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姝玥
黃玉英,1955年5月出生于江西于都,祖籍江西南康,中共黨員,二級教授,國家一級演員,碩導,江西省第八、九、十屆政協(xié)委員,江西省文化藝術學科帶頭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聲樂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西省教育廳體衛(wèi)藝教委主任,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會員,江西省音協(xié)常務理事,江西聲樂學會副會長,泰中藝術家聯(lián)合會高級顧問, 1992年畢業(yè)于廣州星海音樂學院,1997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學位研究生結業(yè)。原系贛南采茶劇團主要演員,贛南藝苑藝術團團長,曾任贛南文藝學校副校長、書記、校長?,F(xiàn)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
藝術追求,成績顯著
出生于贛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黃玉英教授得天獨厚的從小吮吸著客家文化的精華。十四歲就進入戲壇的她迄今已有四十余載的戲劇歌唱表演生涯,她博采眾長,鍛煉造就出她張弛有度,激情奔放而又細膩婉轉的表演風格,尤以唱功見長。在藝術的道路上,她執(zhí)著追求,14歲便破格被于都縣文工團錄取,特別的經(jīng)歷鑄就她曾出演過7個劇種,舞臺上成果塑造了近60個時代不同、性格迥異的藝術形象,贏得了廣大觀眾和文藝界的好評。黃玉英同志曾涉足影、視、劇,1979年,她在上影廠拍攝的戲曲片《茶童戲主》中,以她那甜美婉轉的歌喉、樸實無華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茶家少女二姐清純和秀美的形象,并在1985年正式調(diào)入贛南采茶劇團。在中央電視臺錄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戲《釣拐》中,以風趣幽默,規(guī)范大方的表演風格成功地扮演了三嫂,由她主演的大型采茶音樂劇《烽火奇緣》,情真意切地把一個蘇區(qū)“擴紅”宣傳隊長胡小琴演得活靈活現(xiàn);又先后錄制了7盒錄音帶,其中《采茶金曲》、《春茶春思》最具代表性,被譽為紅土地上的“黃鶯”。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她參加了許多重大演出活動并多次獲大獎,如1986年為紀念長征勝利50周年赴北京進中南海為中央領導演出;1989年參加江西省第二屆玉茗花戲劇節(jié)獲主演一等獎,1991年在中央電視臺與贛州電視臺合拍的音樂風光片《杜鵑紅·茶林綠》中擔任獨唱,1992年為電視片《東江源》配唱主題歌,1996年在廣西電視臺四集電視連續(xù)劇《貝江女》中為女主角貝英配唱等,并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向海外播送。藝無止境,學海無涯。黃玉英在成名后,又考入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深造學習,師從聲樂系主任陳肖容教授主攻聲樂,在廣州成功地舉辦了“黃玉英獨唱音樂會”。中國著名音樂理論評論家,原中國音協(xié)常務副書記馮光鈺先生在96年第二期《人民音樂》上以“藝術貴在創(chuàng)造”為題介紹了她的演唱,并撰文評論:“這場音樂會是黃玉英歌唱藝術日趨成熟的全面展示”,“作為客家歌唱家,她廣泛學習借鑒各種聲樂表現(xiàn)手法,不斷豐富藝術表現(xiàn)力,把客家歌唱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無疑是客家歌壇上的一大幸事”。
為廣泛傳播客家文化,黃玉英同志身體力行,1999年作為贛州市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在馬來西亞舉辦的第十五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大會上,她以獨具贛南特色的客家山歌和民歌贏得了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與會者的高度評價。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舉辦的“客家與贛南”學術研討會上,她以一篇《客家藝術一枝花》學術論文,使來自世界各國的60多名知名人士進一步了解了贛南客家藝術。2000年和2001年,黃玉英同志兩渡臺灣,參加海峽兩岸客家文化的交流,客家戲、客家風進一步拉近了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增進了了解和友誼,訪問交流獲得成功。通過這一系列工作,贛南及贛南文藝學校蜚聲海外,東南亞報刊紛紛報道了贛南及贛南客家藝術學校的情況,為宣傳贛南,推動贛南客家藝術發(fā)展,對海外客家文化藝術交流做出了貢獻。
“伏牛亦解韶光貴,不用揚鞭奮自蹄”,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和理論水平,1996年8月她又去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學位研究生進修班學習一年,通過刻苦的鉆研,她在藝術理論研究方面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和進步,撰寫的論文曾發(fā)表在《戲曲藝術》雜志和《中國演員報》。2003年、2005年分別兩次在央視《民歌·中國》欄目做主講和演唱嘉賓。從1995年始先后多次赴港、臺、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進行文化藝術交流及學術交流活動。
