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作秉
摘要:化學與醫(yī)學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在現(xiàn)行的各類成人高校醫(yī)護專業(yè)中普遍開設基礎化學課,針對電大《醫(yī)用基礎化學》課的特點及電大學員的實際,在教學中必須克服學員對本門課程的畏懼心理,消除畏難情緒,運用豐富多彩且簡單易學的方法,在教學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醫(yī)用基礎化學 ;教學方法;初探
《醫(yī)用基礎化學》是電大醫(yī)療、高護等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該課程教材選用中央電大醫(yī)科大專指定教材,由張法浩、李榮昌主編,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用基礎化學》。該教材內容龐雜,且比較零散,涉及到有關化學學科的各個分支。并且要在短短的一學期五十四課時內講授十六章的內容,這對我們的教與學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電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基礎較好的近年畢業(yè)的高中學生及普通中專生來說,掌握這些知識并無太大困難,但對于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年齡偏大的一些在職成人學員來說,學習上有很大的困難,因為他們中間的大部分人是初中畢業(yè)上衛(wèi)校、再上電大,還有一部分是從社會青年中所招,他們在整個化學課的學習中是斷檔的(無高中學習經(jīng)歷)。因此,如何使這部分學生學好本門課是一個有必要探討的問題。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本人針對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總結歸納了幾點教學體會,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消除畏難情緒,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習信心
對于新入學的成人大專生,教學中首先要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消除畏難情緒,樹立學習信心。由于學員基礎較差,且參差不齊,而教材起點又高,內容繁多,一接觸教材,他們就感到無從下手。例如在教材第一章中就出現(xiàn)了諸如“滲透”、“滲壓透”等生疏內容,第二章緊接著是化學熱力和化學動力學。熱力學中的“焓”、“自由能”等,就是化學專業(yè)的學生也感到頭痛。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既從教學方法上又從思想方法上入手,二者并舉。思想教育上,聯(lián)系實際,給他們講身邊的人和事,他們是如何克服困難完成學業(yè)的,幫助和教育他們克服畏難情緒,給他們自信,鼓勵他們以高昂地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邊補邊講、補講結合的方法,學員缺什么,我就補什么。如講化學熱力學時,就給他們補習了高中物理“熱學”和“能量守恒定律”、“化學平衡”等有關知識;講“物質的量濃度”時,補“摩爾”、“摩爾質量”等內容。
二、采取措施,對癥下藥
在職成人學員學習化學存在較大困難的原因就是知識斷檔(前已敘及),知識不系統(tǒng)。因此,適時補習基礎知識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在講有機化學部分時,我不是按照課本(原《基礎化學》)直接從烴的衍生物開始,而是先用8-10個課時強化補習高中化學關于烴的內容。因為烴是貫穿整個有機化學教學始終的主線,這一部分弄不懂,后續(xù)知識將無法去學。這些知識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這樣使他們有了學習有機化學的基礎,從知識的結構上講也就系統(tǒng)了,接受新的知識也就容易多了,這正應了“磨刀不誤砍柴功”。
三、刪繁就簡,觸類旁通
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對任何人和任何課程的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中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和教學經(jīng)驗教給學員簡單適用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從龐雜的知識體系中理出一個頭緒來,只要方法得當,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授有機化合物時,我將每一類有機化合物的代表物質形象地稱為“頭兒”,學習中只有把“頭兒”的組成結構、性質、制法、應用弄懂了,其它的就可迎刃而解。如烷烴的“頭兒”是甲烷,烯烴的“頭兒”是乙烯,炔烴的是“乙炔”; 乙醇、乙酸、乙醛、苯等分別是醇、酸、醛,芳香族化合物的“頭兒”,抓住“頭兒”其它的就好學多了。
四、自編歌訣,強化記憶
有人戲稱化學是半文科,也就是說記憶的東西多,推導的東西少。從學科的特點來說這話不一定正確,但從該學科學習的特點來講,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我認為在化學課的學習中,有些東西必須“死記硬背”,就象漢語中的漢字,英語中的單詞一樣要一一記下來?;瘜W中,一些物質的組成、結構、特性,尤其是一些反應方程式必須準確記憶。如果記不住某物質的分子式,就無法推斷其結構、組成、性質和應用更無從談起。記憶的方法很多,且因人而宜。不管怎么說,首先要理解,理解是記憶之母。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自己編一些歌訣,俗稱“順口溜”,如編寫恰當,就容易上口,且容易記住。如在學習δ鍵和π鍵的形成及性質時,有如下可歌訣:
π鍵:肩并肩不可靠,一遇風浪各自逃;(說明π鍵的形成形式及它的不牢固性,容易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δ鍵:頭碰頭兩相依,要想分離不容易;(說明δ鍵的形成形式及它的鍵的牢固性,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對不對稱烯烴的加成反應有如下歌訣:
負加少(試劑中帶負電荷的部分加到雙鍵中含氫較少的碳原子上)正加多(試劑中帶正電荷的部分加到雙鍵中含氫較多的碳原子上)馬氏規(guī)則正符合。
對比較復雜的,特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給以簡單明了的“名稱”,如銅和稀硝酸、濃硝酸的反應分別稱“38324”和“14122”反應,這兩組數(shù)據(jù)分別是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shù):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學習中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還可以編很多這樣的歌訣、名稱,以幫助我們學習、記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