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長青
秋雨如絲,連續(xù)三天三夜,縫補了破碎的黃土高原。高粱紅火,玉米沉睡,蕎麥枯萎著凄涼的神經(jīng),夢囈般地接受雨的淋洗。
干旱如塵的黃土,把自己苦焦的情緒發(fā)酵。
村莊凹進去了,下沉到無邊無際的等待中。或許山藥還正長著淀粉,把往日的陽光飽含成拳頭般大小的形狀,它會沖撞饑餓的胃。
風躲藏在喜鵲壘的窩里,在村口的老榆樹枝杈上賣弄潮濕的羽翼。多嘴的麻雀啞言不語,瞪著烏黑的眼神過濾歲月壓縮后的吵鬧。冷寂的鐵匠爐前,臥一柄打鐵的錘子,它紅銹斑斑,展覽出敲打過程的失落。誰把火花偷走了,讓錘子饑渴呢?
一頭毛驢拍著嘴巴吼叫,雨被抖落得灑了一地。警覺的狗耳朵豎起,聽過炸雷般的驢叫,爾后狗臉上樂得有了笑意。人可不驚詫。
雨把成熟的黑豆角潤酥,堆放糧食的場面上空空如也。去年的連枷掛在墻上酣睡,那些美麗的舞蹈動作,復古一般畫進了采風團的畫冊。磨得雪亮的鐮刀,躍躍欲試,它們不希望白發(fā)的老人用暴筋四布的手撫摸。年輕的手卻好久沒有把握鐮刀的木柄了,他們的手在城里的腳手架上,或者在菜市場的快便計算器上。有更多的手掏挖著礦井下的煤,月終時刻,他們手里捏著花花的票子數(shù)數(shù)。
透紅如珍珠的棗子搖搖欲墜,粗壯的棗樹上看不到孩子們爬樹的歡娛。這些紅色的瑪瑙,不再誘引童年。掉落的棗子鋪下滿地,無人拾。村里就沒有多少孩子上棗樹,他們正在城里的課桌上聽老師范讀《棗鄉(xiāng)》的課文。
記憶都風干了,細雨如愁。
質(zhì)樸的日子,無人欣賞。村莊的美麗已經(jīng)腐爛,土窯洞自然深陷了眼睛,犵梁上的樓板房空無一人,蒿草在雨中一寸一寸瘋長,院子埋下一尺一尺堆積的荒涼。多少年前的舊對聯(lián)被雨剝蝕,只剩下紅綢布已經(jīng)褪成白色燈籠架,蜘蛛延伸了寂寞的張惶。農(nóng)家院破敗如漁網(wǎng),撈不起丟失的紅火日子。
柳樹的葉子變黃,兩位老人埋頭用掃帚收拾葉子。小路擠滿尺把長的秋草,無法容腳。淌淚的天空,慟哭季節(jié)中飛走的雁陣。
村莊讓苦雨潤濕得呵欠連聲。小山羊在圈里踩踏出農(nóng)人心中的泥濘。問蒼茫黃土,歸來的人群應當如何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