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雄
60多年前的英國參議院,曾發(fā)生過一起彈劾丘吉爾首相的風波,原因是作為首相的丘吉爾,不但當時故意隱瞞了德軍將對考文垂市進行毀滅性轟炸的信息,反而發(fā)布了動員市民緊急疏散躲避地震的錯誤命令,結(jié)果導致600多名市民在德機的地毯式轟炸中喪生。為此戰(zhàn)后議員們對嚴重失職的丘吉爾進行了毫不留情的彈劾。
蹊蹺的是彈劾活動剛掀起就無緣無故地偃旗息鼓了,再也沒有聲息,丘吉爾繼續(xù)留任首相。這場彈劾首相未遂的風波就此成了一個隱藏了長達60多年跨世紀之謎。直到21世紀的今天才由英國國家情報局解密。英國報告文學作家邁克爾撰寫了一篇真實的報道,披露了這個彈劾首相未遂的謎底。從而使所有關心與熟悉這段歷史的人們,對丘吉爾首相更加欽佩與崇敬了。更有那些白發(fā)蒼蒼的當事人扶老攜弱來到丘吉爾的墳墓前,痛哭流涕地懺悔自己冤枉了丘吉爾這么久……
這是一段怎樣的往事呢?
“夜鶯溫情曲”
1940年11月12日晚,英國諜報人員將一份破譯的電報急急地送給了首相丘吉爾。丘吉爾接過電報后飛速地看了一遍,不由嚇了一大跳。電文告知:48小時內(nèi)德國飛機將空襲英國城市考文垂,行動計劃代號為“夜鶯溫情曲”。
“夜鶯溫情曲”計劃是希特勒自以為得意的計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希特勒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苦心研制出來了一臺名為“英尼格瑪”的密碼機。這臺密碼機能隨意組合字母,無限度加密,而且還能一天一換,絕對不會失誤與重復。為此希特勒非常得意,他曾不止一次對部下們夸下海口,這世界上除了德國的那幾位發(fā)明者與使用者,誰也無法破譯它。
事實確也如此,自從德國軍隊有了這臺“英尼格瑪”后更囂張了,他們發(fā)布的密碼誰也無法破譯,所以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發(fā)布命令,讓他們的一個又一個屠殺掠奪他國的計劃隨著電波在空中飛揚。
但是丘吉爾決非庸碌之輩,他不肯任希特勒宰割。他組織本領高強的間諜于1939年8月間搞到了一臺“英尼格碼”密碼機后,就立即組織了一支英國軍事科學家們組成的萬人研究大軍,沒日沒夜地輪流忙碌,專門破譯它的密碼。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后英國的專家終于破譯出了“英尼格瑪”電報。從此英國皇家空軍扭轉(zhuǎn)了處處被動挨打的局面。他們往往根據(jù)準確的情報主動出擊有的放矢,迎頭痛擊德國的空軍,致使德國空軍損失慘重。
多次失敗使希特勒懷疑是否他那視為掌上明珠的“英尼格瑪”密碼機泄密了,為此他決定布置一次空襲作試驗一探虛實。如果這次行動再次遭到英軍的有準備的反擊,則說明英軍確已掌握了“英尼格瑪”密碼機的密碼,急需立即研制更新的密碼機。
希特勒把這次試探性的空襲行動取了個“夜鶯溫情曲”的代號……
被希特勒猜中,果然當他的“夜鶯溫情曲”的行動計劃變成電波發(fā)向德空軍基地的同時,英國諜報人員也立即截獲并破譯了這可怕的屠殺令,擺放到了丘吉爾的辦公桌上。
將計就計
面對案頭上的“夜鶯溫情曲”,丘吉爾的心在顫抖,他跌坐在沙發(fā)里,叉開五指用力按揉著太陽穴,心中充滿了劇烈的矛盾。他心明如鏡,保護了考文垂便等于告訴希特勒“英尼格瑪”已經(jīng)被破譯;不保護更不行,這座美麗的城市很可能會被德軍戰(zhàn)機夷為一片廢墟。怎么辦?怎么辦?如何既能粉碎希特勒的陰謀又能避免敵機的轟炸?如何保護整個考文垂近十萬市民的生命?
