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波+張培陽
摘 要:本文分析了框架結構中混凝土空心磚或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體及粉刷工程中產(chǎn)生裂縫的原因,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對提高施工質量有一定指導作用。
關鍵詞:開裂原因;預防措施
一、填充墻及粉刷裂縫產(chǎn)生原因。
(一)砌塊原因
1.砌塊本身濕脹干縮。隨著原材料養(yǎng)護方式和存放條件及時間的不同,在不同含水率時膨脹和收縮值各異,其值大小,是砌體是否產(chǎn)生裂縫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濕脹干縮引起變形產(chǎn)生的應力超過砌塊與砂漿間的粘結力或砌塊的抗拉強度,使墻體本身產(chǎn)生裂縫。
2鋼筋混凝土與砌塊兩種不同材料界質由于溫度變化造成的界面收縮開裂。
3.不同批次的砌塊強度等級和干密度不同,施工中造成混合施工的可能造成墻體裂縫。
4.混凝土砌塊出廠時效不足,進場即投入使用。砌塊或砂漿強度等級強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或斷磚上墻,影響砌體強度而出現(xiàn)裂縫。
(二)砌筑工藝原因
1.砌塊填充墻與混凝土結構的拉結未嚴格按構造要求設置,未形成可靠拉結和有效約束。
2.砌筑時一次砌筑較高或砌到梁底時沒有停置時間,讓其自然徐變沉降收縮;建筑地基發(fā)生不均勻沉降時,在局部沉陷處基坑及主體結構支承減弱,產(chǎn)生的徐變,使的砌體產(chǎn)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當這種附加力超過了砌體的承載力后,砌體上便會出現(xiàn)裂縫。尤其是120mm厚墻體,更容易發(fā)生砌體砌筑砂漿過分受力而呈現(xiàn)破壞態(tài)勢失去粘結力,造成后期開裂。
3.砌筑時錯縫搭接不符合要求,形成豎向通縫;與墻柱拉結不到位或未按有關規(guī)定設置構造柱、抗裂柱;砌體灰縫不飽滿,減弱了砌體抗壓、抗剪、抗拉的能力,易導致裂縫的產(chǎn)生。
4.砌筑砂漿達不到設計要求,施工現(xiàn)場管理不到位,砂的含泥量過大,隨意摻加有機塑化劑,配量計量把握不準,砂漿存放時間過大,造成砂漿現(xiàn)場強度的離散性較大,使實際砂漿強度不足,耐久性降低,從而使砌體的受力性能得不到保證。
(三)粉刷工藝原因
1.追求進度。混凝土砌體砌筑完成后馬上進行表面粉刷,其出現(xiàn)表面裂縫的概率比砌筑完成后靜置一段時間干燥后再進行粉刷大很多。
2.填充墻砌體抹灰時未嚴格按設計要求對基層進行處理。
3.墻體預留施工洞口,新開管線槽等未按要求進行填補處理,引起局部開裂。
4.抹灰或成活工序控制不嚴,部分墻面一次抹灰過厚,抹灰層總厚度過大,引起抹灰層開裂。
二、常見裂縫出現(xiàn)的形成和部位
根據(jù)觀察,大部分裂縫出現(xiàn)在內(nèi)墻填充墻上,主要為八字形裂縫、沿灰縫45°的階梯狀裂縫,還有部分豎向和水平裂縫出現(xiàn)在剪力墻和梁與內(nèi)墻填充墻交界處,產(chǎn)生原因較復雜。原有施工洞處理不當形成的裂縫,抹灰層龜裂紋和電線管槽抹灰層裂縫更是無規(guī)則。裂縫寬度一般在2mm 以內(nèi),長短不一。
三、填充墻體工程防開裂防治措施。
(一)砌體工程措施
1.把好材料質量關。工程中使用的砌塊,應具有合格證和性能檢測報告。
2.使用大于28天齡期的混凝土砌塊,現(xiàn)場堆放場地應能保證砌塊不受雨水侵蝕,限制上墻砌塊的相對含水率。雨期施工要嚴格執(zhí)行雨期施工規(guī)范。
3.不同批次的砌塊材料混合使用應少于8%,盡量避免斷磚上墻。
(二)砌筑工程工藝。
