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成熟發(fā)展,在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開始轉變教學觀念,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給學生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氛圍和情境,從而實現(xiàn)地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資源;地理教學;優(yōu)化組合;課堂高效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優(yōu)化地理課程教學是新形勢下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
在教學中,多媒體課件可以創(chuàng)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四川省》課件的片頭加入《神奇的九寨》等視頻影像歌曲,悠揚的音樂、悅耳的歌聲、美麗的畫面,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課堂。又如,當講到四川的旅游資源時,一幅幅美麗的風光畫面展示在眼前,欣賞的同時還可以聽到優(yōu)美動聽的解說,這樣讓學生處于一種親身經(jīng)歷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地理課中有許多重點、難點,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多媒體課件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利于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tài)》課件里,制作了多個動畫(二維動畫、三維動畫、視頻動畫),把“大陸漂移”“海底擴張”“喜馬拉雅山的形成”“褶皺”“斷層”“火山的形成”等等都變成動畫演示,學生看后一目了然,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變靜為動,動靜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動畫模擬演示,能把學生難以理解的現(xiàn)象直觀化,使學生印象深刻,經(jīng)久難忘。例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這一動畫,先把畫面作成水平巖層,在內力的作用下,巖層慢慢發(fā)生變形彎曲,形成相應的向斜、背斜,這時顯示的圖像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顯示出背斜軸部在張力作用下容易發(fā)生張裂,遭受外力侵蝕的速度較快;相反,在向斜軸部產(chǎn)生局部擠壓力,抵抗風化侵蝕能力較強,遭受外力侵蝕的速度較慢,差異性的侵蝕繼續(xù)發(fā)展,使背斜部位成為谷地,向斜部位轉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這一動畫的模擬顯示,使難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現(xiàn)象變得形象、直觀,印象深刻,清楚易懂,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增加課堂上的教學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使得教師可在課前將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事先精心設計并制作于課件之中,課件中方便的超鏈接與CAI展示教學內容所特有的高效率,使得教師在課堂上節(jié)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和工作量。盡管教師在備課或制作課件時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在課堂上卻帶來更多的益處:一是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或教學容量得以增加,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緊湊和有效;二是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專注于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和質量。
五、多媒體課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組合
多媒體的應用并不意味著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地理學科的教育功能多元性和地理教學內容的邊緣性特點,以及地理圖冊、地理掛圖和實物教具,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地理分布知識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越性,這是多媒體手段所無法取代的。如在學習有關地球儀、地軸、赤道、兩極點等知識點時,只用一個地球儀就足可解決,無需追求華麗而濫用多媒體來模擬顯示。對此,我們必須辨證地加以分析,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學中合理取舍、揚長避短、推陳出新。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地理課程的需要,優(yōu)化組合不同的教學方式。
我們在進行地理教學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輔助作用,注重多媒體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法的有機結合,并恰當合理地運用,就能高效地解決地理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鄂大偉.多媒體技術基礎與應用.高等教育出版,2001.
作者簡介:李興,男,1971年3月出生,就職學校:河北省滄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十五處學校,研究方向:信息技術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