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痛苦的抉擇,丘吉爾終于想到了一條兩全其美的不是計策的計策。丘吉爾無可奈何地長嘆口氣,決定為了整個大戰(zhàn)的利益,更為了整個大英帝國的利益,作出了將計就計丟卒保車的決定。
決定一旦作出,丘吉爾就跳了起來,立即調(diào)動整整一個師的兵力飛奔考文垂市,然后像水一樣地滲入到整個考文垂市中,與那里的所有地方武裝一起夜以繼日,挨家逐戶叩開市民的家門,不厭其煩地向市民宣布:據(jù)可靠預測,考文垂在近兩天內(nèi)將面臨一場毀滅性的地震,請所有市民立即撤離考文垂,暫時到其他地方躲避一下,等這場可怕的地震一過再重回家園。
然而還是留下了遺憾,盡管將士們會同考文垂的地方武裝民兵們一戶不漏、挨家逐戶地進行了通知,但還是有不少故土難離、怕麻煩的市民,以及一些自以為能躲避地震的人,哪怕上門動員的將士們說破了嘴皮,就是不配合不服從,留在了考文垂市中。其中一部分人劃著自家的船到了湖泊中,在那里安了一個臨時的家。他們認為在那寬闊的湖泊中,縱然是十級地震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命安全的。等大地一停止擅抖,他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里回到自己的家中。
有人會問,丘吉爾既然派出了那么多的人挨家逐戶地上門通知,那為何不說實情呢?因為只有說出實情市民們才會積極配合、主動撤離家園,躲得遠遠的。
其實這就是當時丘吉爾接到那紙密碼后左右為難的地方,也是后來丘吉爾差點被議員們彈劾的關鍵之處。
沒日沒夜的挨門逐戶的通知,整整折騰了兩天一夜,直到“夜鶯溫情曲”即將行動前的一個小時,軍人們才最后撤離了考文垂市。果然軍人們剛一撤出考文垂,大批的德軍轟炸機像烏云似的席卷而來,一路上無任何阻攔,如入無人之境,怪叫著光臨了考文垂上空,炸彈像冰雹一樣從空中甩下,砸落在考文垂城市上。一陣持續(xù)10小時的狂轟濫炸,考文垂到處濃煙翻卷,火光沖天。五萬戶住房被炸成了廢墟堆。
幸好十多萬市民撤離得及時,所以才幸免于難。但還是有600多位市民喪生于烈焰火海之中。這600多人就是不肯聽取軍人的疏導,懷著僥幸心理留下來的,其中400多人是在船舶中喪生的。
彈劾未遂
考文垂市的毀滅,使希特勒徹底解除了疑慮,原來英國人還是睜眼瞎,他們根本沒有破譯我們神奇無窮的密碼,“英尼格瑪”仍然天下無敵。
殊不知,希特勒高興得太早了,他還是中了丘吉爾英明的計策??嘉拇钩鞘猩峡盏南鯚熯€沒散盡,丘吉爾已在首相會議室里緊鑼密鼓地親手策劃一場聲勢浩大的正義反擊。在發(fā)起正義還擊的命令時,丘吉爾激動地拍案而起:“既然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接下來我們就要把‘秘密武器用在刀口上,給法西斯強盜們以重創(chuàng)。這就是中國人的那句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p>
于是,轟動世界的阿拉曼戰(zhàn)役打響了。
阿拉曼戰(zhàn)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著名戰(zhàn)役。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區(qū),英國第八集團軍在蒙哥馬利指揮下對隆美爾統(tǒng)率的德、意聯(lián)軍“非洲軍團”發(fā)起突然攻擊,激戰(zhàn)13天,英國軍隊在此給德意法西斯軍隊以沉重打擊,英軍陣亡將士達7000多人,而德意軍傷亡及被俘人數(shù)近6萬,500輛德軍坦克成了英軍的戰(zhàn)利品。這場出色的戰(zhàn)役迫使德、意軍退到突尼斯邊境。英軍以勝利告終,扭轉(zhuǎn)了北非戰(zhàn)爭的格局,成為法西斯軍隊在北非覆滅的開端。
阿拉曼戰(zhàn)役是北非戰(zhàn)局的轉(zhuǎn)折點,此后德意法西斯軍隊開始在北非地區(qū)節(jié)節(jié)敗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丘吉爾和指揮官都清楚,在戰(zhàn)役拉開帷幕的第一天,這德國人發(fā)明的“英尼格瑪”便發(fā)揮了重要而又關鍵的作用,使德軍陷入了時時被動挨打的困境。德軍指揮官隆美爾與希特勒之間的每一份絕密的電報,都及時地被英國方面所破譯,甚至英軍指揮官蒙哥馬利要比德軍先看到秘密電文。
這場涉及北非戰(zhàn)局成敗的戰(zhàn)役勝利了,但勝利的秘訣也隨之公開了。當人們知道這制勝的秘訣竟是丘吉爾早在德軍轟炸考文垂市就已掌握了的消息后,這絕大多數(shù)的人們乃至參議員們都憤怒了,尤其是那600多個喪生于這場“夜鶯溫情曲”中的家屬與親友,更是怒不可遏,一致上書參議院強烈要求彈劾嚴重失職的丘吉爾,讓他馬上下臺。
英國最高層當然知道這個秘密,彈劾自然沒有成功。
但當時為了國家的利益和未來軍事的需要,英國所有的媒體乃至軍界都沒有把丘吉爾這個秘密決策公開,而是根據(jù)國家情報局的規(guī)定把它列為了國家一級機密。
直到60年后的今天這個英國國家一級機密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自然解密,公布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