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星 桂小琪
【摘要】 目的:研究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院前急救中治療失血性休克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7-12月于本院進行急救的80例已確診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建立一條通路輸液治療,試驗組患者采用多通路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蘇醒時間及常規(guī)指標的變化。結果: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各臨床常規(guī)指標及蘇醒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的方法更有利于對院前治療性休克的急救治療,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
【關鍵詞】 多通路輸液; 多巴胺微量泵入; 失血性休克; 療效研究
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稱為失血性休克。休克一般是由于快速、大量的失血得不到補充而造成的[1]。目前我國每年死于失血性休克的人數(shù)已達60萬人,近年來,因外傷和車禍所致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越來越多,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重、發(fā)展快,若不及時應用有效的處理,將會給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損害[2]。為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筆者通過對比分析單一通路輸液的治療和多通路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的治療情況來為進一步治療院前急救中失血性休克提供合理的方法[3]?,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7-12月本院參與進行院前急救的腹腔實質性臟器破裂且已確診的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每例患者急救半徑在半小時以上。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試驗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9~65歲,平均(38.5±10.5)歲。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8~67歲,平均(39.5±10.5)歲。經(jīng)檢查確定80例患者均是在已初步診斷為失血性休克的條件下開始進行急救的,均無其他嚴重疾病史[3]。80例患者均有四肢冰涼,出現(xiàn)重度貧血貌,脈搏細數(shù)或摸不清,收縮壓≤60 mm Hg、舒張壓≤40 mm Hg或測不到,淺靜脈塌陷,尿少或無尿。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搶救人員快速判斷患者是否符合失血性休克,同時對患者的體表傷口進行簡單處理后,試驗組:醫(yī)護人員快速給建立多條靜脈通道(2~3條),并用其中一條通路給予多巴胺微量泵入,根據(jù)血壓等情況隨時調整泵入速度和溶度,剩余靜脈通路給予快速輸入晶體及膠體液;對照組:常規(guī)建立1條靜脈通道,用試驗組相同的方法給予輸入液體,液體內不加多巴胺。同時所有患者均應用搶救藥物,并對患者受傷處進行簡單的包扎,快速補液的同時緊急送往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搶救[4-5]。上救護車后,利用心電監(jiān)護儀和血壓計等設備監(jiān)測患者血壓、呼吸、血氧量等指標在輸入液體和泵入多巴胺前后的變化[6]。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測定比較兩組患者到達醫(yī)院后的血壓(M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含量。
1.4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心率小于100次/min,
血壓收縮壓達到90 mm Hg,SpO2為90%,四肢溫暖。(2)有效:心率100~150次/min,血壓收縮壓
60~90 mm Hg,SpO2為70%~90%,四肢溫暖或有溫暖的趨勢。(3)無效:心率大于150次/min,血壓收縮壓小于60 mm Hg,SpO2小于70%,四肢冰涼[7]??傆行?顯效+有效。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SPSS l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 字2校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經(jīng)在救護車上搶救后,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例(%)
組別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試驗組(n=40) 35(87.5) 4(10.0) 1(2.5) 39(97.5)
對照組(n=40) 27(67.5) 6(15.0) 7(17.5) 33(82.5)
字2值 4.2323 0.1050 4.9865 4.9865
P值 0.0402 0.7468 0.0252 0.0252
2.2 兩組治療后常規(guī)指標的比較 試驗組的MBP、HR、SpO2含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常規(guī)指標的比較(x±s)
組別 MBP(mm Hg) HR(次/min) SpO2(%)
試驗組(n=40) 90.6±3.6 82.3±6.3 97.1±2.6
對照組(n=40) 87.4±4.3 79.4±5.2 95.4±2.3
t值 1.6643 1.6641 1.6642
P值 0.0002 0.0128 0.0011
2.3 兩組治療后蘇醒時間的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蘇醒時間(27.98±3.54)min,試驗組為(25.35±3.21)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675,P=0.0017)。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私家車等交通工具也逐年普及,與此同時外傷和交通事故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死亡率也呈持續(xù)上升的狀態(tài)。失血性休克不僅會對血液循環(huán)造成嚴重的損傷,而且嚴重時會引發(fā)一系列器官、系統(tǒng)紊亂的發(fā)生[8]。失血性休克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心理痛苦和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在院外急救過程中,由于救護車穩(wěn)定性差,多巴胺劑量不能掌握。據(jù)調查,在既往的院前急救工作中,很少有醫(yī)護人員能用微量泵使用多巴胺,而只是對患者單純輸液,這樣不僅造成患者休克復蘇時間延長,同時對各臟器功能損害也進一步加重[9]。endprint
運用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院前急救中治療因外傷和車禍導致的失血性休克是一種新型的有效方法,多巴胺具有興奮α、β和多巴胺受體的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腎臟和胃腸道等內臟器官血管,使失血性休克患者縮短低血壓對內臟器官功能損害時間,減少患者的死亡率[10]。且具有價格便宜、無創(chuàng)傷、操作簡單易行、不增加患者痛苦等特點,可為患者進一步院內治療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從而減少了該類患者的致殘和致死率,將會產(chǎn)生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1]。因此,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更有利于院前急救中心失血性休克的治療。