藝術教育,嘔心瀝血
1992年,正當黃玉英教授處于舞臺藝術的黃金時期,組織因工作需要一紙任命她調(diào)入贛南文藝學校擔任副校長,后任書記、校長分管教學工作,學校設有兩個專業(yè)方向,她認為辦好學校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言行舉止和專業(yè)水平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廣泛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學校從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言行儀表等各方面作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要求教師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專業(yè)育人的全元化育人觀念。但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狠抓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和業(yè)務水平的提高,“磨刀不誤砍柴功”,一方面先后選拔10多名教師脫產(chǎn)到北京、廣州、杭州等外地藝術院校進修,一方面采取新老教師結對子,在崗繼續(xù)學習考核等措施,嚴抓了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專業(yè)教學日趨規(guī)范化。針對學校教材不齊等現(xiàn)狀,黃玉英同志有一股“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召集各專業(yè)的老師集體攻關,對有些學科教材缺乏的進行增補,不完善的進行修訂,不合適的進行更換,填補了空白。還主編完成了一本“贛南采茶聲樂腔教學曲目選集”教材,此教材至今仍在教學使用中。為了促進各專業(yè)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她狠抓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以各教研組為單位,既研究教學中的個性問題,又研究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使廣大教師都圍繞教學教研來動腦筋想辦法,對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另外,對加強學生藝術實踐非常重視。她認為,藝術實踐和課堂教學如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藝術實踐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東西盡快地吸收消化運用,需要從課堂延伸到舞臺。黃玉英教授結合培養(yǎng)實用型、一專多能型文藝人才的目標,大力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工作。以班為單位的“周末舞臺”有聲有色,熱氣騰騰;單項如:戲劇、聲樂、舞蹈、小品、鋼琴、美術班的畫展等各種形式活動,鼓勵了冒尖學生,鍛煉了學生膽量;畢業(yè)生實習巡回演出,受到了各地觀眾的歡迎,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學校還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種重大演出任務,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好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贊譽。這一系列的藝術實踐活動,開拓了學生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endprint
2000年,黃玉英同志擔任學校校長,工作千頭萬緒,沉重的擔子壓在她的肩上,更激發(fā)了她忘我的工作干勁,超負荷地耕耘著藝術學校這塊田園。面對市場經(jīng)濟的競爭,中專教育萎縮,她深入調(diào)查研究,奔走呼吁,搶奪一份學校的發(fā)展空間;面對生源質(zhì)量的大滑坡,她走縣下鄉(xiāng)進學校,廣泛宣傳動員,使孩子們在腦海中留住藝術的概念;面對市場的沖擊,教師隊伍的不穩(wěn)定,她注意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以事業(yè)留人、以情感人,盡最大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多年的工作實踐,引發(fā)了她對學校發(fā)展更深的思考,其論文《關于對中專藝術教育的幾點思考》和《談當前中等藝術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分別第14屆、15屆全國中等藝術教育年會三等獎。黃玉英教授在藝術教育和科學研究方面成績突出:1979年、1983年連續(xù)兩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992年獲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被贛州市政府評為“拔尖人才”。1992年榮獲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榮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被贛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贛州市“拔尖人才”稱號,2014年獲得江西省“教學名師”稱號。
