種文化傳統(tǒng)就應該非政治化,并與種族、民族和部落忠誠遠遠脫鉤。如果那時海外華人還有保持其文化的愿望,他們可以自行選擇依靠首要、次級或者第三級的文化中心去獲得激勵。無論事情怎樣發(fā)生都將證實一個信念,即無論你怎樣看待,文化都永遠重要?!迸f體詩這一傳統(tǒng)的中國文學樣式在海外的發(fā)展亦是如此,正如新加坡華文舊體詩,其南洋色彩不會導致中華文化的日漸削弱與新加坡城市文化特色日俱,但更不會阻礙兩種文化進一步互相融合的可能與趨勢。與之相反,舊體詩在新加坡的存在從總體上會豐富其所在國的國家文學。

        其次,就語言方面而言,一方面,華文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以中國古典詩詞為媒介,不可避免地在創(chuàng)作和文化構成中帶有中國古典文化的特質。這就決定了舊體詩在新加坡的生產和消費、創(chuàng)作和傳播是在同一種文化類型中展開。因此在舊體詩這一文學范式的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文化壁壘就不自覺地被消解掉。所謂同文同源,受歷史、血緣等方面千絲萬縷的影響,新加坡華文舊體詩作者必然地從中國文學吸取養(yǎng)分。如《潘受詩集》中的第一首《紫金山梅花》,“孫陵路接孝陵斜,間代英豪起漢家。千古春風香不斷,紫金山下萬梅花?!逼渲校皩O陵”即孫中山陵墓,“孝陵”即明太祖朱元璋陵墓。此詩寫于1937年,同年發(fā)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使得潘受希望以此詩以激勵國人勇敢抗敵,奮發(fā)圖強,亟盼有像孫中山、朱元璋這樣的領袖出來領導人民,強調中華民族“千古春風香不斷”,民族精神永存,應該萬眾一心共同抗敵。再如當代新加坡華文舊體詩人郭先楫的《黃鶴樓》中,“黃鶴飛回樓已換,江邊新起黃鶴樓。江西水接江東水,中華歷史長悠悠?!痹娢闹小爸腥A歷史長悠悠”一句指代的恰恰是新華舊體詩不可避免地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擺脫不了“中國性”的影子。因而,不可否認新加坡華文舊體詩和中國古典詩詞一樣具有非常傳統(tǒng)的思想感情,其述懷明志、感時書憤、抒悲遣愁等情感對于華文讀者而言在思想情感上的相似性和一貫性。

        另一方面,盡管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樣式,即便是在新加坡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途經(jīng)新加坡的中國文人如斌椿的“片帆天際認歸途,入峽旋收十幅蒲。異域也如回故里,中華風景記桃符”,或是浸淫中國傳統(tǒng)文化漂泊南洋的寓客如“南洋才子”邱菽園臨終前的《夢中送人回國醒后記》中“送子歸程萬里長,報君一語足眉揚。滿船都是同聲客,才踏余皇見故鄉(xiāng)”,包括當代新加坡華人都是在有別于中國的異域生存,如當代詩人鄭元豪的《星洲春望》中“自昔墾荒勞眾庶,如今立國賴群公。四民合作無猜忌,亞太區(qū)中樹好風”,這些創(chuàng)作活動所帶來的心靈的侵染與感官的刺激會以不同的方向作用于其創(chuàng)作活動中,尤其是后兩種創(chuàng)作群體,他們對于新加坡文化的認同早已超越了地理空間的差異??梢?,新加坡華文舊體詩首先表現(xiàn)出的就是相同的創(chuàng)作范式和相異的文化環(huán)境的相生相成的特質。

