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格嚴格,功夫到家”,入??梢姷男S柺?,簡單樸實的幾個大字,承載著學校近百年的歷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
與校訓相關聯(lián)的,是“鐵將軍”和“四大名捕”的故事,至今仍在校園流傳著。
20世紀50年代,俞大光教授因嚴格要求而聞名全校。學生們偷偷地叫這位后來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老師為“鐵將軍”。他任教的“電工基礎”課被學生稱為“老虎課”,有時全班竟沒有一個人得“優(yōu)秀”,因為他要求學生不僅會做題,而且還要能講出道理來?!肮ご笠髧栏?,淘汰率高。我入學時考進了200多人,畢業(yè)時只剩下40多人,不及格的自動退學或降級。這種嚴格要求,增強了我的適應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954屆畢業(yè)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濱士教授回憶。
而作為“四大名捕”的“首捕”,王勇教授第一節(jié)課便給學生們立下軍令狀:“你們不許遲到,我也不許遲到。如果我遲到一秒鐘,你們就可以把我趕出去!”律己方能律人,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使得學生怕之、服之、敬之。1965屆畢業(yè)生、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杰說:“最感謝母校給我們打下了牢固基礎,讓我們能扎扎實實搞學問,認認真真搞研究。母校的教育就是那句實實在在的話:‘規(guī)格嚴格,功夫到家?!?/p>
那時的哈工大,有一支最為人贊頌的隊伍——“八百壯士”,是他們奠定了哈工大“規(guī)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20世紀50年代,800多名青年教師從祖國各地齊聚到哈工大,他們銘記國家重托,肩負艱巨使命,扎根東北,拼搏奉獻,涌現(xiàn)出了諸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光遠、黃文虎、王仲奇等一大批專家,他們被老校長李昌稱為“八百壯士”。
如今,“八百壯士”們已漸近耄耋之年,但是他們的精神、信念和傳統(tǒng),正由一代代哈工大弟子傳承著。而伴隨著幾代“八百壯士”一起誕生的是中國第一臺結構式模擬計算機、中國第一臺會說話會下棋的計算機、中國第一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體制雷達、中國第一塊具有自主版權的IC卡芯片、中國第一個巨型計算機實時三維圖像生成系統(tǒng)、第一臺華宇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中國第一個會踢足球的雙足機器人、世界首創(chuàng)城市原生污水熱能采集技術、第一顆由高校自主研制的試驗衛(wèi)星……
哈工大校園里,古樹不多,但都蒼勁向上。哈工大人身上的精氣神不僅鐫刻在校訓石上,而且也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堂激揚澎湃的課堂上,印刻在每一個夜色斑駁的背影中,印刻在每一次實驗的失敗與嘗試中,印刻在每一份辛勤工作之后成功的喜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