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菲
[摘 要]中國和韓國都是非常重視禮儀的國家,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自“周公制禮樂”始,人們的生活開始邁向文明。從古代筵席中的禮制中便可看出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座次的安排到坐法,無不受著禮制的約束,違者就是非禮。雖說現(xiàn)在的人們對于很多禮節(jié)性的東西都遺忘了,但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定的禮節(jié)還是要繼續(xù)踐行并延續(xù)下去。下面將就中國和韓國這兩個重視禮儀的國家來進行比較,分析下重視飲食禮儀的意義和他們各自的特點。
[關鍵詞]飲食;禮儀;孝道
一、緒論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向來被稱為是“禮儀之邦”。“”禮是中國的文化標志,是歷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內容。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認為不學禮,無以立。在飲食文化中也非常注重禮儀,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和禮儀,由于各民族的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社會文化及飲食原料的不同,所以各個民族在飲食禮儀和飲食習慣方面會有明顯差異,所以無論是中國、韓國或是任何一個國家,對于飲食禮儀都有自己的追崇和傳承。而研究每一個國家的飲食禮儀,不僅僅是要從中看出這個國家的在飲食方面的尊崇,更能從中得出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格,從而分析出這個國家做事的一向原則,并推斷這個國家的施政綱領和未來發(fā)展。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文化中,“禮”是節(jié)制人們社會生活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鬃右暥Y儀為人區(qū)別與動物的主要標志,中國禮儀受儒家文化影響深厚。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每個朝代甚至每個地區(qū)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所以在研究中國文化禮儀的時候一定要分時期分地域的研究。但是由于中國歷史悠久并且地域遼闊,所以要想系統(tǒng)完善的研究中國飲食禮儀還需要大批量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儒學對韓國禮儀的影響很深,《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記載小獸林王二年(372年)高句麗“立太學,教育子弟”。由此可見,韓國自古就崇尚儒家文化。韓國人把儒學思想滲透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形成了韓式文化,這與社會對于禮儀教育的重視是不可分割的。近年來韓國受到西方國家開放思想的影響,將自由、民主的思想融入到國民素質教育中,禮儀教育也顯得生機勃勃。
三、“食禮”
“食禮”即飲食禮儀,又可叫做飲食禮制、禮節(jié)。在古時,對于禮節(jié)非常重視,每個階級每個輩分的一言一行都有規(guī)制。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據《禮記禮運》記載:“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在古代對于禮節(jié)有法律強制性的規(guī)定,尤其是皇家飲食禮儀和諸侯飲食禮儀,如若做的不合禮制或是越禮,將受到的不只是道德譴責。而現(xiàn)代,人類更加重視對于精神的追求,在飲食時也得注意。
四、中國飲食禮儀
中國飲食禮儀實行最嚴格也是最完善的時期是古代。依古文記載,中國古代的飲食禮儀是在周朝形成的,并通過時代的沉淀逐漸成形。要求貴賤有等、長幼有序,貧富貴賤都是有序的進行,逾越禮制就是大不敬。所以在中國,禮儀就是等級制的象征。
在就餐時,從座位中可看出等級尊卑。在一般禮儀中,古人以右為尊,如“右姓”“右族”即指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右職即指要職。但在日常起居中(包括筵席活動)則是以左為尊,“虛左以待”便是這個意思。雖然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這些帶有等級色彩的餐桌禮儀有了一些變化,對于很多文化有了自己的取舍,也吸收了一些西方國家習慣,形成現(xiàn)在所謂的“酒桌文化”。但在現(xiàn)代文化中座次依然是飲食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座次禮儀
入座時一定要讓客人先入坐再請長者入座,一般面向門的位置為上座,這個位置一般是最尊貴的客人或需要買單的人坐的位置,不過為了不讓客人感覺到太大的拘謹和壓力,一般都是邀請人坐主座,又稱主陪,如果是家宴便是最尊長的老人坐主位。主座右手的位置是第二重要的位置,左手位置為次重要的客人。當然也會尊重女士優(yōu)先的原則來安排座位。入座時一定要輕柔,不可做出太大響動。
(二)就餐禮儀
中餐在上菜時有一定的順序,遵循著先冷后熱、先咸后甜、先濃后淡的原則。而且主菜一定要是偶數(shù)才吉利。一般都會有魚這道菜,而魚頭要對著主人或是尊貴的客人(也有地方是魚腹部對著最重要的人物)。第一筷一般也會讓主人或是最尊貴的客人來首先動,之后大家才一起吃。當然在吃飯之前主人必須有個開場白,也就是提酒辭。