        再次,就創(chuàng)作心理與文化而言,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必然將詩人本人在初次接觸異域生活時的驚詫好奇,流寓南洋的困頓離愁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碰撞的震撼融入作品,這里隱喻著不同的社會價值觀的體驗和異質文化之間形成的生活感悟。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正如新加坡華文舊體詩對中國歷史想象的本質上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新加坡特定時空交匯的多元圖景。作為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一部分中國歷史,伴隨早期南來文人的腳步被疊加在這片土地上。如丘逢甲《檳榔嶼雜詩》一詩中,既有對南洋風光的體驗,“谷繡林香萬樹花,青崖飛瀑落浛砑”,又有對于中華文化的描述,“海外居然譜學通,衣冠休笑少唐風”,舊體詩的內在情感,往往與中國社會政治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的更是一種政治情感。無論是黃遵憲、郁達夫、丘逢甲、邱菽園或是當代詩人他們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中,對中國歷史的想象更多的是身在海外的華人關于中華文化的積淀在新加坡這樣的文化場域內的重塑。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作者遠離本土文化,于是在特定的時空下,促使他們對本土文化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如德國美學家立普斯的“距離說”間隔一定的時空距離反而促使創(chuàng)作者更好地審視對象。與此同時,就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發(fā)展而言,是兩種異質文化之間從沖突對抗到相互融合的過程。無論是作為在“過客”詩人所要面對的不同文化之間對話所引起的文化沖突、認同與抉擇等一系列文化現(xiàn)象,還是“流寓”詩人面對故土和南洋的文化糾葛產生的對南洋文化的認同和審視,對于舊體詩創(chuàng)作地新加坡和中國文化傳統(tǒng)都有自己的認知。值得關注的是,海外華文文學所關注的文化雜合理論,如霍米·巴巴提出的“文化雜合”(cultural hybridity)概念,即“不同種族、種群、意識形態(tài)、文化和語言互相混合的過程”,卻無法解釋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發(fā)生和傳播,真是由于這種理論追求的是多元文化的并存,而非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者們不可避免地棲居于兩種文化系統(tǒng)之間,必須承認差異、尊重異質文化。

        二、特殊形式的“異族敘事”

        所謂異族敘事,“是指作為少數(shù)族裔的華人作家在‘族裔雜居’的語境中,對復雜、微妙的‘雜居經(jīng)驗’的感受、想象與表達方式,和他們利用文學方式,與各種異己話語進行交流的一種積極努力和追求,也是指他們期望通過或者是利用文學方式實現(xiàn)對作為少數(shù)族裔之一的自我的一種言說策略與方式?!?/p>

        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群體按照其過境時間和文化認同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那些傳統(tǒng)文化思想積淀深厚的中國本土公民,這些人由于各種原因短期駐扎或途經(jīng)新加坡,此類詩人的創(chuàng)作高峰集中于明清。如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清政府組織的三次大規(guī)模集體出洋活動,期間晚清官員途經(jīng)新加坡所留存舊體詩,再如曾被派往新加坡任職的左秉隆、黃遵憲,還有流亡至此的革命者如康有為、郁達夫;出訪南洋的文人諸如丘逢甲、潘飛聲、許南英;出使海外的晚清政客如王芝、何藻翔、斌春等人,在新加坡都有大量的舊體詩詞留存。今天我們大致可以在以下文獻中尋覓到關于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蹤跡:王韜《弢園文錄外編》、陳寶琛《滄趣樓詩集》、曾繼澤《歸樸齋詩集》、斌椿《海國勝游草》、楊云史《江山萬里樓詩詞鈔》、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鈔》、徐英南《窺園留草》、康有為《大庇閣詩集》與《明夷閣詩集》、梁啟超《飲冰室詩集》、郁達夫《郁達夫全集》、陳乃玉《葛喇吧賦》、潘飛聲《說劍堂集》、袁志祖《海外吟》、尤侗《外國竹枝詞》、何藻翔《邦崖詩集》、林豪《南游詩》、蔣玉棱《蕃女怨詞》等。

        第二類詩人大都是出生于中國本土,成年后卻僑居海外的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由于青少年時期接受正統(tǒng)儒家傳統(tǒng)教育,因此有深厚的中國詩詞的根基與積淀,此類詩人歷經(jīng)社會沉浮又堅持心系天下的儒家憂國憂民的情懷。這類詩人,最杰出的代表分別是“南洋才子”邱菽園和“國寶詩人”潘受。邱菽園主要詩作有《丘菽園居士詩集》、《嘯虹生詩鈔》及《庚寅偶存》,其中,《丘菽園居士詩集》收錄1 045首詩作,《嘯虹生詩鈔》及《庚寅偶存》收錄340余首詩作,合計約為1 400首。此外還有大量散見于各類報章的不計在內,其詩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質量上,在新加坡確是獨一無二的了。潘受自19歲福建南渡流寓星洲后,窮其一生創(chuàng)作千余詩篇,收錄在其詩集《潘受詩集》中。此類詩人的作品不僅保留濃厚的中國古典詩詞韻味,更見證了新加坡歷史文化的滄海桑田,表現(xiàn)出心系兩地的特點,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域外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三類作品主要是當代新加坡詩人創(chuàng)作的舊體詩,此類創(chuàng)作面對民族文化與文化全球化的沖突,在新加坡多元社會文化的沖擊下堅持古典詩詞的寫作,表現(xiàn)出與中國文學明顯的差異性,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他者”。

