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秀芳+安娜
摘 要 目的:了解中山社區(qū)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檢出情況,為防治提供依據(jù)。方法:2012年對3 474名60歲以上老年居民進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檢查,其中男性1 400名(占40.30%),女性2 074名(占59.70%)。分析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發(fā)生情況。結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檢出率分別為40.50%、12.87%、55.96%和31.23%。女性高血脂和脂肪肝檢出率均高于男性;脂肪肝的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體檢者中有1種異常者占44.19%,4種異常占3.04%。結論:中山社區(qū)老年居民慢性病癥檢出率較高,應采取防治措施。
關鍵詞 老年人 高血壓 高血糖 高血脂 脂肪肝 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R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0-0057-03
對本社區(qū)2012年老年人群體檢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簡稱“三高”),及脂肪肝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對象與方法
對象
2012年上海市松江區(qū)中山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從地區(qū)體檢管理中心數(shù)據(jù)庫中收集本社區(qū)戶籍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體檢者3 474名,其中男性1 400名(40.30%),女性2 074名(59.70%);平均年齡(68.39±6.78)歲。
研究方法
采用全自動血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膽固醇氯化酶法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檢測甘油三脂(TG)。脂肪肝檢查采用B超。血壓測量按WHO規(guī)定標準化法,在被測量者坐位靜息15 min后,用臺式汞柱袖帶血壓計測量其右上臂血壓。
高血壓判斷按2004年《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標準》;高脂血癥依據(jù)2005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 TG>1.69 mmol/L或TC>5.19 mmol/L;高血糖為空腹血糖≥6.1 mmol/L[1]。
結果
不同性別體檢者“三高”及脂肪肝檢出人數(shù)
體檢者高血壓分級
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為48.53%,高血壓檢出率為40.50%。其中男性正常高值血壓和高血壓的檢出率為90.36%,高于女性的88.14%,主要是60 ~64歲組。1 407名高血壓患者中,輕度高血壓患者1 085名(占77.11%),中度高血壓患者294名(占20.90%),重度高血壓患者28名(占1.99%)。男女不同級別高血壓患者構成比無顯著性差異(c2=0.50,P=0.78)。
體檢者高血脂分類
高血脂患者檢出率55.96%,其中單純TC高者占27.29%,單純TG高者占12.46%,兩者均高者占16.21%。女性高血脂患者的檢出率為63.40%,高于男性的44.93%(c2=115.87,P=0.00)。TC及TC和TG均為女性高于男性(c2=53.40,P=0.00;c2=54.40,P=0.00)。
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體檢者中“三高”及脂肪肝合并檢出人數(shù)
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均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2],同時合并多種異常時發(fā)生心腦疾病的危險更大,且諸多危險因素集于一體,協(xié)同作用遠大于單獨作用。趙月鳳等[2]對14 050名中原油田老人的體檢結果顯示,高血壓患病率為68.62%,高血糖為10.62%,高TC為34.62%,高TG為50.06%;TC和TG均高者為17.78%;“三高”者占5.50%。與其相比,本地區(qū)高血壓、“三高”、高TG的檢出率較低,而高血糖、高血脂、TC高的檢出率較高。兩地區(qū)的流行病學分析均顯示檢出率與年齡無明顯相關性。本次調(diào)查中女性的高血脂和“三高”的檢出率高于男性,與其調(diào)查結果相反。女性60歲以后高血脂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絕經(jīng)前后體內(nèi)激素水平改變有關。因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防治應根據(jù)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的特點進行。
本次調(diào)查中高血壓的檢出率為40.50%,低于劉愛東等[3]對中國部分省區(qū)的研究結果(48.2%),也低于程旻娜等[4]對上海市的研究結果。高血糖的檢出率12.87%,低于吳正等[5]研究的18.61%。也低于殷應傳等[6]對合肥某社區(qū)的研究結果。高血脂的檢出率為55.96%,高于黃麗萍等[7]研究的47.08%。體檢者中脂肪肝的檢出率為31.23%,高于龔濤等[8]研究的25.89%,但脂肪肝的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這一趨勢是相一致的。調(diào)查結果不同,原因可能與不同地區(qū)的人群患病率不同,也可能與不同地區(qū)的年齡結構及生活方式不同有關。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早期多數(shù)都沒有臨床癥狀,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逐漸性的,這也是很多人不重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重要原因,但其是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并發(fā)癥,致殘、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病[9]。本調(diào)查的結果不容樂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鄭穎. 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實施社區(qū)規(guī)范管理效果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1, 14(6): 1943-1945.