本研究中,搶救后,試驗組患者中顯效35例(87.5%),有效4例(10.0%),無效1例(2.5%),總有效39例(97.5%);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7例(67.5%),有效6例(15.0%),無效7例(17.5%),總有效33例(82.5%)。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試驗組的MBP、HR、SpO2的含量,蘇醒時間也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因此可以看出,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急救中治療失血性休克療效好、起效快,是臨床治療此疾病較為理想的選擇[12]??蔀榛颊哌M一步院內治療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從而減少患者的致殘和致死率[13-15]。
目前,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是一個在院前急救中治療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手段,操作方便、效果顯著,有很大的臨床推廣價值。因此廣泛推廣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進行入進行院前急救治療失血性休克將是筆者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孫許寶,方堅,趙秋生.參附注射液聯(lián)合多巴胺注射液對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和組織代謝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6,11(28):809-810.
[2]李政軍,邢向鸞,黃琳.“小容量復蘇”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復蘇成功率、輸液量和時間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6(34):517-519.
[3]扎西措.產(chǎn)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青海醫(yī)藥雜志,2013,7(43):55-56.
[4]趙海鴻.微量泵靜脈泵入多巴胺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132-132.
[5]任末玲,姜秋.多巴胺微量泵注在休克救治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09,35(49):116.
[6]曹志民,張國良,陳治國.院前骨髓腔穿刺輸液在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應用體會[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3,5(15):452-454.
[7]郭慧云,劉向麗,李文香,等.頸外靜脈正壓留置針穿刺置管在院前急救中搶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2,22(34):3512-3513.
[8]楊秀文,沈英杰.小容量高滲液在院前急救中對重度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探討[J].現(xiàn)代衛(wèi)生醫(yī)藥,2011,3(27):400-402.
[9]傅玉萍,郭建凌,謝雪蓮,等.輸血輸液加溫器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術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衛(wèi)生醫(yī)藥,2012,2(28):227-228.
[10]任玲.富馬酸比索洛爾長期治療高血壓過程中對心臟保護的臨床作用[J].中外醫(yī)療,2011,2(10):51-52.
[11]薛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64例臨床診治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2,6(23):711-712.
[12]陳詠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聯(lián)合治療難治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8):88-88.
[13]程永生,陳宇,李冬.鈣超載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150-152.
[14]丁彥杰.補液在非控制性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11(23):532-533.
[15]孫全林,孫冬梅,曾遠揚,等.162例急危重癥患者實施床旁CRRT技術的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4):56-57.
(收稿日期:2014-03-2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運用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院前急救中治療因外傷和車禍導致的失血性休克是一種新型的有效方法,多巴胺具有興奮α、β和多巴胺受體的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腎臟和胃腸道等內臟器官血管,使失血性休克患者縮短低血壓對內臟器官功能損害時間,減少患者的死亡率[10]。且具有價格便宜、無創(chuàng)傷、操作簡單易行、不增加患者痛苦等特點,可為患者進一步院內治療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從而減少了該類患者的致殘和致死率,將會產(chǎn)生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1]。因此,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更有利于院前急救中心失血性休克的治療。
本研究中,搶救后,試驗組患者中顯效35例(87.5%),有效4例(10.0%),無效1例(2.5%),總有效39例(97.5%);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7例(67.5%),有效6例(15.0%),無效7例(17.5%),總有效33例(82.5%)。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試驗組的MBP、HR、SpO2的含量,蘇醒時間也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因此可以看出,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急救中治療失血性休克療效好、起效快,是臨床治療此疾病較為理想的選擇[12]??蔀榛颊哌M一步院內治療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從而減少患者的致殘和致死率[13-15]。
目前,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是一個在院前急救中治療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手段,操作方便、效果顯著,有很大的臨床推廣價值。因此廣泛推廣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進行入進行院前急救治療失血性休克將是筆者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孫許寶,方堅,趙秋生.參附注射液聯(lián)合多巴胺注射液對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和組織代謝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6,11(28):809-810.
[2]李政軍,邢向鸞,黃琳.“小容量復蘇”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復蘇成功率、輸液量和時間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6(34):517-519.