        以上所陳述的三類作者,在雜居的族群環(huán)境中,都面臨主流與邊緣之分。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作者相對于新加坡的主流社會族群和其他文學樣式而言都是有“異”的,作為邊緣族群的創(chuàng)作方式的華文舊體詩獨特的書寫方式,表達的不僅僅是寫詩人自身的藝術追求。這種帶有中國古典文學色彩的書寫策略,實質上也向特定的接受者顯示著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言述背景與生活姿態(tài)。另一方面,作為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者而言,他們的創(chuàng)作不同于其他華文文學樣式那樣需要對內在的自我和“他人眼中之我”同時關照的方式來言說微妙的異域生活體感并折射其背后的文化。因此,舊體詩這種華文文學樣式在“自我”和“他者”之間可以表現(xiàn)現(xiàn)出更多的開放性和可能性。這種異質文化在相互制衡過程中互相認同成為華文文學繁榮的重要趨向。

        這種文化的雙重經(jīng)驗要求研究者更清醒地認識到異族交往與雜居體驗的雙向性和平等性,在平等對話的跨文化創(chuàng)作和研究中,在對不同類型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者心態(tài)比較中,反觀舊體詩作者的創(chuàng)作策略和移植生命的豐富心靈軌跡,從而把握和展現(xiàn)舊體詩這種獨特的華文文學樣式的獨特性。

        在創(chuàng)作姿態(tài)方面,華文文學的“異族敘事”更多的是表達華人與所在地主要族群之間的互補、互動關系,以文學的方式消解和駁斥了對華人不利的種種負面話語。但是華文舊體詩卻是以中國古典文學的樣式出現(xiàn)在海外,在異質文化中,在用典、語言方面發(fā)生變異的同時,更多地保持了舊體詩創(chuàng)作樣式的獨立性。如刊載于1927年10月1日《南洋商報》“商余雜志”版的《南洋雜感》中“小陽十九到星洲,擾擾營營漢子稠。把唔還須福建語,方言普及馬來由”,作品中的風俗語言本身不是主題,而是作為思與情的媒介,來映襯故國之望的背景和氛圍。在面對其他族群及其文化時,無論是早期“過客”俯瞰于新奇,還是作為新移民浪子的“流寓”詩人的自我反思與心系兩地,直到當代新加坡華文舊體詩作者的為寫詩而寫詩,以高度精煉的語言和格律的追求,對于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承多于變異,使之形成了和其他文學樣式不同的獨立的文學態(tài)勢。

        另一方面,就華文舊體詩所承載的民族記憶而言,新加坡的社會發(fā)展歷史和文化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文學作品,必然含有多元化的文化元素。那些傳遞南洋色彩時的象征意義的符號在不斷書寫后就成為南洋形象的固化,如“蠻女聲歌夜夜催,一催一唱起徘徊。聽君唱此腸車轉,起坐為儂一舉杯”,再如“星洲世界果花花,消遣余閑愛結笆。山是珍珠橋是鐵,世風何事不奢華”。這些關于新加坡在20世紀初期的熱鬧奢華,當舊體詩用精煉、朗朗上口的描述替代了對于南洋社會現(xiàn)實和華人移民樸實的記錄之后,有關南洋的類型印象就逐漸形成并延續(xù)在文學想象之中。華人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意義被逐步淡化,面對逐漸喪失的民族記憶,華文舊體詩作者在審視和判斷周遭事物時,也是在不自覺地以舊體詩的文學樣式強化民族記憶。當然,這也是新加坡學者所詬病的“后殖民視角”,即如何看待中國古典文學對新加坡以至周邊國家產生的影響問題。

        三、追求平等意識的創(chuàng)作與對后殖民主義的悖反

        縱觀整個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的發(fā)展軌跡,異質的族群交往體驗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面對異質文化環(huán)境,不同類型的舊體詩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是也一個沖突與融合相互纏繞發(fā)展的過程,這種復雜的社會心理發(fā)展軌跡也會相應地投射到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之中。晚清伊始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無論是八大臣出洋還是康有為、郁達夫的南遁,直至邱菽園、潘受等移民作家生活、雜居體驗的深入與成熟,以及對于舊體詩創(chuàng)作本身的發(fā)展需求,詩人的創(chuàng)作以自身經(jīng)歷的南洋生活為創(chuàng)作題材,在融入陌生的南洋社會之前,文化的隔閡,心靈的困頓和對故土的眷戀,使此類詩人對這一陌生的社會生活產生特殊的敏感性,自覺不自覺地跟在中國本土形成的文化素養(yǎng)進行比較,對新生活、新土地以中國古典詩詞的樣式進行傾訴。

