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
摘 要:美國冷戰(zhàn)時期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以反共產(chǎn)主義和反同性戀為主導(dǎo),導(dǎo)致許多作家不得不對當(dāng)時的文化審查做出不同程度的妥協(xié)。而百老匯劇作家田納西.威廉姆斯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他本人同性戀的身份,他的作品更是備受關(guān)注。主要通過對比普利策獲獎作品之一的《欲望號街車》的先后兩個版本,提出他的創(chuàng)作并非一開始便回避同性戀主題,其作品的同性戀化其實是一個歷史的漸進過程。
關(guān)鍵詞:《欲望號街車》;去同性戀化;冷戰(zhàn)時期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0-0119-02
一、威廉姆斯的創(chuàng)作與冷戰(zhàn)時期的反同性戀異意識形態(tài)
由于田納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本人同性戀的身份,同性戀(Homosexuality)和同性戀欲望(Homoer-
oticism)一直是其劇作研究的重要切入點。不僅如此,他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恰適美國冷戰(zhàn)時期反同性戀意識形態(tài)最殘酷的年代。早在1927年的威爾斯禁令(Wales Padlock law)規(guī)定,凡描寫或涉及性墮落和性變態(tài)的戲劇,禁止在紐約上演;頒布于1934年的好萊塢電影制作法案(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亦禁止“制作降低觀影者道德水平的電影”;而從20世紀(jì)40年代直至六十年代末,以布雷辦公室(Breen Office)為主導(dǎo)的美國電影審查制度更是將“同性戀”體裁的作品視作洪水猛獸。然而,威廉姆斯又不得不依靠百老匯和好萊塢這兩個大眾文化藝術(shù)平臺進行創(chuàng)作,所以其不少作品為了躲避審查,均需在不同程度上做出特殊處理,甚至是藝術(shù)上的妥協(xié)。而他的第一部普利策戲劇獎的獲獎作品《欲望號街車》(以下簡稱《街車》)亦復(fù)如此:
比如,徐懷靜指出,威廉姆斯主要通過“凝視加密”和“對白加密”等手法,在劇作內(nèi)部對同性戀主題進行隱晦處理。又如,Ellen Dowling認為,為了能將《街車》從劇場順利搬到大銀幕,威廉姆斯將原話劇做了諸多修改,特別是原劇中關(guān)于女主角Blanche前夫為同性戀的暗示徹底刪除,即使是在話劇版和電影版的導(dǎo)演(Elia Kazan)、編?。═ennessee Williams)、主要演員(馬龍.白蘭度、Kim Hunter、Karl Malden)幾乎如出一轍的情況下(除費雯.麗代替Jessica Tandy出演Blanche一角)。
但是,以上兩位學(xué)者并未充分意識到,威廉姆斯并非在話劇創(chuàng)作伊始,亦非為了將話劇改變成電影的時刻,而對當(dāng)時美國反同性戀的戲劇和電影審查制度示弱??v觀其在冷戰(zhàn)時期對某個作品而改寫出多個版本,不難看出威廉姆斯的作品“去同性戀化”,其實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本文將以《街車》為例,比較其在冷戰(zhàn)時期所改寫的幾個不同版本,闡明該劇是如何在冷戰(zhàn)反同性戀意識形態(tài)中,一步步地“去同性戀化”。
二、《欲望號街車》的版本變遷史
1947年至1953年間,威廉姆斯先后創(chuàng)作了四個版本的《街車》。最初的版本完成并出版于1947年3月(以下簡稱47版),其主要直接目的是為了于當(dāng)年12月在百老匯的首演。但是,該版本如今很少用于話劇制作,更多則是作為文學(xué)研究的文本。比如,收錄在各種威廉姆斯的作品選,而1997年出版的諾頓選集(Norton Anthology)之《美國南方文學(xué)選集》(Literature of the American South)中的《街車》,均為47版。相較之后的三個版本,47版最真實地表達作家的價格判斷和藝術(shù)追求。
1949年,為能在英國出版而需要通過宮務(wù)大臣審查(L-
ord Chamberlain Censorship),威廉姆斯在劇中關(guān)于Allan Grey的同性戀身份的暗示徹底刪除,并形成第二個版本。
次年,威廉姆斯再次動筆修改部分的舞臺動作指導(dǎo)和舞臺描述。這些修改之處,大多被保留在了第四個的版本。
1953年,基于第三版本之上,劇作家對若干原劇中的場景布置和服裝描述等內(nèi)容,從而形成所謂的劇作家話劇服務(wù)版本(Dramatists Play Service edition)。(該版本以下簡稱為DPS版)該版本直接被導(dǎo)演Elia Kazan采納,并在百老匯上演的劇本。在評論界,DPS版由于只用在表演指導(dǎo),所以一直被認為比較缺乏文學(xué)性,而往往被學(xué)者所忽視;但是,導(dǎo)演Kazan指導(dǎo)全劇的主要藍本是根據(jù)DPS版,那么恰好相反,該版本與最初的47版的區(qū)別之處更有研究價值。
七年之間的四個版本,《街車》歷經(jīng)三次修改,作品也從作家初衷,不斷趨向?qū)彶橹贫群屠鋺?zhàn)意識形態(tài)妥協(xié)。由于47版和DPS版為該段版本變遷歷史的始末,所以也最鮮明地構(gòu)成了該變化的前后對比。因此,本文的文本分析和文本比較,主要基于該兩個版本。