趙月鳳, 石福榮, 江風榮, 等. 14 050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分析[J]. 山東醫(yī)藥, 2009, 49(3): 89.
劉愛東, 李劍虹, 米生權. 1997-2009年中國部分省區(qū)成人高血壓流行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 2012, 28(12): 991-995.
程旻娜, 徐繼英, 姚海宏, 等. 2010年上海市15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流行現(xiàn)狀[J]. 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 2012, 29(6): 339-342.
吳正. 某高校教職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檢出情況分析[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3, 40(3): 515-516.
殷應傳, 余本富, 梅周, 等. 合肥某社區(qū)40歲以上人群糖代謝異常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 安徽醫(yī)藥, 2013, 17(4): 592-594.
黃麗萍, 趙滿, 馬亞軍, 等. 北京市社區(qū)老年居民代謝異?,F(xiàn)況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27): 3099-3102.
龔濤, 冉亮, 鄧學潔, 等. 重慶市4 364名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結果研究[J]. 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36(12): 1504-1509.
胡大一. 更新理念 轉換模式—應對心血管疾病流行趨勢的挑戰(zhàn)[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05, 85(26): 1803-1804.
(收稿日期:2014-03-03)endprint
摘 要 目的:了解中山社區(qū)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檢出情況,為防治提供依據(jù)。方法:2012年對3 474名60歲以上老年居民進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檢查,其中男性1 400名(占40.30%),女性2 074名(占59.70%)。分析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發(fā)生情況。結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檢出率分別為40.50%、12.87%、55.96%和31.23%。女性高血脂和脂肪肝檢出率均高于男性;脂肪肝的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體檢者中有1種異常者占44.19%,4種異常占3.04%。結論:中山社區(qū)老年居民慢性病癥檢出率較高,應采取防治措施。
關鍵詞 老年人 高血壓 高血糖 高血脂 脂肪肝 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R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0-0057-03
對本社區(qū)2012年老年人群體檢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簡稱“三高”),及脂肪肝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對象與方法
對象
2012年上海市松江區(qū)中山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從地區(qū)體檢管理中心數(shù)據(jù)庫中收集本社區(qū)戶籍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體檢者3 474名,其中男性1 400名(40.30%),女性2 074名(59.70%);平均年齡(68.39±6.78)歲。
研究方法
采用全自動血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膽固醇氯化酶法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檢測甘油三脂(TG)。脂肪肝檢查采用B超。血壓測量按WHO規(guī)定標準化法,在被測量者坐位靜息15 min后,用臺式汞柱袖帶血壓計測量其右上臂血壓。
高血壓判斷按2004年《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標準》;高脂血癥依據(jù)2005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 TG>1.69 mmol/L或TC>5.19 mmol/L;高血糖為空腹血糖≥6.1 mmol/L[1]。
結果
不同性別體檢者“三高”及脂肪肝檢出人數(shù)
體檢者高血壓分級
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為48.53%,高血壓檢出率為40.50%。其中男性正常高值血壓和高血壓的檢出率為90.36%,高于女性的88.14%,主要是60 ~64歲組。1 407名高血壓患者中,輕度高血壓患者1 085名(占77.11%),中度高血壓患者294名(占20.90%),重度高血壓患者28名(占1.99%)。男女不同級別高血壓患者構成比無顯著性差異(c2=0.50,P=0.78)。
體檢者高血脂分類
高血脂患者檢出率55.96%,其中單純TC高者占27.29%,單純TG高者占12.46%,兩者均高者占16.21%。女性高血脂患者的檢出率為63.40%,高于男性的44.93%(c2=115.87,P=0.00)。TC及TC和TG均為女性高于男性(c2=53.40,P=0.00;c2=54.40,P=0.00)。
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體檢者中“三高”及脂肪肝合并檢出人數(shù)
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均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2],同時合并多種異常時發(fā)生心腦疾病的危險更大,且諸多危險因素集于一體,協(xié)同作用遠大于單獨作用。趙月鳳等[2]對14 050名中原油田老人的體檢結果顯示,高血壓患病率為68.62%,高血糖為10.62%,高TC為34.62%,高TG為50.06%;TC和TG均高者為17.78%;“三高”者占5.50%。與其相比,本地區(qū)高血壓、“三高”、高TG的檢出率較低,而高血糖、高血脂、TC高的檢出率較高。兩地區(qū)的流行病學分析均顯示檢出率與年齡無明顯相關性。本次調(diào)查中女性的高血脂和“三高”的檢出率高于男性,與其調(diào)查結果相反。女性60歲以后高血脂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絕經(jīng)前后體內(nèi)激素水平改變有關。因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防治應根據(jù)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的特點進行。