[3]扎西措.產(chǎn)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青海醫(yī)藥雜志,2013,7(43):55-56.
[4]趙海鴻.微量泵靜脈泵入多巴胺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132-132.
[5]任末玲,姜秋.多巴胺微量泵注在休克救治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09,35(49):116.
[6]曹志民,張國良,陳治國.院前骨髓腔穿刺輸液在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應用體會[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3,5(15):452-454.
[7]郭慧云,劉向麗,李文香,等.頸外靜脈正壓留置針穿刺置管在院前急救中搶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2,22(34):3512-3513.
[8]楊秀文,沈英杰.小容量高滲液在院前急救中對重度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探討[J].現(xiàn)代衛(wèi)生醫(yī)藥,2011,3(27):400-402.
[9]傅玉萍,郭建凌,謝雪蓮,等.輸血輸液加溫器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術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衛(wèi)生醫(yī)藥,2012,2(28):227-228.
[10]任玲.富馬酸比索洛爾長期治療高血壓過程中對心臟保護的臨床作用[J].中外醫(yī)療,2011,2(10):51-52.
[11]薛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64例臨床診治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2,6(23):711-712.
[12]陳詠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聯(lián)合治療難治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8):88-88.
[13]程永生,陳宇,李冬.鈣超載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150-152.
[14]丁彥杰.補液在非控制性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11(23):532-533.
[15]孫全林,孫冬梅,曾遠揚,等.162例急危重癥患者實施床旁CRRT技術的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4):56-57.
(收稿日期:2014-03-2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運用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院前急救中治療因外傷和車禍導致的失血性休克是一種新型的有效方法,多巴胺具有興奮α、β和多巴胺受體的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腎臟和胃腸道等內臟器官血管,使失血性休克患者縮短低血壓對內臟器官功能損害時間,減少患者的死亡率[10]。且具有價格便宜、無創(chuàng)傷、操作簡單易行、不增加患者痛苦等特點,可為患者進一步院內治療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從而減少了該類患者的致殘和致死率,將會產(chǎn)生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1]。因此,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更有利于院前急救中心失血性休克的治療。
本研究中,搶救后,試驗組患者中顯效35例(87.5%),有效4例(10.0%),無效1例(2.5%),總有效39例(97.5%);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7例(67.5%),有效6例(15.0%),無效7例(17.5%),總有效33例(82.5%)。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試驗組的MBP、HR、SpO2的含量,蘇醒時間也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因此可以看出,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急救中治療失血性休克療效好、起效快,是臨床治療此疾病較為理想的選擇[12]??蔀榛颊哌M一步院內治療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從而減少患者的致殘和致死率[13-15]。
目前,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是一個在院前急救中治療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手段,操作方便、效果顯著,有很大的臨床推廣價值。因此廣泛推廣多通路輸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進行入進行院前急救治療失血性休克將是筆者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孫許寶,方堅,趙秋生.參附注射液聯(lián)合多巴胺注射液對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和組織代謝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6,11(28):809-810.
[2]李政軍,邢向鸞,黃琳.“小容量復蘇”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復蘇成功率、輸液量和時間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6(34):517-519.
[3]扎西措.產(chǎn)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青海醫(yī)藥雜志,2013,7(43):55-56.
[4]趙海鴻.微量泵靜脈泵入多巴胺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132-132.
[5]任末玲,姜秋.多巴胺微量泵注在休克救治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09,35(49):116.
[6]曹志民,張國良,陳治國.院前骨髓腔穿刺輸液在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應用體會[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3,5(15):452-454.
[7]郭慧云,劉向麗,李文香,等.頸外靜脈正壓留置針穿刺置管在院前急救中搶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2,22(34):3512-3513.
[8]楊秀文,沈英杰.小容量高滲液在院前急救中對重度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探討[J].現(xiàn)代衛(wèi)生醫(yī)藥,2011,3(27):400-402.
[9]傅玉萍,郭建凌,謝雪蓮,等.輸血輸液加溫器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術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衛(wèi)生醫(yī)藥,2012,2(28):227-228.
[10]任玲.富馬酸比索洛爾長期治療高血壓過程中對心臟保護的臨床作用[J].中外醫(yī)療,2011,2(10):51-52.
[11]薛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64例臨床診治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2,6(23):711-712.
[12]陳詠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聯(lián)合治療難治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8):88-88.
[13]程永生,陳宇,李冬.鈣超載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150-152.
[14]丁彥杰.補液在非控制性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11(23):532-533.
[15]孫全林,孫冬梅,曾遠揚,等.162例急危重癥患者實施床旁CRRT技術的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4):56-57.
(收稿日期:2014-03-2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