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承佳,溫榮偉,馬家驊,3*,楊興旺
(1.綿陽師范學院,四川綿陽 621000;2.西南科技大學,四川綿陽 621010;3.四川省柴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籌),四川綿陽 621010;4.四川德培源中藥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四川綿陽 621000)
柴胡是我國傳統(tǒng)中藥之一,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揮發(fā)油為其主要有效組分,現(xiàn)代研究[1-3]表明柴胡揮發(fā)油具有較好的解表、退熱作用,還具有一定的抗炎、抗驚厥作用,被制成相關劑型廣泛用于臨床,如柴胡注射液、柴胡口服液等。對柴胡揮發(fā)油的提取傳統(tǒng)采用水蒸氣蒸餾法[4-5],該法操作簡單,但耗時長,提取效率低,出油率低,能耗大。近年來興起的的超臨界CO2萃取技術也有應用于柴胡揮發(fā)油的報道[6],該法具有高效,出油率高,環(huán)保等特點,但成本較高,急需尋找更加有效的方法。
而微波提取與傳統(tǒng)的水蒸氣蒸餾、索氏抽提等技術相比,可縮短實驗和生產(chǎn)時間、降低能耗、減少溶劑用量以及廢物的產(chǎn)生,同時可提高收率和提取物純度,目前用于揮發(fā)油等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報道較多[7-9],但幾乎未見用于柴胡揮發(fā)油的報道,故本實驗嘗試將其用于柴胡揮發(fā)油的提取,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實驗中以出油率為指標,采用單因素和正交試驗設計來確定微波提取柴胡揮發(fā)油的最佳工藝條件,并通過氣相色譜定性對比了其與傳統(tǒng)水蒸氣蒸餾法所得揮發(fā)油成分的區(qū)別。
1.1 儀器 經(jīng)改造的Galanz WP700微波爐 (順德市格蘭仕微波爐電器有限公司);Varian 450GC氣相色譜儀 (美國瓦里安公司);BP211D型電子天平 (德國賽多利斯);RE-52A型旋轉蒸發(fā)儀 (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1.2 試藥 柴胡藥材 (四川德培源中藥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經(jīng)西南科技大學馬家驊副教授鑒定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正己烷、無水乙醇均為分析純。
2.1 單因素考察 以出油率為指標,采用單因素試驗法考察影響微波提取柴胡揮發(fā)油的因素,即取柴胡藥材適量,置圓底燒瓶,加入一定體積的正己烷,放入微波爐腔,設定微波火力與時間,回流提取,待提取結束,冷卻至室溫,抽濾,收集濾液,濃縮至適量,水浴蒸干,得棕黃色濃縮物,即微波提取物。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收集揮發(fā)油精油,讀取體積,計算揮發(fā)油得率。
2.1.1 料液比的考察 保持微波火力為中高火,提取時間為10 min,對料液比為1∶4、1∶5、1∶6、1∶7、1∶8、1∶10、1∶12分別進行考察,結果揮發(fā)油得率分別為0.105%、0.119%、0.133%、0.139%、0.139%、0.144%、0.144%,表明隨著溶劑量的增加,揮發(fā)油得率上升,直至增加到為藥材的10倍量時達得最大值,得率不會再隨著溶劑量的增加而增加。
2.1.2 提取功率的考察 保持料液比為1∶5,提取時間為10 min,對提取功率低火 (119 W)、中低火 (280 W)、中火 (462 W)、中高火 (595 W)、高火 (700 W)分別進行考察,結果揮發(fā)油得率分別為0.099%、0.145%、0.125%、0.119%、0.099%。結果表明,微波爐火力為中低火檔時揮發(fā)油得率最高,低火檔時,由于微波強度不夠,使細胞的細胞壁和細胞膜破損程度不夠,使提取得率降低,隨著火力的增加,高溫下可能使部分溶劑蒸發(fā),并帶走某些有效成分,導致提取物得率降低,從而致?lián)]發(fā)油得率降低。
2.1.3 提取時間的考察 保持料液比1∶5,微波火力大小為中高火,對提取時間 5、10、15、20、25、30、35、40 min分別進行考察,結果揮發(fā)油得率分別為0.105%、0.119%、 0.125%、 0.159%、 0.155%、 0.159%、0.133%、0.125%。結果表明,隨著提取時間的增加,揮發(fā)油的得率明顯增加,在20~30 min時達到最大值,而后隨著時間的增加,得率開始下降。
2.2 正交試驗設計 通過單因素考察,選取3個因素水平進行正交試驗,以揮發(fā)油得率為指標,并對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因素水平設計表見表1,結果見表2~3。
表1 微波提取因素水平
表2 微波提取法正交試驗結果