三、版本間的文本對比
如上文所述,威廉姆斯對幾個版本進行修改主要之處便是舞臺場景描述。在47版中的情景描寫用略帶傷感的語言,洋溢出唯美詩意畫面;而DPS版則相對刻板。如,47版中在Blanche剛剛抵達Elysian Fields時的舞臺描述是“這是五月初的第一抹夜幕,昏暗白房子上空藍得溫柔,近乎青澀,仿佛能抒情且優(yōu)美地淡化了枯死的空氣。你幾乎可以體悟到徜徉在倉庫跟前那條褐色河水溫暖的氣息。那是香蕉芬芳并透著咖啡的香韻”。而這幾行雋永且略微曖昧的文字在DPS版全然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光慢慢亮起,兩間新奧爾良法式公寓房間漸漸呈現(xiàn)?!蔽膶W(xué)創(chuàng)作中,環(huán)境描寫是人物性格刻畫的基底,是作品主題思想的外部具象。所以,缺失了47版中頹廢唯美的場景描述,主人公的同性戀身份則少了一分隱晦的暗示。
除舞臺環(huán)境描寫不同之外,主要人物性格的直接評價也有很大的出入。47版如是評述劇中男主角Stanley,“他對男人熱心,喜歡講情色笑話,且嗜酒、好賭。而他的車、收音機,他一切的物品盡顯他花哨播種者(seed bearer)的氣質(zhì)”。雖然這些描述未直接點明Stanley潛在同性戀的傾向,但直接面對文本的讀者,會對這些似有若無的暗示產(chǎn)生無限聯(lián)想。而話劇的導(dǎo)演和演員,更會因為這些人物評價而給舞臺人物塑造定下基調(diào)。不過以上這些未明示的同性戀欲望描述,在DPS版中再次全然消失。
舞臺場景和人物評價主要供導(dǎo)演與演員制作話劇參考的間接信息,但去同性戀化的現(xiàn)象不僅僅局限于此。對比47版的《欲望號街車》,DPS版為了能使話劇最終在百老匯上演,更需要在內(nèi)容上去除同性戀的情節(jié)。在第三幕,Stanley毆打妻子Stella這一出戲中,47版中設(shè)定如下一段極具同性之愛的情節(jié):Blanche打開收音機,但酩酊大醉的Stanley一怒之下將收音機扔出窗戶,其妻Stella大聲呵斥,并要讓他清醒過來。于是Mitch令Stanley的幾位牌友將他拖到浴室沖涼。此處威廉姆斯注有一段動作指導(dǎo),“Stanley被兩個男人(Steve與Pablo)架到臥室,他一把差點將他們推到。但突然間,他一松手,倒在了他們的懷里。他們溫柔而充滿愛意地和他傾述著。他將自己的臉依偎在其中一人的肩上?!痹撉楣?jié)比較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同性之間親密的畫面,即使短暫而且無聲。在DPS版本中,這一無聲的纏綿情節(jié),被淡化到毫無任何同性欲望的痕跡:Stanley被他們扶著(Hold)出了房間。隨之刪去的還有彼時Steve和Pablo之間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
Pablo:(扶起Stanley):他現(xiàn)在沒事了。
Steve:(扶起Stanley):沒事,我的小孩沒事。
毫無疑問,“小孩”一詞貌似云淡風(fēng)輕,但在這種語境下,無疑將被視作同性戀小團體間的暗號。在精神過度敏感的冷戰(zhàn)時期的美國,該類語言絕不可能出現(xiàn)在大眾文藝作品之中。從另一個側(cè)面,該幕可以解讀為兩個男人,將另外一個男人從與兩個女人痛苦的撕裂關(guān)系中解脫出來,并擁抱在一起才得以安慰和愉悅。這也正是Sedgwick所描述的同性戀關(guān)系中的“同性社交”(Homosocial)。
威廉姆斯之所以一再改動自己的代表作,其原因無非是躲避當(dāng)時受反同性戀意識形態(tài)支配的審查制度。對比他改動的內(nèi)容,從舞臺描述和人物評價,到細小的情節(jié)設(shè)定,不難看出,這個修改的過程也就是將作品去同性戀化的過程。
參考文獻:
[1]Bak,John S.“Sneakin and Spyin” from Broadway to the Beltway:Cold War Masculinity,Brick,and Homosexual Existentialism[J].Theatre Journal,2004,56(2):225-249.
[2]Dowling,Ellen.The Derailment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J].Literature Film Quarterly 1981,Vol.9 Issue 4:233.
[3]Sedgwick,Eve Kosofsky.Between Men: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ocial Desir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
[4]Williams,Tennessee.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and Other
Plays [M].New York :Penguin Books,2000:113-226.
[5]Williams,Tennessee.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M].New Yo-
rk:Dramatists Play Service,Inc.,1953.
[6]徐懷靜,論威廉姆斯戲劇中同性戀主題的加密處理[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6(4):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