        如丘逢甲所見所聞的南洋社會迥異于國內,反映在詩作中亦有別樣的風情。用舊體詩表現(xiàn)新生活、新土地、新經(jīng)驗是這些舊體詩創(chuàng)作者的共同選擇。丘逢甲的詩作《自題南洋行教圖》中:“莽莽群山海氣青,華風遠被到南溟,萬人圍坐齊傾耳,椰子林中說圣經(jīng)。兩千五百余年后,浮海居然道可行,獨向斗南樓上望,春風回處紫瀾生?!薄懊荷胶馇唷笔窃娙私嫷哪涎蠼?jīng)驗,他描述的情境是“南溟”即南洋,依山傍海的椰子林中,萬人圍坐聽“圣經(jīng)”——中國儒家典籍的場面,詩中流露出強烈的文化優(yōu)越感,所謂“圣經(jīng)”二字更是舊體詩重組了新的空間經(jīng)驗對文化景觀的描寫。

        在第二類詩人那里,成就了新加坡華文舊體詩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從數(shù)量到質量都有了的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出的文化視野和“比較意識”得到拓展,無論是對于中國故土和南洋生活體驗的雙重經(jīng)驗的跨越,還是在作品中展現(xiàn)出的“跨文化”的美學品質和藝術力量。邱菽園的作品中貫穿始終的是對于故土中國的關照與熱愛,如《閩鄉(xiāng)新客抵坡相訪為言內地流亡之痛詩以志慨》中回想故國“冊載魂夢怯經(jīng)過,話到鄉(xiāng)園涕淚多”,驚聞國內苛捐雜稅繁重時,更有“猛虎原情輸惡稅,穹龜阻望乏長柯”的感慨。再如詩作《甲戌長夏星洲僑次題洪寬孫畫梅》中,“南島無梅苦熱塵,椒畦椰圃雜甘辛。勞君打個圈兒畫,筆底能回瘴海春?!泵坊ㄔ枪释林性a物,遠在星洲卻要為人題梅,表現(xiàn)出詩人面對中國和新加坡雙重關懷的語境。

        當代新加坡華文舊體詩人大多定居新加坡,不似前兩類詩人,他們的移民身份被削減,確定的社會角色、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逐漸融入當?shù)厣鐣沟梦幕瘺_突緩和。當代詩人朱添壽的《議胡姬正名一事》提出當代華人對于文化認同的看法:“何必紛爭正名風,過淮橘枳本相通。”“于斯生死全腰領,文物南洋早認同?!?/p>

        如白先勇所說,“出國之后,最重要的變化是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新發(fā)現(xiàn)?!焙M獾纳罱?jīng)歷反而給了這些詩人向傳統(tǒng)文化靠攏的欲望。由于華文舊體詩人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具有在中國本土的生活經(jīng)驗,因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詩詞的接受根深蒂固。南洋的生活歷程不僅沒有消解反而加強了他們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他們用最中國的文學形態(tài)進行人生感悟。

        華文舊體詩的作者夾雜在東西方文化、馬來文化與現(xiàn)代化的城市生活之間,受到果園文化的沖擊,促使對自身的反思,形成對自我和異質文化的理性判斷,這種文化間隔更多的是深受多種文化影響的海外華人自覺保持的文化心理距離。另一方面,這些不同類型的舊體詩人,有著相同的南洋生活的體驗,把這些生活經(jīng)驗融入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中,自然而然地會形成本土的文學傳統(tǒng)。如邱菽園的《十六夜即事竹枝詞》中“莫道今宵慣浪游,最矜名節(jié)是星洲”呈現(xiàn)的是南洋的華商文娛生活的場面,如梅宋博的《星坡竹枝詞十五章》中“百貨駢羅紛奪目,喧闐夜市鬧人聲”反映南洋社會的燈紅酒綠以及不同種族文化的人歡聚南洋的情景,又如郭璧君《南洋竹枝詞》中“誰家少婦與頑童,口吃檳榔去食風”則是各個種族的人們和宗教和諧共生的社會環(huán)境。這種承載雙重文學傳統(tǒng)的舊體詩人,要寫出意味深長、典雅凝練的古典詩詞,不可避免地要從中國古典文學中汲取養(yǎng)分。因此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不可能避免中國文化傳統(tǒng)對其的影響。但是就憑此斷定中國文學是新加坡文學的殖民者,不免有些狹隘的民族主義視角。至少在舊體詩作者眼中,漢語和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是不可分割的,選擇漢語進行創(chuàng)作就不自覺地實現(xiàn)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承,但是這種文化自覺地指向只是觀念上的中國、文化上的中國,而非實體意義、政治意義上的中國。因此,即便堅持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也依然談不上中國文學對新加坡文學的殖民。