表3 方差分析結果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微波提取柴胡揮發(fā)油的各影響因素中,料液比的影響最大,有顯著性差異,其次為提取時間,微波功率影響最小,因此確定微波提取柴胡揮發(fā)油的最佳工藝為A2B3C3,即料液比1∶8,微波火力大小為中火檔,微波提取時間為30 min。在上述最優(yōu)工藝條件下,進行 3批驗證工藝,結果分別為 0.212%、0.203%、0.220%。
結果表明,在上述最佳提取工藝條件下,柴胡揮發(fā)油得率較高,且較穩(wěn)定,表明該工藝穩(wěn)定可行。
2.3 微波法與水蒸氣蒸餾法的對比
2.3.1 揮發(fā)油的制備 取柴胡藥材適量,分別按照傳統(tǒng)的水蒸氣蒸餾法和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藝提取揮發(fā)油,比較兩者的出油率。
2.3.2 揮發(fā)油的氣相色譜分析[10-11]取揮發(fā)油加適量無水乙醇溶解進行氣相色譜檢測,測定條件如下:以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 (HP-5)為固定相的毛細管柱(柱長30 m,內徑為0.32 mm,膜厚度為0.25 μm),柱溫為程序升溫,初始溫度為50℃,保持5 min,以3℃/min升溫至170℃,保持10 min,再以5℃/min升溫至230℃,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檢測,檢測器溫度250℃;進樣口溫度250℃,分流進樣,分流比為10∶1。載氣為氮氣,體積流量1.0 mL/min。結果見圖1。
圖1 微波法 (A)與水蒸氣蒸餾法 (B)柴胡揮發(fā)油GC色譜圖
結果測得水蒸氣蒸餾法出油率約為0.07%,微波萃取法出油率約為0.21%,且由圖1可知,兩者所得揮發(fā)油成分接近,主要成分基本一致。
本實驗通過單因素考察和正交試驗設計,對微波法提取柴胡揮發(fā)油的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獲得了最佳工藝條件,并通過出油率和GC圖譜對所得揮發(fā)油的得率和組成成分與水蒸氣蒸餾法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水蒸氣蒸餾法所得揮發(fā)油中主要成分與微波提取法所得揮發(fā)油中主要成分相同,且后者揮發(fā)油得率是前者的2倍多;在提取時間上,微波提取法只需30 min,后續(xù)純化約2 h,相對于水蒸氣蒸餾法時間大大縮短。總體而言,微波萃取法提取率高,工藝簡單,能耗低,用于柴胡揮發(fā)油的提取切實可行,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后續(xù)將在此基礎上,擬進一步研究微波法提取柴胡揮發(fā)油的中試與工業(yè)化參數(shù)。
[1]史 青,聶淑琴,黃璐琦.柴胡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新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2,8(5):53-56.
[2]薜 燕,白金葉.柴胡解熱成分的比較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3,19(1):11-12.
[3]劉 燕,廖衛(wèi)平,葛發(fā)歡,等.柴胡有效成分的萃取與抗驚厥作用實驗研究[J].中醫(yī)藥學報,2001,29(3):47-49.
[4]李秀琴,孫秀燕,何仲貴,等.柴胡揮發(fā)油提取方法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4,39(2):103-105.
[5]魏繼新,鄔科芳,史萬忠,等.柴胡揮發(fā)油提取精制工藝研究[J].中成藥,2008,30(3):441-443.
[6]葛發(fā)歡,李 瑩,謝健鳴,等.超臨界CO2從柴胡中萃取揮發(fā)油及其皂苷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0,25(3):149-153.
[7]孫 宏,張 澤,王 穎,等.微波輔助提取柑橘皮中的揮發(fā)油[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9,25(5):51-53.
[8]鄒小兵,陶進轉,夏之寧,等.微波輔助提取揮發(fā)油的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0,32(6):1014-1020.
[9]郭錦棠,李 伶,楊俊紅,等.微波提取山楂中總黃酮的正交實驗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2):112-115.
[10]李秀琴,孫秀燕,陳曉輝,等.柴胡揮發(fā)油質量的GC指紋圖譜分析方法[J].中草藥,2006,37(8):1165-1167.
[11]白宗利,王 巖,賈天柱.柴胡醋制前后揮發(fā)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成藥,2009,31(9):1397-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