1.嚴格控制灰縫厚度(最小值取8mm)和飽滿度,注意砌筑砂漿的稠度和保水性。
2.砌筑砂漿采所用水泥按要求選用,并有出廠合格證及試驗報告。砂宜選用中砂,并過5mm篩孔,含泥量小于5%。水泥砂漿隨攪拌隨使用,擱置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
3.填充墻與混凝土墻、柱的構造連結不宜簡單采用“鉆孔植入”混凝土結構,拉結筋的間距尺寸必須嚴控制,保證拉結筋水平進入砌體內(nèi)。120mm厚墻體與混凝土結構拉結筋最好采用焊接鋼筋網(wǎng)片形式,以增強與砌筑砂漿的粘結。
4.嚴格控制每天的砌筑高度:每天砌筑高度控制在1.5mm,對120mm厚墻體更應嚴格控制在每次1.2m以內(nèi),并做好臨時防護,以防外力沖擊。
5.重視搭砌和留搓處理,搭砌長度不少于100mm,砌體轉角與縱橫交接處應同時咬搓砌筑,施工縫必須砌成斜搓,保證聯(lián)結牢固。
6.為確保門、窗洞口的整體性,控制壓力差引起的洞口四角斜裂縫的發(fā)生,洞口過梁及窗臺板宜采用預制(或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且兩端入墻長度不少于磚墻
厚度。
7.當填充墻較長時(≥3.5m),按設計要求設置構造柱,并先砌墻后澆柱,對于支承在懸臂梁和懸臂板上的墻體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抗裂柱。
8.砌筑時垂直縫采用滿批灰法,水平縫一次鋪設砂漿的長度不宜超過800mm,飽滿度90%以上并原漿勒縫。砌至梁板底須留空隙200mm,再將其補砌頂緊,斜頂磚的砌筑方法向兩邊斜頂,中間層倒三角形。墻高少于3m時,應待砌體砌筑完畢至少間隔3天后補砌;墻高大于3m時,應待砌體砌筑完畢至少間隔5天補砌。補砌頂緊可用配套砌塊斜頂砌筑。
(三)裝飾粉刷工藝
1.基層處理:事先加強安裝與土建工序間的配合。管道、溝槽、預埋件應在砌筑時預留或砌筑完成后,采用機械開槽,采用砌塊相同材質材料進行補槽,并加掛抗裂鋼絲網(wǎng)進行補強處理。去除墻面浮漿、雜物、油漬;用清水沖洗粉塵。
2.用水泥細沙及108膠(配合比為1:1:0.05)拋漿打點,使墻體產(chǎn)生粗糙結合面??沽唁摻z網(wǎng)的掛設:外墻應按DBJ15—9—97要求全面掛鋼絲網(wǎng)。內(nèi)墻應在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的相連界面處掛網(wǎng),掛網(wǎng)前先用1:2水泥砂漿打底,壓緊壓實,再釘設直徑為0.5 mm菱形網(wǎng)孔,邊長為20 mm的鋼絲網(wǎng),保證網(wǎng)寬不少于300mm。鋼絲網(wǎng)在砌體一側的固定最好采取再砌體灰縫中預留扎鐵絲,減少外力對砌體的沖擊
3.找平層施工前應將結構表面充分淋水濕潤,并加強抹灰砂漿配合比控制,摻入適量微沫劑,嚴格控制抹灰成活工序,總抹灰厚度控制在18 mm,一次抹灰厚度不超過10 mm,分三遍成活。對于特殊場合抹灰厚度35≥mm時,應另有掛網(wǎng)等防裂空鼓措施。
4.加強抹灰層與飾面層連結,抹灰層成型后,待凝結前復抹搓毛面,保持一周內(nèi)噴水養(yǎng)護,飾面層施工前可刷界面接觸劑一遍,可有效防止表面開裂、空鼓。
5.為防止外墻面開裂、空鼓和滲水,外墻面開始至飾面層應留分隔縫,間隔為3m×3m,可預留或后切,金屬網(wǎng)、找平層、防水層、飾面層應在相同位置留縫,縫寬為5mm~10mm,嵌填高彈性耐候膠。找平層水泥砂漿宜摻防水劑,并加入一定抗裂合成纖維(每立方米砂漿摻8 mm長纖維1公斤)。防水層應用聚合物水泥砂漿。當建筑長度超過規(guī)范設縫要求時,外墻面宜采用高彈性涂料。
上述填充墻體裝飾粉刷工程防止開裂的一系列措施已在多項工程中運用,效果非常明顯,空鼓、開裂數(shù)量非常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