本次調(diào)查中高血壓的檢出率為40.50%,低于劉愛東等[3]對中國部分省區(qū)的研究結果(48.2%),也低于程旻娜等[4]對上海市的研究結果。高血糖的檢出率12.87%,低于吳正等[5]研究的18.61%。也低于殷應傳等[6]對合肥某社區(qū)的研究結果。高血脂的檢出率為55.96%,高于黃麗萍等[7]研究的47.08%。體檢者中脂肪肝的檢出率為31.23%,高于龔濤等[8]研究的25.89%,但脂肪肝的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這一趨勢是相一致的。調(diào)查結果不同,原因可能與不同地區(qū)的人群患病率不同,也可能與不同地區(qū)的年齡結構及生活方式不同有關。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早期多數(shù)都沒有臨床癥狀,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逐漸性的,這也是很多人不重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重要原因,但其是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并發(fā)癥,致殘、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病[9]。本調(diào)查的結果不容樂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鄭穎. 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實施社區(qū)規(guī)范管理效果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1, 14(6): 1943-1945.
趙月鳳, 石福榮, 江風榮, 等. 14 050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分析[J]. 山東醫(yī)藥, 2009, 49(3): 89.
劉愛東, 李劍虹, 米生權. 1997-2009年中國部分省區(qū)成人高血壓流行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 2012, 28(12): 991-995.
程旻娜, 徐繼英, 姚海宏, 等. 2010年上海市15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流行現(xiàn)狀[J]. 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 2012, 29(6): 339-342.
吳正. 某高校教職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檢出情況分析[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3, 40(3): 515-516.
殷應傳, 余本富, 梅周, 等. 合肥某社區(qū)40歲以上人群糖代謝異?;疾∏闆r及相關因素研究[J]. 安徽醫(yī)藥, 2013, 17(4): 592-594.
黃麗萍, 趙滿, 馬亞軍, 等. 北京市社區(qū)老年居民代謝異?,F(xiàn)況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27): 3099-3102.
龔濤, 冉亮, 鄧學潔, 等. 重慶市4 364名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結果研究[J]. 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36(12): 1504-1509.
胡大一. 更新理念 轉換模式—應對心血管疾病流行趨勢的挑戰(zhàn)[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05, 85(26): 1803-1804.
(收稿日期:2014-03-03)endprint
摘 要 目的:了解中山社區(qū)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檢出情況,為防治提供依據(jù)。方法:2012年對3 474名60歲以上老年居民進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檢查,其中男性1 400名(占40.30%),女性2 074名(占59.70%)。分析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發(fā)生情況。結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檢出率分別為40.50%、12.87%、55.96%和31.23%。女性高血脂和脂肪肝檢出率均高于男性;脂肪肝的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體檢者中有1種異常者占44.19%,4種異常占3.04%。結論:中山社區(qū)老年居民慢性病癥檢出率較高,應采取防治措施。
關鍵詞 老年人 高血壓 高血糖 高血脂 脂肪肝 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R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0-0057-03
對本社區(qū)2012年老年人群體檢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簡稱“三高”),及脂肪肝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對象與方法
對象
2012年上海市松江區(qū)中山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從地區(qū)體檢管理中心數(shù)據(jù)庫中收集本社區(qū)戶籍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體檢者3 474名,其中男性1 400名(40.30%),女性2 074名(59.70%);平均年齡(68.39±6.78)歲。
研究方法
采用全自動血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膽固醇氯化酶法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檢測甘油三脂(TG)。脂肪肝檢查采用B超。血壓測量按WHO規(guī)定標準化法,在被測量者坐位靜息15 min后,用臺式汞柱袖帶血壓計測量其右上臂血壓。