在就餐時會先菜后飯最后湯,當然這也是上菜時的順序。夾菜的時候不可太多,不然會顯得很粗俗,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切記不可發(fā)出聲響。在和別人聊天時嘴里不要含有食物,也不可用筷子直指別人,筷子也不能直直的插在米飯中,因為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這樣。
五、韓國飲食禮儀
韓國也是一個重禮儀的國家,孩子在入學前會由父母帶領學會《四字小學》,其意義相當于中國的《三字經》。其中寫到“與我飲食,跪而受之。器有飲食,不與勿食。若得美味,歸獻父母”。可以看的出“孝道”在韓國受到了非常強烈的追崇。而這在韓國的禮儀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韓國古代在飲食方面也有自己的“食禮”,受中國影響,同樣堅持尊卑分明和長幼有序。據記載,在新羅時期韓國飲食禮儀已經較完善,并且也堅持以左為尊。到了現(xiàn)代由于受西方國家影響開始以右為上。但在韓國仍較好的保留著許多古代的禮制。
(一)入座禮儀
在韓國,許多地方還保留著在矮桌前就餐的習慣。這與中國不同,現(xiàn)代的中國人都會坐在椅子上就餐,只有在唐朝之前中國才拖鞋并盤膝而坐。而在韓國還依然延續(xù)著這樣一種傳統(tǒng),用餐時男女都盤腿而坐,且不可把腿伸直或是叉開。在長輩面前應跪在自己的腳底板上。若是在著韓服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
(二)就餐禮儀
在韓國就餐時與中國差別很大。在韓國就餐時不可端起碗,也不可用嘴去接觸飯碗,并且左手要藏在桌子下面不可露出。吃飯的順序是右手先拿起勺子,從泡菜中盛出一口湯喝完,在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后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便可以隨意吃東西。這與中國最后上湯的習慣很不相同。在韓國醬湯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道菜。
韓國對于喝酒也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敬酒人要用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并且在經過長輩的允許后才可敬酒,敬酒時要鞠躬并為長輩(上級)斟酒。敬酒時就只是敬酒,本人不可同飲,這與中國人端著酒杯敬酒并且先干為敬的思想是不一樣的。
六、中韓飲食禮儀中對孝道的詮釋
中韓兩國都有著悠久歷史,而且作為亞洲文明國家,中韓兩國對于禮儀和孝道都有著自己的理解。正所謂“百善孝為先”??鬃臃浅M瞥缧⒌?,并且強調“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礎上?!墩撜Z·為政》中寫到“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從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質。孝敬孝敬就是想孝就得尊敬,即尊敬長輩。在飲食中就要尊敬別人,要有禮儀。
“孝道”作為儒家文化的基石,在韓國的文化中也占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年俗是最好的證明,在正月初一時人們會參加祭祖,進行“茶禮”。“茶禮”在清晨舉行,儀式也很復雜,通常有“初獻”、“亞獻”、“終獻”三個祭祀形式,然后再由主祭者勸祖先和諸神進酒進食。這一系列的禮儀也是象征著韓國人對于孝道的遵守。
民以食為天,人不僅要吃還要吃出水平,吃出文化。這就自然而然的會有吃飯時的規(guī)矩,而這一規(guī)矩的建立就是人們內心對于“孝道”追求的最直白的表現(xiàn)。不論是座次的安排還是就餐時的禮儀,都是為了顯示飲食的禮儀是忠實于“孝”。
七、中韓飲食禮儀的不足點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兩個國家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沖擊。中國在這方面受影響較大。首先,人們現(xiàn)在就餐時所要求的正裝是“西”服,而不是漢服,在韓國對于韓服保留這一文化便凸顯出來。其次,在就餐時中國人過分強調排場,寧愿剩也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小氣。這就理解錯了餐飲禮儀的含義,在飲食中需要重視禮儀,但不是追求表面排場,而是追求精神文化,追求孝道。不過現(xiàn)在的“光盤行動”還是起到了正能量的作用。在韓國會較重視節(jié)儉,就餐時人們會盡量吃光用凈,這也是對于食物的尊敬。最后,是要講述韓國人吃飯速度過快。在韓國,由于其處于半島這樣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導致的習慣,人們做事較著急而引起吃飯過快,這絕對不利于身體的健康。
八、小結
用餐禮儀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并需要遵守的禮節(jié)。因為這也代表著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由于古時中韓兩國頻繁的交往,所以韓國在很多禮儀方面受到中國很大的影響。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兩個國家都有了自己的特點,但在以后越來越重視文明的時代潮流中,兩個國家一定要堅守住自己對于禮制的追求,并在世界這個大的飲食禮儀中留下美麗的篇章。
參考文獻:
[1]賈莉娜.中韓飲食文化對比[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2]舒暢.跨文化視閾下中韓餐桌禮儀文化的比較研究[J].大家,2012.
[3]姜坤,潘麗麗.淺談中韓食事禮節(jié)[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8-11,下期.
[4]劉一雙.從飲食文化看人的性格——以中、日、韓三國為主[J].西南大學學報,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