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齊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說”?!罢f”的藝術,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使“說”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和感染性。好話待人暖,惡語使人寒。班主任在用語言教育學生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多一份尊重,少一份專制
據(jù)說南風和北風比威力,南北二風約定,誰先把行人身上的衣服吹掉誰就勝利。北風一陣肆虐,結果行人把身上的衣服裹得更緊了,而南風則是緩緩吹過,感覺像春風,讓人感覺有春天的氣息,行人于是脫掉了外套。
要達到教育目的,并不一定要正面進攻,不同的方式達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有些事是需要變通的,簡單粗暴是達不到目的的。教師在教育中首先應把學生當成平等的一方,充分尊重學生。改變那種始終采用居高臨下式的“要怎樣”、“必須怎樣”和“不要怎樣”的生硬指令性語言傳輸信息。例如:有一個學生上午沒有到校上課,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你劈頭就說:“你無故曠課是要處分的。”學生對答道:“我生病了?!苯處熣f:“生病必須有醫(yī)院證明,你明天必須將病假單交上來,不然就是曠課?!边@樣說,也許能壓服學生一時,但不能從思想上解決問題,更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以致學生繼續(xù)出現(xiàn)類似情況。如果將上面的問話換一種方式:“這位同學,今天上午你沒有上課,有沒有什么特殊原因,老師很著急。”學生回答:“老師對不起,我生病了,沒有來得及給你請假?!苯處熽P切地說:“以后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你是否還需要在家休息幾天?!睂W生說:“老師,我以后注意要先請假。”幾句話,學生就會感受到教師的關愛。由此可見,不同的談話方式,效果截然不同。
蘇霍姆林斯基說:“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難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實踐在他們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處于這個年齡期的人,就其本性來說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們的?!?/p>
二、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說教
一位哲學家把弟子們帶到曠野之中上最后一堂課。哲學家問道:“這曠野上長滿了雜草,現(xiàn)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這些雜草?”一個弟子說:“老師,只要用鏟子就夠了?!绷硪粋€弟子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辦法?!钡谌齻€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钡谒膫€弟子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一年后,弟子們走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不再雜草叢生,而變成了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弟子們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師的教誨:要想除掉土地上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
高僧說要除掉雜草,最好的方法是種上莊稼,老師要做的就是在學生的心里種上“莊稼”。我班有一個學生初入校時經常曠課,我發(fā)現(xiàn)后,把他叫到辦公室,他秉持“我就這樣,你能把我怎么樣”的姿態(tài)。見他已做好了“刀槍不”的準備,我面帶微笑地說:“你們這個年齡階段不可能不犯錯誤,如果不犯錯誤,那就不是‘人,而是‘神了?”那個學生聽后一愣,顯然出乎意料。我接著講:“人不可能不犯錯誤,我原諒你這次的錯誤。”學生愕然了,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我。我話鋒一轉:“但我絕不允許你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你愿意改正,那你就回去吧!”過了幾天該學生主動找到我,說:“老師,我以為上次迎接我的將是一場‘暴風雨,我已經做好了挨訓的準備,可你卻沒有責備我。謝謝你給我一次改正的機會,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從此,這名學生再沒有曠過一堂課。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處罰更強烈!”
三、多一份賞識,少一份責備
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果”的故事很有名,當他發(fā)現(xiàn)學生王友用泥塊砸?guī)讉€同學時,他先制止了他,并沒有立即批評他,而且后來獎勵了他四塊糖果。陶先生把第一塊糖果獎給王友時說:“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豹劦诙K糖果時說:“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豹劦谌龎K糖果時說:“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學生,這說明你很正直?!豹劦谒膲K糖果時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勵你一塊糖果。”如果陶先生當時大聲訓斥:“你為什么用泥塊砸人?難道你不知道這是違反校規(guī)的嗎?”也許就沒有后面王友愧疚地哭了。
每個學生都有缺點和錯誤,但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聽表揚話,不愿意聽批評話,甚至一聽批評就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我們如果用贊揚代替批評其不足,效果就會更好。例如:職業(yè)中學的學生學習自覺性相對來說差一些,做作業(yè)的態(tài)度不正確。我班一名學生每次作業(yè)雖然能及時上交,但字體潦草。如果直截了當?shù)刂赋觥澳氵@樣的字只有你自己看得清楚”之類,這樣可能導致他更差,甚至不交作業(yè)。我采用的方式是:每次批改他作業(yè)時,都會打一個“優(yōu)+良”。幾次過去以后,學生問我:“老師,為什么我的作業(yè)等次和別人不一樣呢?”我面帶微笑地告訴他:老師很欣賞你總是能及時把作業(yè)交上來,沒有拖過一次。很好,就憑你做作業(yè)的態(tài)度你當然應該得到“優(yōu)”。至于“良”?學生立即表態(tài):“老師,我知道了,看我的行動吧?!惫唬淖鳂I(yè)一次比一次好了。我在班級中對這名學生的進步及時表揚,結果我們班做作業(yè)的積極性及態(tài)度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贊賞是對他人行為的一種鼓勵和肯定,語言的作用顯而易見,在我們真誠地贊揚學生時,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顯示出友好合作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熱情。
詩人但丁指出:“語言作為工具,對于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最好的思想。”班主任要做到以言動心,首先要懂得學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藝術。針對學生的思想脈搏和心理特點說話,可引起學生思考,打動學生心靈,同時,在“說”時還必須善于控制和調節(jié)感情,切忌動輒發(fā)火。因為語言是最危險的武器,刀劍刺的傷口要比語言刺的傷口容易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