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琢
從北京坐城際動車到天津,下了火車,擁擠的人群、喧鬧的店鋪,高速運轉(zhuǎn)的天津,迎接著八方來客,儼然一副繁忙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起碼表面看來是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強盛繁榮的外表下,有著怎樣豐富的內(nèi)涵與不絕綿延的柔情呢?我想。
進入城區(qū),有些吃驚。印象中的北方城市不是漫天黃沙,干旱缺水,就是有一條黃河穿城而過或繞城而過,渾濁的黃水滾滾奔騰,彰顯這個城市的堅毅與滄桑。而眼前的天津,卻是由一條名叫海河的河流貫穿,河面上碧波蕩漾,鮮活了整座城市。有了河,所以有了河兩岸的繁華樓宇;有了河,所以有了許多座連通兩岸的橋梁;有了河,所以有了依河而生、世代繁衍生息的人。海河是天津的主動脈,流淌著滋養(yǎng)這座城的血液。
天津的橋令人印象深刻,多,而且各具姿態(tài),富有靈氣。白天,我坐出租車在城里穿梭,并未發(fā)覺腳下的路有什么異樣之感。當夜幕降臨,我坐上海河游覽船從一座座橋下鉆過時,才發(fā)現(xiàn),白天經(jīng)過的路是由眼前的橋一段一段連接起來的。而這些橋又多么的美?。∫蛔鶚?,上面雕刻了許多石獅子,數(shù)量和形態(tài)都能和盧溝橋媲美。一座橋,仿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筑風格,橋的兩端、路的兩旁立著四根柱子,上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蒼龍、朱雀、白虎、玄武。一座橋,是當年解放天津時解放軍走過的,兩路軍隊在橋上勝利會師……這些造型各異的橋,有著自己的個性,有著自己的故事,豐富著天津這座古城。橋,是天津的經(jīng)脈與骨骼,也是天津成長的符號。
天津人,熱情得叫我感動。記得我們乘坐出租車去天津古建筑保存極好的五大道,開車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師傅,十幾分鐘的車程,談興甚濃的他,告訴我們天津的變化,介紹各個景點的特色,發(fā)表他的感言與建言。臨分別時,師傅無比自豪地對我們說:你們覺得天津好,我作為天津人也很自豪。我們都坐在他后面,沒能看清他的面孔表情,但他的熱情已感染了我們,分明讓我們看到他的一字一句都是從他幸福上拉的嘴角中流露出來的。我們在車站向售貨員問路,那位勤勞誠懇的大媽,放下手頭的工作,給我們指路;怕我們聽不懂方言,又努力地用憋腳的天津普通話連比帶劃地指了一次又一次……幾天來,在這里遇到了善良的天津人、熱情的天津人、樂觀幸福的天津人,他們是天津強健的肌體。
天津,作為一座古城,更是不能將歷史與文化從這座城中抽離出來。倘若失去了歷史文化,狗不理包子的鮮香還嘗得到嗎?泥人張的精美泥人還頎賞得到嗎?爽快豪邁的天津話還聽得到嗎?天津這座城還能叫天津嗎?它們是天津的靈魂。
一座城如一個人,天津是一位可用“健康長壽”來形容的長者,他的慈愛、淵博、謙和,使人們不自覺地愛上他、尊重他。愿他青春煥發(fā),活力常在。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高一(5)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