高血壓判斷按2004年《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標準》;高脂血癥依據(jù)2005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 TG>1.69 mmol/L或TC>5.19 mmol/L;高血糖為空腹血糖≥6.1 mmol/L[1]。
結果
不同性別體檢者“三高”及脂肪肝檢出人數(shù)
體檢者高血壓分級
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為48.53%,高血壓檢出率為40.50%。其中男性正常高值血壓和高血壓的檢出率為90.36%,高于女性的88.14%,主要是60 ~64歲組。1 407名高血壓患者中,輕度高血壓患者1 085名(占77.11%),中度高血壓患者294名(占20.90%),重度高血壓患者28名(占1.99%)。男女不同級別高血壓患者構成比無顯著性差異(c2=0.50,P=0.78)。
體檢者高血脂分類
高血脂患者檢出率55.96%,其中單純TC高者占27.29%,單純TG高者占12.46%,兩者均高者占16.21%。女性高血脂患者的檢出率為63.40%,高于男性的44.93%(c2=115.87,P=0.00)。TC及TC和TG均為女性高于男性(c2=53.40,P=0.00;c2=54.40,P=0.00)。
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體檢者中“三高”及脂肪肝合并檢出人數(shù)
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均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2],同時合并多種異常時發(fā)生心腦疾病的危險更大,且諸多危險因素集于一體,協(xié)同作用遠大于單獨作用。趙月鳳等[2]對14 050名中原油田老人的體檢結果顯示,高血壓患病率為68.62%,高血糖為10.62%,高TC為34.62%,高TG為50.06%;TC和TG均高者為17.78%;“三高”者占5.50%。與其相比,本地區(qū)高血壓、“三高”、高TG的檢出率較低,而高血糖、高血脂、TC高的檢出率較高。兩地區(qū)的流行病學分析均顯示檢出率與年齡無明顯相關性。本次調(diào)查中女性的高血脂和“三高”的檢出率高于男性,與其調(diào)查結果相反。女性60歲以后高血脂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絕經(jīng)前后體內(nèi)激素水平改變有關。因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防治應根據(jù)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的特點進行。
本次調(diào)查中高血壓的檢出率為40.50%,低于劉愛東等[3]對中國部分省區(qū)的研究結果(48.2%),也低于程旻娜等[4]對上海市的研究結果。高血糖的檢出率12.87%,低于吳正等[5]研究的18.61%。也低于殷應傳等[6]對合肥某社區(qū)的研究結果。高血脂的檢出率為55.96%,高于黃麗萍等[7]研究的47.08%。體檢者中脂肪肝的檢出率為31.23%,高于龔濤等[8]研究的25.89%,但脂肪肝的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這一趨勢是相一致的。調(diào)查結果不同,原因可能與不同地區(qū)的人群患病率不同,也可能與不同地區(qū)的年齡結構及生活方式不同有關。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早期多數(shù)都沒有臨床癥狀,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逐漸性的,這也是很多人不重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重要原因,但其是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并發(fā)癥,致殘、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病[9]。本調(diào)查的結果不容樂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鄭穎. 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實施社區(qū)規(guī)范管理效果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1, 14(6): 1943-1945.
趙月鳳, 石福榮, 江風榮, 等. 14 050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分析[J]. 山東醫(yī)藥, 2009, 49(3): 89.
劉愛東, 李劍虹, 米生權. 1997-2009年中國部分省區(qū)成人高血壓流行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 2012, 28(12): 991-995.
程旻娜, 徐繼英, 姚海宏, 等. 2010年上海市15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流行現(xiàn)狀[J]. 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 2012, 29(6): 339-342.
吳正. 某高校教職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檢出情況分析[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3, 40(3): 515-516.
殷應傳, 余本富, 梅周, 等. 合肥某社區(qū)40歲以上人群糖代謝異?;疾∏闆r及相關因素研究[J]. 安徽醫(yī)藥, 2013, 17(4): 592-594.
黃麗萍, 趙滿, 馬亞軍, 等. 北京市社區(qū)老年居民代謝異常現(xiàn)況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27): 3099-3102.
龔濤, 冉亮, 鄧學潔, 等. 重慶市4 364名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結果研究[J]. 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36(12): 1504-1509.
胡大一. 更新理念 轉換模式—應對心血管疾病流行趨勢的挑戰(zhàn)[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05, 85(26): 1803-1804.
(收稿日期:2014-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