黃玉英同志是紅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人民音樂家,對贛南有著深厚的感情,為了贛南文化藝術教育事業(yè)的繁榮,她聽從組織安排,不被金錢所誘,主動放棄了可以到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工作的機會,她生活樸素,愛崗敬業(yè),默默地為贛南紅土地作貢獻,她身體力行,嘔心瀝血,經(jīng)常工作到凌晨,把自己奉獻給了科研,她是一位德藝雙馨的“雙師型”藝術家。
教學科研,不盡超越
黃玉英在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任院長期間能力的體現(xiàn),首先得益于他在贛南文藝學校工作多年做中專管理奠定的基礎,為后來她在教學與科研中打下了良好扎實的基礎。2003年作為高級人才引進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任院長。她真摯、執(zhí)著如迎面春風般吹進音樂學院每個人的心中。
2003年接手音樂學院后,在原有基礎上,她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學科建設。2005年增設了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舞蹈編導本科專業(yè)。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黃玉英同志還依然深入在教學第一線,潛心培養(yǎng)人才。她指導的聲樂學生不少學生獲得國家、省市比賽大獎,許多學生已成為縣、市專業(yè)劇團骨干力量。其中包括其指導2002級學生、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張紅英獨唱《我心永愛》獲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殊榮;獨唱《媽媽》獲江西省文化廳頒發(fā)的省第六屆音樂舞蹈節(jié)一等獎;獨唱《我心永愛》獲江西省教育廳頒發(fā)的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指導學生鄭露2006年獨唱《忘不了》獲江西省教育廳頒發(fā)的省大學生“知榮明恥樹新風”歌舞電視大賽二等獎;學生吳文婷演唱《我愛萬年》獲江西省文化廳頒發(fā)的第四屆江西藝術節(jié)聲樂表演二等獎。2010年,指導學生吳文婷參加江西省教育廳主辦的大學生“唱響鄱湖”電視大賽獲本科院校組“規(guī)定曲目演唱”一等獎;2012年6月省教育廳“園丁之光”才藝比賽指導學生上官麗娟榮獲聲樂二等獎,2014年指導學生王巨在中共江西省委主辦的第五屆江西藝術節(jié)聲樂大賽中獲得民族唱法二等獎等。
在教學的同時,不忘科研工作。2007年主持國家社科規(guī)劃藝術學“十一五”一般課題《江西客家音樂研究》取得江西省音樂界國家社科規(guī)劃藝術學課題零的突破,其著作《江西客家民歌研究》獲江西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為伊漸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她始終堅持的是“活到老,學到老”,2013年又主持了國家社科規(guī)劃藝術學一般課題《贛南客家采茶戲研究》拿下這個國家級課題。2009年,主持省教育廳《全球視野下高師世界民族音樂教學模式探究》,2010年主持的省文化廳重點項目《贛儺人類學闡述——以南豐儺樂為田野個案的考察》和省社科院《客家山歌的情感表現(xiàn)手法之探究》等五個省級課題的研究,有效的推動了江西音樂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客家音樂文化的繁榮。更值得一提的是,為音樂學院發(fā)展。嘔心瀝血,在學校黨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拿下了“音樂與舞蹈學”一級碩士點,設立了五個學科方向,開啟了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培養(yǎng)的模式,提高了辦學層次,在學院的發(fā)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天道酬勤。除了其作品成果獲得了多個重要獎項,黃玉英其個人生平業(yè)績已被載入《江西有突出貢獻專家傳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并為她在同行和學生心中贏得了廣泛的聲譽,但年近花甲的她依然每天堅持學習到深夜,“這不僅僅是謙卑,更是她對藝術與教育追求和堅持的高貴情操的真實寫照和出于對藝術事業(yè)和教育科研事業(yè)精品意識孜孜不倦的執(zhí)著追求。她嘔心瀝血,執(zhí)著追求,功成名就,不斷攀登,她是當之為愧的“雙師型”教師典范。
基金項目:
本文為“雙師型”音樂人才畢業(yè)服務社會的狀況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以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為例,項目編號:YC2014-X29。endprint