        四、結 語

        近年來,伴隨著世界多元化的發(fā)展軌跡和跨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華文文學成為一支日漸規(guī)模的流動符號,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得到增強。海外華文文學也在向多元化和多樣性發(fā)展,在開放的文學視野下,舊體詩作者突破以往的文學格局,展示古典詩詞在海外的獨特魅力以及平等和諧相待的從容自信。這種跨越文學邊界的張力,反映出海外華文文學嶄新的歷史文化觀。

        注解【Notes】

        ① 本文為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跨文化語境下的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研究》(項目編號:13YJC751082)的階段性成果;陜西師范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東南亞華文舊體詩的跨文化研究暨史料整理》(項目編號:14SZYB19)的階段性成果。

        In the feld of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Singapore Classical-form Poetry is rarely discourse. In fact, 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Singapore Classical-form Poetry texts. When we do our research of China literature in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the tex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u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apore Chinese literature Creation under cross-cultural writing ask researcher respect cultural differences as literature phenomenon to different culture. This kind of works in a special "narrative" impleme ntation of the post colonial paradox, and it is become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research of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cross-cultural Singapore classical-form poetry cultural context different cultures

        趙穎,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為華文文學。

        作品【W(wǎng)orks Cited】

        [1]王賡武:《王賡武自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頁。

        [2]斌椿:《天外歸帆草》,載《走向世界叢書》,岳麓出版社1985年版,第198—199頁。

        [3]邱菽園:《邱菽園居士詩集》,1949年印于新加坡,第三編,第70頁。

        [4]《新加坡新聲詩社詩詞選集》,新加坡新聲詩社1985年版,第53頁。

        [5][意]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傅任敢譯,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第2頁。

        [6]《叻報》,1900年5月23日。

        [7]轉引自韓子滿:《文學翻譯與雜合》,載《中國翻譯》2002年第2期,第55頁。

        [8]王列耀:《東南亞華文文學的“異族敘事”——以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為例》,載《文學評論》2007年第6期,第166頁。

        [9]王列耀:《東南亞華文文學的“異族敘事”——以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為例》,載《文學評論》2007年第6期,第166頁。

        [10]卓應龍:《炎洲詞》,載《叻報》1896年3月27日。

        [11]笑罕子:《星洲竹枝詞》,載《叻報》1903年8月3日。

        [12]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頁。

        [13]白先勇:《第六只手指》,載《白先勇文集》(第四卷),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538頁。

        [14]《總匯新報》,1909年2月8日詞苑版。

        [15]《總匯新報》,1909年6月24日詞界版。

        [16]《振南報》, 1915年4月30日文苑版。

        Title:

        A Trans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aporean Chinese Classic Style Poetry

        猜你喜歡
        舊體詩南洋華文
        老舍的舊體詩
        中華詩詞(2022年8期)2022-12-31 07:39:36
        重返舊體詩世界的魯迅
        中華詩詞(2022年4期)2022-12-31 06:22:18
        紐約“東村”的南洋菜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7:16
        “和而不同”的華文教育
        華人時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28
        南洋愛國華僑三領袖的赤子情
        華人時刊(2021年13期)2021-11-27 09:18:54
        舊體詩詞的現(xiàn)代走向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2
        華文教育中的漢字文化教育
        華文智慧教學探索
        民國南洋華僑文獻出版熱及“南洋”觀辨析
        浙江南洋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熟妇| 懂色av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韩国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 国产一区资源在线播放| 国产毛多水多高潮高清|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隔壁人妻欲求不满中文字幕 | 厕所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四虎影在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 女的把腿张开男的猛戳出浆| 精品久久免费国产乱色也| 日本欧美大码a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 午夜内射中出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又爽又粗又猛又黄| 伊人大杳焦在线| 法国啄木乌av片在线播放|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 国产日产桃色精品久久久|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激烈网站 | 91九色老熟女免费资源|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仙女白丝jk小脚夹得我好爽| 丰满老熟女性生活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播放| 日本av第一区第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