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靈英
常言道:“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方法?!敝袑W生可塑性很大,每個學生就智力而言都有希望學好英語。初中的學生好奇心、自尊心都很強,往往由于幾次英語考得不好或受到老師批評便不敢開口,甚至害怕學英語,產生逆反心理。大多數學生很清楚外語的重要性,但因為缺乏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績下降。對于這些落伍掉隊的學生,造成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過于強調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略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圍繞中考指揮棒,拼命趕超升學率,教學方法則是填鴨式。只重視灌輸知識,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也只是分數,最終導致兩極分化的形成。
如何有效消除兩極分化現象,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
切實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fā):(1)教學活動要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營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把學語言、用語言結合起來,既體現語言的實踐性,又體現了學生學習語言的主體性。教師要以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2)在教學中要樹立師生平等的思想。教師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提倡學生的自主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樹立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英語基礎的教學理念,重視構建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真正真正貫徹體現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是教育的基礎,只有人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情感是教育的窗口,它不僅直接具有感受事物的作用,而且還是知識活動的動力系統(tǒng)。因此,沒有情感的教育是難于想象的。英語教學要取得成功,只有將智商與情商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融為一體。
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應該把這一過程作為向學生傾注愛的渠道。課堂上那灑向全體學生充滿無限信任、關切的眼神;那不燥不怒、抑揚頓挫的語言;輔導時那一句句簡單的“Clear?”“Understand?”;講解時那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解釋;提問時那一句句彬彬有禮的“Please.”…… 通過這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來傳遞鼓勵、信任的情感信息。在這種樂融融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生有了感情基礎,就會在一種自覺和不自覺的狀態(tài)中去聽、去想。這樣,學生不僅接受了知識,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情感的體驗,這是教學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也是施行愉快教學的關鍵。反之,教師處于冷漠、粗暴的斥責、挖苦,學生就會把教師的要求當作惡意和刁難,從而產生抵觸情緒或對抗行為。所以我們對學生的不堅持一分為二,多用肯定取代否定,以激勵取代批評。只有教師對學生懷有真摯的情感,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心理學家認為愉快的心情容易形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和諧的師生關系,情意濃濃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感受快樂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只有重視情感的遷移作用,學生才會在愉快教學中求發(fā)展,求進步。
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有效地鞏固學習成果
我們知道,每個學生除共性之外,還各有各的特點,他們對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評價,因人而異。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自我發(fā)展的窨,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分層教學是以教師指導下的分層自學為主,根據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使我們的教育切實直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作用。分層教學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不同的學生在基礎、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解決差異的有效辦法就是因材施教,對特困生進行個別輔導。教學中對差生要放低要求,從基礎抓起,對特困生進行知識的補缺。也可與特困生進行個別交流,這樣針對性、有效性高。
經常檢查也是提高特困生學習成績的有效手段。特困生的自覺性差,需要教師的經常督促。如利用早讀時間抽查特困生所寫單詞,過一周再抽查一次,一個月后再抽查一次,反復多次之后,學生便能準確地記住單詞。
四、積極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成功是誘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教師面對全體學生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尤其對特困生更應如此,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學生回答正確后,教師的一句“Good”、“Very good.”“Well done.” 會使學生產生“我下次會做得更好”的信心,這類鼓勵的話常會激勵學生加倍努力去爭取進步。鼓勵是一劑良藥,多次的成功會使學生增加自信心,逐步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應借助手勢、板書、實物、情景設計等直觀形式,啟發(fā)引導特困生思考,解答較為簡單的問題,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感。學習的成功反過來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五、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愉悅情緒
1.把游戲引入課堂。做游戲時可以活躍氣氛,使學生消除緊張情緒,讓學生在玩中學,并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聽說能力。
2.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表演活動課。可以讓學生把課文編成小品、短劇、課本劇等,讓學生來表演。使課堂的教學內容變成活生生的交際語言,讓學生開口說,充分地給每一位學生表演機會,刺激他們的表演欲,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3.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帶與教學有聯系的實物或自制教具、圖畫,在操作中借助這些教具把語言盡量與形象結合起來,增強了趣味性和實踐操作性。
4.使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一方面,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等于一體,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使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多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提高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不但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既有畫面又有聲音的情景,而且可以把學生沒見過的、沒接觸過的事物和抽象難懂的內容通過畫面,展現于屏幕,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5.利用歌曲、故事等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加入一些英文歌曲,學生會興趣盎然,不但能鞏固、記憶所學的語言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對所學語言的節(jié)奏感,提高流暢程度,把學生帶入一個語言美和音樂美相交映的美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